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风云18

这个时期是有火药的!普遍认为,火药开始逐渐用于战争,就是从隋朝开始的。不过是技术不过关,难以控制,不稳定的特性叫这个东西只是小部分小规模的使用过,仅此而已。

其实大部分人对这个东西是没有太多认知的!

而杨坚的陵寝不在洛阳,洛阳作为都城是杨广迁都之后的!所以,杨坚的陵寝应该是大兴城的附近,也就是在长安的附近。

炸不难,但合理的去炸,这就难了。刚上任,有什么理由离开,去炸一次杨坚的坟呢。

四爷问她:“理由呢?”

“宇文士及才从大兴回来……”

嗯。冬至大如年!宇文士及被派去代天子祭奠皇陵,才回来没几日。自己这一行到的时候,他也才回洛阳。

“回来神昏体乏,加之天寒地冻,舟车劳顿,有些小症候,不算康健。我见那府中在送邪祟……”

病了,久病不愈,是有送一送的说法。

“之后,他的症候更像是水土不服。”

四爷:“……”那这可不能小瞧!稍不留心就要命的背景下,必然十分重视。水土不服,自然要去取当地水土。

桐桐点头:“这事谁去?宇文士及与南阳公主有一子宇文禅师。其人温和儒雅,君子之态。儿子为父亲亲自跑一趟,本也应该。但宇文承趾差点被刺杀,宇文家不放心小辈。在宇文禅师必须出门的情况下,谁护卫?”

四爷:“……”林桐一人独挑十三英豪,第十四人时也未落下风,而今也是名声赫赫,“宇文承趾若是不想陪着走一趟,必要举荐你。”

“嗯!他被刺杀过,自然万分小心,非必要不涉险。这一路都是起事的乱民,他如何敢出洛阳?只能是举荐我。在他看来,当不当骁果军的差都重要,举荐了我,我就是宇文家得人。当然是宇文家得事更重要。”

四爷:“……”算无遗策,“缺硝石和硫磺?”

“嗯!”

“知道了!我准备。”

四爷就真准备了,准备给隋炀帝献礼。洛阳低处中部,冬天气温确实寒冷,但是远不到冰层极厚能做冰雕的程度。

因此,他找府里的人,采购所需之物,只说是给宫里预备。大张旗鼓的采购,丝毫不曾避讳人。

桐桐所需量不大,四爷要了空院子,用硝石做了许多冰柱子之后,连李世民对这些东西都失去兴趣了。

比起给宫里巨额的孝敬,这一点石头所制的冰,实不值一提。

而宫里那位陛下需要的也正是唐国公府上上下下,对他忠心耿耿。一个为得他的青眼便如此逢迎的少年,就足以叫他透过儿子看父亲,继而少些猜疑。

只是,委屈了三郎而已!他为了家里,当真是行小人谄媚之事。

而四爷正好趁着这个机会,将硝石硫磺提纯,少量的带给桐桐,路上方便携带,这就算是把事办完了。

因着要准备这等大事,李世民接了长孙直接上去,赶回太原去成亲,她都没太大的兴致去围观了。

跟她预料的一样,她和宇文承趾猎了野味回来,宇文家自然要设宴烹饪,宴门客。宇文士及每次都要来敬酒陪一会,以示礼贤下士。

桐桐被带着去敬酒,对方喝了。这天之后,宇文士及就上吐下泻,水土不服的症候越发明显。

南阳公主忧心忡忡,宇文禅师便急忙要出门,赶往大兴。

本该叫宇文承趾陪同的,宇文承趾不想去,便也谎称腹泻,稍等等就能出发。

这如何能再上路?宇文承趾就推荐了一人:“林桐,此人胆大心细,恰又是大兴人士,最是妥当不过。”

于是,桐桐顺理成章的被派去大兴!这一路紧赶慢赶,在除夕这一日,皇陵里一声巨响,地动山摇,似有地动!当地官府连夜赶往皇陵,竟是发现皇陵所植树木尽皆无恙,连墓碑都完好无损。只陵寝地宫上方,露出那么大的洞口,可见其中棺椁。

这一惊可非同小可:地动……只动了皇陵!皇陵只掀了地宫盖。

这……这……这可如何是好!

天意还是人为?是人为就得追查。可除岁乃是除祟,这一日,满城都是傩戏。城中人等,尽皆走出家门,驱傩。

人人皆带着鬼面,傩鬼们跳着,你追我赶,驱走疫病赶走邪祟,乃趋吉避凶之意!

这个时节,怎么查?查谁?戴着面具呢,身边站着的是不是认识的人都无从判断,怎么可能追查到凶手。

那么,为了逃避被将罪,那此事只能归为‘莫名’、‘不知缘由’。

可民间传播又岂能禁绝,民心正乱,此事出了这等事,是什么缘故呢?只能是隋炀帝伤了天和了,连先帝和先太后也不能容,而今是在示警,大隋天下将亡!

此谣言比桐桐回洛阳来的太快!

四爷站在宫阙之外,折子传来正是正月十五。赏灯时节,唐国公府的冰灯斑斓绚丽,颇得杨广和萧皇后喜欢。

宫里赏了再赏,还额外恩赏四爷一个散骑常侍的从三品官员做。

这个官职品阶高,但其实就是:在宫内规劝皇帝的过失,做皇帝的备用顾问;在皇宫外,就是可以骑马跟随皇帝的人。

在隋炀帝身边做这种官,规劝什么?他又要问什么?这些职能不存在。不过是需要的时候,可以跟在他身边的一个虚职的官身而已。

才说要谢恩来的,结果宫里传来消息:免了!龙颜大怒,暴怒难自抑!

那四爷就回来了,桐桐应该也快回来了。可以说是,她选了一个十分巧妙的时节,查也无从查,查不出来怕吃挂落,都无人敢说这是人为хिζḶ。什么爆炸后的痕迹?有痕迹找不到人,那就是失职。

多做多错,不做不错,糊涂一点能保命!

于是,明显的人为,而今是众口铄金,非说是天出异象,实乃帝王的过失!

以隋炀帝的性格,岂有不怒之理?

四爷回去就写密信,将洛阳城中所见所闻,悉数禀报。

放下笔,他也沉吟:桐桐干的不多,可她这边翅膀以煽动,很多东西已经变了。

比如,云定兴死了,那么谁去雁门关解救杨广,李世民奔赴雁门光又在谁的麾下因救驾立下功劳?

这对李世民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经历,桐桐彻底的改变了这个历史轨迹。

更有此次,阴差阳错造了一出‘上天示警,帝王不仁,天怒人怨’的戏码,这会加剧天下的变动,有些人有些事可能会被更迅速的催化。

时局会怎么走,已然跟历史上有了出入了。

朝中一时哗然,有人说,不可再南下巡幸江都,此劳民伤财……

话未曾说完,隋炀帝便下旨,以大不敬之罪,拉下去砍了。

饶是如此,依旧有人站出来高喊:“陛下……不可征伐过度,不可滥用民力……”

这位亦未能幸免,被赐死。

喧哗之声戛然,再不敢贸然非议朝政。

桐桐回来的时候,都城诡异的安静。

四爷接了她,两人以拜佛为名,私下说说话。是的!隋炀帝要三征高句丽!

两人慢慢的走着,四爷说起了大隋时高句丽的事:“杨坚当年让他的第五子率军三十万征伐过,未能成功。”

记得!杨坚因师出无功,国威受挫,因而绝不妥协,一定要对高句丽用兵。

而隋炀帝继位之后,再这事上也不肯妥协,坚决要扬威异域。这才有了一而再再而三的对高句丽用兵。

四爷走的极慢,“高句丽是到了大唐的时候,花费两代人的力气……”

是的!这个时期的高句丽并不是那么容易征伐的。

“它跟突厥不同,突厥乃是游牧民族,但是这时的高句丽是半农耕,国力强盛,政权稳固。”

桐桐点头,“对于咱们而言,这打的是一场需得奔袭千里的征服战!”

四爷:“……”这怎么又‘咱们’了,我发现你这个立场真的变的极其快!他就说:“不是不能打!”

对!打是应该的。

“但像是杨广这么不顾一切的用兵,其结果就是注定的。”

桐桐马上接了话:“谁也不能阻止杨广继续对高句丽用兵,对吧?”

对!

“除非先干掉杨广。”

四爷:“……”这怎么说呢?“这就像是放在棋盘上,在下棋!杨广三征高句丽,结果是失败了。但是,这是不是也有效的消耗了高句丽的实力。”

是的!

“如果在他征伐高句丽之前,干掉了他。必是,中原打乱,逐鹿天下,高句丽会不会像是突厥一样,反向挥刀,直指中原?”

桐桐:“……”回吧!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四爷就摊手,就是这样的!这就叫做牵一发而动全身。他问说:“你能保证任何一拨势力心都是正的,不会勾结高句丽?”

不能!

四爷看她:“所以,这盘棋被你扒拉乱了,下一步怎么走?”

桐桐挠头:“既然要征高句丽……”

嗯!

“那就征!这事本身没错,改变不了大战,那总能改变战争的结果,对吧?”

四爷心说:就知道你会这么想,你打从一开始就想这么干吧。

桐桐问他:“不行吗?”

也不是不行,只是不能轻敌:“第一次征伐,宇文述和于仲文领兵,九军共计三十余万人,结果呢?活着回来的不足三千。”

这个仗你怎么打,心里得有数。

桐桐对宇文述嗤之以鼻:“宇文述……此次江都之行,宇文述就该死了。”他休想活着回到洛阳。

四爷只觉得规整的棋盘,被她抬手一划拉,就把这清晰的局势瞬间搅成一锅粥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