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千帆身死的消息,尚未飞跃千里抵达京城。
然而,他怒斥凌慎,被杀的消息,则是传遍了整个金陵城,并且迅速朝南方传播。
陆千帆是何等人物?
大炎儒家之首,云麗书院山长,天下士林的泰山北斗。
他竟因直言劝谏,血溅当场。
凌慎此举,无异于向天下所有读书人的脸上,狠狠扇了一记耳光。
一时间,金陵城内暗流汹涌,人心惶惶。
陆府门前,秦新带着数百名禁军,将陆府围得水泄不通。
府门内,传来女眷与孩童惊恐的哭声。
下一刻,陆家男女老少,无论主仆,尽数被禁军捆绑,押了出来。
不知何时已聚集了数百名闻讯赶来的读书人。
他们大多身着儒衫,看着眼前这惨烈的一幕,个个义愤填膺。
“住手!”
一名须发皆白的老儒生颤抖着上前一步,拦在秦新马前。
“秦将军,陆院长乃当世大儒,为国为民,何罪之有?”
“尔等奉何旨意,竟敢如此对待陆氏家眷?”
秦新端坐马上,连眼皮都未曾抬一下,声音冷得像淬了冰。
“奉陛下旨意。”
“陆千帆谋逆,罪当灭族。”
“阻拦者,同罪论处。”
“谋逆?”
那老儒生仿佛听到了天大的笑话,气得浑身发抖。
“陆院长忠肝义胆,何来谋逆之说?”
“分明是凌慎那奸贼,残害忠良,倒行逆施!”
“尔等助纣为虐,难道就不怕史笔记载,遗臭万年吗?”
“放肆!”
秦新身后的副将厉声喝道:“胆敢直呼陛下名讳,污蔑朝廷,我看你也是同党!”
“锵!”
一片拔刀出鞘的声音响起,冰冷的刀锋指向了手无寸铁的读书人。
气氛瞬间剑拔弩张。
秦新不耐烦的说道:“行了,别跟他们浪费时间,全都赶走。”
禁军们如狼似虎地冲上前去,用刀鞘和枪柄,粗暴地推搡驱赶着人群。
读书人们被推搡得东倒西歪,有人跌倒在地。
有人衣衫被撕破,狼狈不堪。
等秦新押着陆家人前往大牢后。
这群人手无缚鸡之力的读书人,又重新聚在了一起。
“欺人太甚,我要去京城。”
人群中,不知是谁第一个喊了出来。
“对,去京城。”
“此地昏暗,我等便去寻那光明之处。”
“凌慎暴虐无道,北地陛下圣明。”
“我等都去京城,请陛下为陆院长做主,为天下读书人做主。”
这声音如同燎原的星火,瞬间点燃了所有人心中的愤怒。
是啊。
陆千帆在京城发生的事情。
早就被“有心人”传播到金陵城的大街小巷了。
现在南方容不下直言之士,而京城那位陛下。
却连陆院长这般当面顶撞之人都容得下,还请陆千帆为内阁首辅。
谁是明君,谁是昏主,还不够清楚吗?
“走,去京城!”
越来越多的读书人响应起来,毅然转身。
……
京城,早朝之上。
凌云正跟百官商议朝政。
这时,殿外就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
一名探子火急火燎地跑了进来,直接跪倒在地。
“陛下!”
“金陵急报!”
殿内瞬间安静下来,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这名不速之客身上。
凌云眉头微蹙,心中升起一丝不祥的预感。
“讲。”
密探立马将天地会营救太后与昭阳公主失败,近乎全军覆没的事情。
以及陆千帆怒斥凌慎被斩于大殿之上,陆家的下场全都一五一十的说了出来。
殿内响起一片低低的惊呼与抽气声。
凌云放在龙椅扶手上的手指,猛地收紧。
失败了。
那些忠心耿耿,不畏生死的汉子,都死了。
母妃跟妹妹……依旧身陷囹圄。
还有陆千帆,他才任命陆千帆为内阁首辅,就壮烈牺牲了。
凌云缓缓站起身,咬牙切齿的说道:“凌慎,你该死。”
他猛地一拳砸在面前的龙案上。
砰!
坚硬的御案发出一声巨响,上面的奏折文书散落一地。
“陛下息怒。”
仁王第一个反应过来,连忙跪倒在地,声音颤抖。
“陛下保重龙体啊。”
刘擎天与其他文武官员也纷纷跪下,额头紧贴着冰冷的地面。
凌云双目赤红,胸口剧烈起伏。
陆千帆临行前那句“为陛下准备一份重礼”犹在耳边。
他没想到,这份重礼是以他性命为他换来天下士子之心。
他更没想到
,凌慎竟会如此丧心病狂。
连一位手无寸铁,德高望重的老儒,都下得去如此毒手。
悬尸城头?
满门抄斩?
好。
好得很!
凌云缓缓扫视着下方跪伏的群臣。
“传朕旨意!”
“着,天地会所有在京人员,即刻启程,潜入金陵。”
“不惜一切代价,务必将陆家尚存的后人,给朕救出来!”
“是!”
殿外阴影处,传来一声低沉的回应。
凌云顿了顿,声音中多了一丝不易察觉的沙哑。
“传朕第二道旨意。”
“所有为营救太妃、昭阳公主而牺牲的天地会义士。”
“其父母,由朝廷奉养终老。”
“其妻儿,由朝廷抚育成人。”
“所需钱粮,皆由内帑支出,不得有误!”
“臣等,遵旨!”
仁王等人叩首应道。
凌云继续说道:“传朕第三道旨意。”
“内阁首辅陆千帆,忠肝义胆,为国捐躯。”
“待救回陆家后人,夺回陆首辅尸身之后。”
“着礼部,以……国公之礼,厚葬!”
“谥号,文正!”
“陛下圣明!”
群臣再次叩首,山呼万岁。
对于陆千帆的待遇,他们一点都不嫉妒。
毕竟不顾安危,当面斥贼这种壮举。
不是一般人能干的出来的。
包括刘擎天他们一众瞧不起儒生的武将。
此刻也是被陆千帆的勇气折服。
就在这时,殿外又传来一阵比先前更加急促的脚步声。
一名探子,几乎是连滚带爬地冲了进来。
“陛下。”
“十万火急!”
“南方……南方各地,有大批儒生士子,正自发结伴,朝着京城方向而来。”
“人数众多,粗略估计,恐有数千之众。”
“他们……他们打出的旗号是……弃暗投明,效忠陛下。”
什么?
此言一出,整个大殿再次陷入一片死寂,落针可闻。
随即,比方才更加猛烈的哗然声,如同炸开的锅一般响起。
南方的儒生士子,大批量地涌向京城?
还要弃暗投明,效忠陛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