第23章 先生解惑

众人面面相觑,接着有人心中冷哼,觉得林贤竹太过自大狂妄,他们看林贤竹的目光顿时不善起来。.3\巴^墈~书*罔¢ ?首`发.

“林贤弟,为兄劝你还是回乙字班,先考上童生再说吧!”

“做人可自信,却不可过分自信,否则那就是自负了!”

“好高骛远者必摔的很惨,还望林贤弟听劝。”

众人语气纷纷不善,这倒不是他们小肚鸡肠,以白林夕两世为人的心态,同样觉得林贤竹心态不慎重。

别以为童生就好考中了,想有童生功名,需要过了县试府试两道关卡。

县试的通过率一般在百分之十五到二十之间,县试还好通过点,难的是府试,河丘府共有十一个县,但通过率在百分之十到十二之间,这意味着啥?

意味着一百个考生,能考中童生的只有两个人,甚至还不到两个人,用千军万马过独木桥来形容毫不夸张。

要不是童生这么难考,凭啥白林夕动动笔杆子,就比庄子里的壮劳力累死累活赚的还多呢。

这一切都是有原因滴。

林贤竹被突然‘群殴’,让他莫名恼火,冷着脸道:“林某的前程,就不劳烦各位同窗操心了!”

现在大家对他的印象很差,不再搭理他而各自聊天,有甚者端着饭菜去他桌了。+第¢一^墈-书_枉^ ~免+费·粤^黩,

不少人心中憋着一口气,决定下午好好答题,定让林贤竹知道天高地厚。

林贤竹生了一肚子气,他刚才观察众人表情,只有白林夕表情淡然,对他印象非常好,等饭桌只剩他两人时不禁抱怨道:“远之兄,我自觉学问不输他人,只不过没有童生功名在身罢了,他们何至于此。”

白林夕一阵无语,他后悔晚走一步听了林贤竹的抱怨,他没表现出来不满,不是心中真不满,而是喜怒不形于色。

现在若不搭不理一走了之,那他绝对是林贤竹在所有人中最记恨的人了,但若附和林贤竹,又是自绝于其他同窗。

白林夕想了想道:“德筠,孔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你有没有想过他们为何如此对你?”

没等林贤竹回答,白林夕己继续道:“我等寒窗苦读才考中童生功名,童生功名是对我等辛苦的认可,亦是我等的荣耀,你语气中充满了对童生功名的轻视,认为探囊取物般容易,那是否定了我等的苦读,亦是践踏了我等的荣耀。”

听到白林夕的话,林贤竹连忙解释道:“远之兄,我没有,我不是那个意思。!鑫+顽?夲_鰰,戦/ ,醉·鑫-章′踕~耕-辛`筷¢”

“但我们听着确实有那意思。”

林贤竹张张口想辩解,但却没继续了,而是反思自己刚才是不是真的言语不当。

年轻人啊,啧啧。

白林夕耸耸肩,众人纯粹是不满他的狂妄自大,至于否定苦读,践踏荣耀,自己胡咧咧的而己。

白林夕没再搭理自省的林贤竹,看时间差不多后回到课堂继续答题,他刚把策论整理好,正在试卷上誊抄时,身旁的林贤竹起身交试卷了。

这么快?

白林夕有些诧异,他自觉做题很快了,却没想课堂里年纪最小的林贤竹做题速度比自己快这么多。

有人甚至忍不住窃窃私语起来,他们才刚刚做策论,总共就两道大题一首诗,林贤竹这速度比他们快一倍啊。

“噤声!”

曾开怀训斥一句,骚动的课堂迅速安静下来。

林贤竹交了试卷后回到座位上拿出书看起来,曾开怀仔细看着他交上来的试卷,忍不住点点头。

白林夕誊抄完策论,仔细检查了一遍后,第二个交上试卷。

新来的两位同窗接连做完试卷,原本的甲字班学子有些心急起来,不禁加快了写字速度。

等黄昏时所有学子都做完试卷后,曾开怀道:“今日学业就到此吧,你们谁有疑问可留下来询问。”

甲字班的学子每旬可有一次课后问疑的机会,相当于曾开怀单独授课,今天是开学第一天,大家功课落下好多,生怕他检查功课呢,哪有人敢主动往枪口上撞啊。

白林夕和林贤竹却同时站起来。

“你们二人留下,其他人可以走了。”

等其他学子走后,曾开怀道:“你们有什么不懂的,可以问了。”

白林夕大方道:“德筠,你先问吧。”

“多谢远之兄。”

林贤竹没客气,把心中疑惑一一询问。

行家一出手就知有没有,只听林贤竹提出的询问,白林夕就知道他学问很好,火候不到的人根本问不出这种问题。

林贤竹的许多问题白林夕同样不解,曾开怀解释时白林夕受益匪浅,让他注意到的是有时他还没理解呢,林贤竹己豁然开朗。

这么牛吗?

白林夕看林贤竹的眼神变了,从他与先生短短的对话当中,白林夕就能感受到林贤竹的基础竟比自己还扎实,学问也比自己毫不逊色。

自己可是两世为人啊!

等林贤竹询问结束后,白林夕忍不住问道:“德筠,你多大了?”

林贤竹疑惑的看白林夕一眼,不知道他突然问自己年龄做什么,但还是回道:“十五岁了。”

十五!

竟足足比自己小西岁!

白林夕看林贤竹的眼神跟看怪物似的,同时心里也打起鼓来。

两世为人的白林夕,一世有着扎实的基础,一世有着后世的见识,两世记忆融合让他学问大涨。

对今年考中秀才,他有着八成的自信心,但看到林贤竹的学问后,他觉得自己小觑河丘府学子了。

或许……自己能有一半的机率吧?

收敛心神,白林夕向曾开怀提出自己的疑惑,他的疑惑有对道理的不懂,但更多的是后世理念与书本道理的相悖。

两世记忆有着两种不同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白林夕对把两种三观融合在一起非常苦恼。

听着白林夕提出的疑惑和他来自后世的想法,曾开怀没有立刻解惑,而是皱眉沉思起来,良久之后才斟酌开口,有一些道理能给白林夕解惑,但有一些道理则让他不认同,于是与曾开怀辩论起来。

向曾开怀请教完,林贤竹是准备走的,但听白林夕提出的疑惑后他也来了兴趣,当听到白林夕用独特的理解与先生辩论时,他一时听的入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