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葬 作品

第46章 第46章 旱情 津都城一条胡同里的小……

第46章 第46章 旱情 津都城一条胡同里的小……

津都城一条胡同里的小茶馆, 二楼雅间。

“丁少爷来啦,里面请吧。”店里的小夥计招呼着丁墨白入座,随手用搭在肩上的白抹布擦了一把头上的汗, “爷, 您这边坐吧,这边凉快些。”

“行了行了,夥计你去忙吧, 给我们先上壶茶。”丁墨白挥手道。“陈先生快别站着了, 也坐吧坐吧。”

“大少爷……这……”陈禄有些拘谨,毕竟从身份来说他供职于丁家,与丁墨白也算的是主仆的关系, 这向来哪有主仆同席的道理?

“坐吧,和我不用这么客气。”丁墨白到时不在乎这些虚礼,拽着陈禄便坐下了, “陈先生也别老天天大少爷大少爷的叫了, 叫我墨白或者小白就好了。”

被丁墨白拽着陈禄也是一楞, 看着抓住自己的小手,心里竟有些奇怪的感觉,便笑了笑道:“少奶奶和少爷能收留我, 这知遇之恩难以回报……”

这时候店里的小夥计拎着一壶茶走了过来, 规规矩矩地把茶放下:“丁少爷, 您的茶, 请慢用。”说罢便看到丁墨白与陈禄的手抓在一起, 便暧昧地笑了笑识趣走了。

这小茶馆的茶壶并不像丁府里那般精致讲究, 但胜在大碗,一开壶盖便茶香四溢,丁墨白给陈禄和自己都倒了一碗茶水, 说道:“陈先生你就别说这些没用的了,我丁墨白这城里谁人不知谁人不晓啊,我决定的事情就这么定了,以后不许叫我少爷了,你就叫我小白就好了,陈兄年长我些,我便管你叫声陈哥吧。”

看到丁墨白如此爽快,陈禄文人出身却也知道交友该不拘小节,便爽快的答应了,两人平辈相称,再好不过了。

丁墨白与陈禄聊了聊府内府外之事,却偶然听见邻桌两个男人唉声连天,一个是城南酒馆的小老板,另一个正是这茶馆的陆掌柜,两人家境也算殷实却在互相诉苦,这便将丁墨白的注意力吸引了过去,侧着耳朵听。

“如今这天气越发炎热,这酒店的生意也越发惨淡,这要是老天还不下雨,我想,我那酒馆也该关门歇业了。”酒馆老板忽然叹了口气又问道,“陆掌柜啊,这天气不知道是否会影响你们这茶馆,我看这天越热茶馆人到是多了起来。”

“哪里啊,我们这也是走一步算一步了。”陆老板摇头,道,“按着酒家这样,入不敷出,关门歇业等到大旱过了之后确实才是减免损失的最好方法。”

“这天气炎热,茶馆的生意倒是比以前更好,这天气越热,大家越是喜欢,只是,前日那小夥计和我说啊,那茶馆后院的井水也越来越少,那山上的山泉也快干涸了,要是没了水,这茶馆定也是开不下去。”陆掌柜的叹息,这天热大旱,家里别的铺子也是损失了不少,这茶馆也不知能撑到几时。

“如今这天气炎热,上街逛的人几乎是没有,我想,隔壁的布铺也差不多该关门了,也就靠着城里一些大户人家的单子撑着了。”

听了这几句丁墨白也算总结出个所以然了,便开口问道:“陈哥,我知晓今年有旱情,可却不知旱情有这般严重?不知这大旱……”

“少爷,哦不,小白。”陈禄称呼改的有些不适应。“小白你这段时间常待在丁府,可能不清楚外面的事情,今年的旱情确实是这几十年来难得一遇的,尤其是河南道那边,紧逢大旱,又遇蝗灾,可以说是颗粒无收。”

“竟然这么严重?”丁墨白眉头皱紧了,怪不得最近爹爹和苏念衾忙得焦头烂额。

两人说话间,楼下突然一阵喧嚣,雅间的几人纷纷探头朝着窗户外看去,就看到十几个灰头土脸的百姓正在往街的那边跑。

“看样子是难民!”陈禄注意到那些面黄肌瘦的人均是唇皮开裂,看来是饿了很久的难民。

“难民?”丁墨白心下一惊。

茶馆掌柜开了门将在底下的夥计叫了上来,问道,“底下那群人,怎么回事?”

“回掌柜的,他们都是从外地跑来的难民,我听说别县比我们还久没下雨了,那河水全部干涸的见不到一滴水,大概是实在过不下去了,扁桃难过来了。”小夥计的有些心惊,虽然才见到十几个难民,但是,来了这些,就代表不久后会有更多的难民涌进津都城,更或者是,天继续干旱,就连这津都城也要沦为干旱城,他们也要和这些难民一样往别的地方去。

逃难?往哪逃?津都城已经属于北方一脉,若再向北便是荒蛮之地了,又岂有活命之理?

“难道说这些难民朝廷都没有安置吗?”丁墨白觉得自己仿佛问出了一个傻到不行的问题。

身为一个现代人学习过那么多历史,又岂能不知这朝廷里的事情哪有这么简单,从中央到地方的官场里,那腌臜事情一点都不少,就算是朝廷拨了款项赈灾,这层层调度官官剥削,等到了难民手里又能剩下几个铜板?

果然陈禄愤愤地放下手中的茶杯,道:“哼!这朝廷中的官员又有几个管百姓的死活,就算是朝廷赈灾也是无济于事,那钱银也不知要落入哪个贪官之手!奈何我等空有一番报国之心,可现在却只能看着百姓饿殍遍地无计可施,白学了这狗屁诗书又有何用!??”

当“狗屁”两个字从陈禄嘴里蹦出来的时候丁墨白简直要惊掉了下巴,没想到这文绉绉的弱书生却也能说出这市井话来,颇觉亲切。虽是如此,丁墨白此时此刻,心里却也明白了一件事,这津都城安宁的日子,从这十几个难民的出现,便正式打破了。

第一批难民涌入了城中,那就会有第二批第三批,就有更多的难民涌进来,这些难民即使能睡在大街上,但是还是需要食物维持生命,这些难民,有可能为了食物做出抢夺或者更甚的事情。

人靠什么活下来的,粮食!

有句老话讲得好,手里有粮心里不慌,就是这个道理。

连饭都吃不饱,又何谈什么礼义廉耻信,饿得急眼了,就好比五代十国时的乱世,杀人吃肉也是屡见不鲜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