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李煜墓到底在那个位置,到了今天已经没有一个确切的定论了,只知道是在北邙山】
【现在大家所看到的,是这两年经过民间捐资所立的一个衣冠冢罢了,要是跟其他历史上有名有姓的帝王相比,这座李煜墓无疑寒酸至极】
【不说跟帝王的陵寝相比,甚至就连一般的大户人家也要比这强上无数分】
【这座墓碑藏于枯树林中,旁边野狗嘶吠,倘若不仔细寻找,甚至于就会错过,即便是见了,要是不提谁也想不到这破败的墓碑,竟会是在文学史上留下重重一笔的李煜的墓地】
【但我更想告诉大家的是,这不是什么南唐君主的墓地,而是一个词人的坟墓】
李煜对着天幕重重三拜。
“千万不要这般说,后人还能记得我,帮我立这样一座墓,煜就已经感激不尽了。”
他不过一亡国之君,能得后人如此偏爱就已经感激不尽。
又如何还能奢求更多呢。
“李煜啊~”
林齐默默叹了一口气,点开了评论区。
【多希望你只是那一身天水碧的李从嘉,而不是高高在上的李煜】
李煜看到这话也是默然。
如果可以的话他也只想做李从嘉。
【从嘉,我来看你了,给你看看现在的南京,真的美极了,难怪你会如此挂念】
【如果没有多那么功利的话,语文一定是这个世界上最美的学科】
【李从嘉:别什么酒都拿来,打小就没喝过这么差劲的酒】
【李煜:闲来无事,来看看各位小朋友们都给我写了啥吧。
旋即问号脸,这都写的什么玩意?】
【生于七夕节,死在也在七夕节,就连生死都如此浪漫,令人惊叹】
【曹操墓前的布洛芬都堆成山了,没人管管吗?】
“这布洛芬何物?”
曹操眼中一片茫然,随后看到旁边天幕给出的解释后,一阵哭笑不得。
“不曾想孤这头疾的毛病,连后人都心知肚明。”
“不论如何,操在此谢过诸位了。”
这一刻曹操心中有一种说不来的滋味,心情跟李煜有些许的重合。
【说到李煜就不得不提,另一位同样才华横溢的皇帝赵佶了,字画造诣巅峰造极,那一身才情跟李煜简直如此一辙,都是用江山换的】
追评:“我觉得还有乾隆的诗!”
追评:“那确实是很绝了。”
追评:“憋笑挑战是吗?”
【这哪里拜的是李煜,不就是拜的自己的朋友圈和斗音吗?
而且这根本就不是李煜墓,别笑死人了。】
追评:“你是不是对浪漫过敏啊,就算是拜的朋友圈又碍着你什么事了。”
追评:“人一没收费,二来确实带动了旅游人数,怎么就碍着你了呢?耽误你挣钱了啊?”
追评;“真的假的有那么重要吗?先不说李煜确实就在邙山山,大家更多的也是为了自己心中的一份精神寄托。”
追评:“凭吊怀古本就是华夏人的浪漫情节,从古至今莫不如此。”
三国。
孙权看着后人对着李煜那一句句肉麻至极的话,再看着李煜墓前的美酒,以及那用心至极的南唐故土,整个人的温度不断上升,脸直接红了!
凭什么这李煜就能被后人如此厚待!
不过一亡国之君而已!
跟他比某不过是带着十万大军输了一阵而已,严格算起来都没损失多少人。
怎么他的墓前,后人就把张辽那厮放上去!
就连曹贼的墓前都有那治头疼的布洛芬,某不服!
天幕前,无数人对李煜的艳羡达到了巅峰!
不仅给他立碑,千里迢迢祭拜就只为了带上他故乡的一抔土!
这种事...
这种事真的太叫人嫉妒了!
就凭他会写词是吧!
许多人埋头苦思起来,该用什么办法让后人记住自己。
写诗词这种事,他们仔细一想还是觉得不行。
如果只是戏作那简单,但想写出名传千古的诗句是谁都能写出来的吗?
哪怕是找人去买也不太行的通!
价格被哄抬的太厉害了。
现在那些个会写诗的,行情已经不知道涨的多高了。
便是买来了一首上品,也真的流传到了后世,但诗才这种东西是装不出来的。
别人一看你的生平就知道怎么回事了。
凭白落的让后人笑话。
有没有什么快捷简单,风险还小的方法呢?
汪伦:“有的,有的,这种方法包有的!”
天幕上画面如烟尘般散去,不少人一看立马知道新的故事要来了。
于是暂时按下了内心的躁动看向了天幕。
画面中月色当空,皎洁的月光照射在一座寺庙上,庭院前一个画像成了精,身着白衣的男子正看着镜头。
这个画面顿时让无数人心中一阵恍惚,好像想起了什么。
祖龙!
对,就是那个!
天幕前,嬴政脸一黑。
死去的记忆又在攻击他了!
就不能换一个形式讲故事吗?
这种画像会动的方法,后人究竟是怎么研究出来的!
真的是服了!
有这种技术,就不能用在正道上吗?
整日里在编排来编排去,朕倒是要看看这一次的受害者又是谁。
【张怀民:我是躺赢狗?】
张怀民何许人也?
宋之前的古人们冥思苦想了半天,也没想到这张怀民究竟是谁。
“没听说过这人,估计应该是我等之后朝代中出现的人杰吧。”
“也不知这人身上又有怎么的丰功伟绩,能名留千史,让后人也记住他的名字。”
“好好看,好好学,吾等也要奋发,也要像这些天幕上的人杰一般,让后人记住我等的名字。”
“共勉!”
宋以后的朝代也在思考张怀民到底是谁,感觉好像有点印象,但仔细想又说不出来是谁。
这种记忆模糊的感觉让不少人都感觉有些抓狂。
明明好像有点熟悉,但就是想不起来。
“有了!”
“你有头绪了?快说快说!”
“我也不太确定,但我印象之中确实只有这么一个张怀民!”
“你先说,是不是我们自己判断!”
“诸位可还记得苏文忠公的一篇文,记承天寺夜游夜游。”
“你是说这个张怀民是这里面的?”
“不可能,绝对不可能!”
.....
北宋年间。
张怀民看着自己的名字抓了抓脑袋。
“这人说的应该不会是我吧?”
“肯定不是我,应是同名同姓的巧合罢了。”
张怀民心中有数,自己的资质也就一般,如何能和这时间历史长河中的英雄相提并论。
苏轼笑道,“怀民为何如此妄自菲薄,汾阳郡王郭子仪的事迹不就摆在眼前吗?”
“这世上多的是老骥伏枥之人,说不定往后怀民兄就要做出好大一番功绩也不一定。”
“绝无此等可能!”张怀民嗤笑了一声。
“那不如打个赌如何?”
“赌就赌,要是这人是我,我就...”
张怀民说着往四周看了看,指着眼前的茶桌。
“我就当场把这茶桌一口吃掉!”
“一言为定!”苏轼惊喜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