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不打没准备的仗

秦星洲抚摸着表盘:“腕表。据神女说,在她的世界,这是最能彰显魅力和地位的东西。”

施城依旧一副迷茫模样。

秦星洲只好说得更直白:“同日晷作用相同,用来看时辰。”

施城这才明白,随后又是一番夸赞。

秦星洲很是受用,“无事便下去吧。”

施城行礼后,退了出去。

心里想着,一定要替王爷好好宣扬一番。

小皇帝和西丘均对秦星洲虎视眈眈,可谓是内忧外患。

时又夏决定,等太阳能板和最后一批雪地靴送到,就飞国一趟。

园林设计图纸今天出来了,时又夏正忙着跟设计师沟通。

其他的时又夏都很满意,唯有花草树木的选种上,有自己的想法。

“花草树木我想要耐寒性强的,最好是一年四季都有花不间断地盛放。”

“而且花园里的水不能结冰,最好弄一个活水装置。”

设计师:“好的老板。”

大概两个小时后,设计师发来了最终版本。

时又夏看后,十分满意。

方案敲定,时又夏痛快地付了尾款。

“你们工作室有没有合作的绿化公司?”时又夏问。

设计师就等她这句话呢,“有的老板,您想要的花卉树木品种,我们合作的公司基本都有。”

“就算没有,我们也会想办法给您安排妥当。”

时又夏就喜欢这种毫不费力的感觉,“好,你们就按照方案安排吧,钱不是问题。”

设计师欢天喜地,一下子挣了两份提成,能不高兴吗。

时又夏看了眼日程表,今天就是太阳能板交货的最后期限。

想什么来什么,此时一个电话打了进来。

时又夏接通后,对方果然是来送太阳能板的大车司机。

“仓库有人,过磅吧。”

时又夏也起身拿车钥匙,准备过去一趟。

“老板,这么多太阳能板,要不要我家那口子来送货啊?”

面对孔佩兰的询问,时又夏已经能很圆滑的开口。

“不用了嫂子,这是我给投资的蔬菜大棚订购的,他们自己会过来领,送过去容易乱套。”

“黄哥不是腰扭了么,这可不是小事,就让他先好好休息吧。”

“修养好了再回来也不迟。”

得到定心丸孔佩兰松了口气,黄震的腰这次伤得真的有些厉害,她很担心请太久病假,会遭到时又夏的不满。

如今听时又夏这么说,提心吊胆了好几天的她,终于放下心来。

毕竟这么好的老板,可不多。

盯着卸完货,孔佩兰也就下班了。

人刚一走,时又夏就把大门一关。

确定人走远了后,才将所有太阳能板,统统收进空间。

当天傍晚,最后三万双雪地靴也送了过来。

时又夏照旧让司机升起车斗,将货物倒在地上。

大车司机走后,时又夏第一时间将所有箱子收进空间。

出国前还有最后一件事要做。

那就是搞钱。

自己手里的钱不多了,光是给秦星洲修建王府,目前就花了大几千万。

不光是预制混凝土墙板,还有各种名贵花卉树种,以及其他装饰。

比如廊桥栏栈,石板青瓦……

且后续可能会更多。

现在她手里还有不到八千万。

这些钱远远不够正安城后续的建设。

她必须保证手里有足够多的钱。

她时又夏绝对不打没准备的仗!

时又夏决定前往港城一趟,将手里的古董物品卖一卖变现。

思来想去,时又夏还是隐瞒了自己即将前往港城的消息。

殊不知这一去,她差点回不来。

时又夏定了今天晚上飞港城的机票。

为了避免自己的行踪泄露,时又夏还专门留在空间里几大桶汽油,几万斤蔬菜和粮食。

以免自己不在时,秦星洲那边捉襟见肘。

到时候找自己要,那不就穿帮了吗?

登机时,时又夏总感觉有人在盯着自己看。

可回头的时候,却一个可疑的人都没有。

时又夏疑惑的同时,还有些心慌。

她总感觉这次出门,会有什么事发生。

但目前来说,时又夏更多的情绪是心虚。

毕竟她真的没有跟秦星洲说,自己要来港城的事。

秦星洲这边还在加班加点的清除倒塌的房屋。

时又夏最后一批雪地靴送来的正是时候,正安城里的每一个人,都穿上了又暖又厚的雪地靴。

现在百姓们干活的速度明显比之前麻利了不少。

自打有了电热毯,秦星洲总感觉户外电源里的电不够用。

就算电热毯拨到低温档,开一宿耗费的电量也是十分惊人的。

再加之这边光照少,能储存的电量本就不多。

秦星洲无奈下,又换回了最原始的取暖方式——汤婆子。

俗话说,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秦嘉文和云翎享受了几天温暖的电热毯,可猛地回归之前的状态,多少有点接受不了。

秦星洲知道,清理的工作要加快了。

可雪隔几天就下一次,清理好的地方就又被雪覆盖。

百姓们陷入了铲雪、清理、再下雪、再铲雪、再清理的死循环中。

“王爷,这样下去不行啊,效率太慢了。”施城说。

他刚从除雪机上下来,正累得不轻。

秦星洲心里已经有了新的对策,“施城,告知士兵和百姓们。”

“暂停未清理区域的清理工作,先把已经清理出来的区域,挖沟预埋电缆。”

施城领命去了。

秦星洲则把自己手绘的线路图打印了好几份,分别派发下去。

时又夏送来的电缆刚好够半个城的面积。

北洲海边太阳能板埋线的工程,秦星洲亲自在一旁盯着。

两个学习电工知识非常优秀的士兵,正在讨论怎么接头。

其中一个士兵对照着视频和手册,在一旁的工具箱里,翻翻找找。

另一个士兵则看着太阳能板说明书,带着绝缘手套,把电缆头接在上面。

电工手册已经发下去很久,目前为止,只有两个人可以胜任。

秦星洲觉得,有必要在军中设立一个技术培训队,专门培养各种技术人员。

并设立丰厚阶梯奖励,从而刺激士兵们的学习欲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