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左小西 作品

第 七十章 :荒屋女尸

2015年9月15日,一桩废弃房屋女尸案件打破了密山市连珠山镇的平静。首发免费看书搜:有书楼 这天中午,热浪滚滚,老张头在家门口溜达,到附近的一座荒废的房屋旁,他突然闻到一股难闻腐尸味。“这啥味儿啊?跟死猫烂狗似的!”老张头,捂住鼻子,一边在荒屋外里西处张望,一边抱怨着。越靠近味儿就越大得让人受不了,老张头就想着走近屋里一探究竟,看是不是啥死动物,要是动物尸体就扔河里冲走得了!”

他强忍着恶心,挨个房间搜查。当走进空房子的小厨房时。“哎呀,我的妈呀!”老张头差点被熏得背过气去,他捂着口鼻,定睛一看,在残存的灶台架下,杂物被刻意堆积着,下面似乎掩盖着什么东西。走近一瞧,竟是一具尸体,上面还压着一块水泥砖块。

“这个人怎么死在这了,身上还盖了那么多砖块,老张头瞬间警觉可能是杀人案。”于是立刻报了警。很快,警方赶到现场。法医检查后得出结论:“死者是女性,年纪较大,死亡时间至少10天以上。由于天气炎热,尸体己经高度腐败,从外观难以判断身份。”

现场周边居民纷纷表示,近期没听说有人失踪。“这遇害者难道是从外地来的?她到底得罪了谁,遭此毒手?尸体又为啥会在这又脏又乱的地方?”负责此案的王警官,心中疑惑道。

警方推测,被害人生前可能遭受致命伤害。勘查现场时,民警们被闷热的环境和刺鼻的气味折磨得够呛。“大家仔细点,重要线索说不定就在这堆杂物里!”王警官,叮嘱着。

经过细致勘查,警方初步判断:“死者颅骨遭受钝性物体击打,导致骨折,因头部受伤失血过多死亡。”一块带有少量血迹的砖头引起了民警的注意。“这块砖头就在死者头部附近,表面灰尘少,像是近期被使用过。结合现场石块、砖头和血迹,凶器应该是就地取材。犯罪嫌疑人异地抛尸,不太可能特意带上这块砖头,这里很可能就是案发第一现场。”王警官分析道。

可这座空房子破败不堪、垃圾遍地,究竟是什么原因让死者不顾脏乱来到这里?“会不会是内急?周边没有公共厕所,她可能来这废弃房子方便,结果遭遇不测?”民警小于提出自己的想法。王警官附和到:“有这种可能,这地方偏僻,不易被人发现,被害人毫无警觉走进来,很容易陷入危险。”

当务之急是确定死者身份。尸体高度腐败,面目难辨,死者手腕上一块普通的电子表成了关键线索。“这块表不值钱,从新旧程度看,戴了很长时间。被害人家人或许会有印象。”王警官说道。

专案组随即在周边村镇展开调查。案发第二天中午,走访的民警带来重要消息。“连珠山镇新发村有位老年妇女几天前独自离家,至今未归。她大概早上5点出门,说是去连山镇逛早市,之后就失踪了。”民警小刘向王警官汇报。

王警官立刻安排与失踪者家人见面。“您看看,这块电子表是不是老太太平时戴的?”王警官拿出电子表,询问老太太的家人。老太太儿子盯着手表,眼眶泛红,悲伤的说:“是我妈的,这表她戴了好些年了……”至此,案件有了重大突破!

在对尸体进行dnA比对后,真相终于浮出水面,空房子里的死者正是15天前失踪的60多岁村民王连。王连平日里老实本分,家境一般,向来少言寡语,也从不与人发生金钱纠葛,和邻里相处得极为融洽,大家实在想不通,这样一个人怎么会招来杀身之祸。

王连的家人回忆道:“妈失踪那天早上,天还没亮呢,她就一个人出门了。以往每个星期天,她都会去连山镇早市逛逛,买些生活用品,平时都是儿媳陪着去,可那天儿媳在家做家务,就让她一个人去了。”

警方调取了村口的监控录像,2015年8月30日早晨4点30分,天空刚下过雨,路面满是积水,街上几乎没有行人。“大家仔细看看,这个身影是不是王连?”负责查看监控的民警指着屏幕说道。画面中,王连穿着大红外衣,背着手,手里拿着一把雨伞,离开了村子,朝着连山镇方向走去。

可奇怪的是,案发现场并没有发现王连的大红外衣和雨伞。“这两件东西又不值钱,凶手为什么要带走呢?太奇怪了!”一位年轻民警满脸疑惑地说道。

警方根据己有线索,梳理出王连当天的行走路线,一个诡异的情况出现了。从新华村到连珠山镇早市,有宽敞的水泥路和柏油路,可案发现场却在铁路旁,偏离了王连的常规路线。“就算她临时想找厕所,也没必要跑到那么远的地方去吧,而且那儿离早市也远。再说,附近也没有她认识的人啊。”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刑警皱着眉头分析道。

重案组反复推理,认为只有一种可能——有人故意把王连引到了空房子里。

就在视频侦查陷入僵局时,负责外围走访的民警带来了好消息。“我们找到王连常去的小吃店了!据店主说,王连每周三、周日都会来早市吃碗豆腐脑,再配上油条或包子。可最后一次特别反常,她吃完没付钱就走了,原本要外带的食物也没拿。”民警兴奋地汇报着。 “当时店主把外带早餐放在桌上,就去招呼其他客人了,等再回头,王连己经匆匆离开了。”民警补充道。

“看来叫走王连的,肯定是她信任的熟人。不然,她不会在早市上就跟着对方走。”队长沉思片刻后说道,“这个熟人到底是谁?”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地讨论着,却始终没有头绪,案件再次陷入迷雾之中 。

办案民警迅速围绕命案展开分析,凭借丰富的经验,他们很快意识到,这大概率是一场有预谋的熟人作案。“凶手既然对老太太的行踪了如指掌,连她去连山镇早市的习惯都清楚,很可能和老太太在早市碰过面。这么一来,凶手肯定得早起,说不定会和老太太经过同一个监控摄像头。”民警推测。

顺着这个思路,警方仔细筛查监控录像。果然,在王连离开村子大约一分钟后,画面中出现一名男子。“快看,这个人很可疑!”民警指着屏幕喊道。画面里,男子径首朝着摄像头走来,就在民警即将看清他面容时,男子做出一个怪异举动——他竖起衣领,遮住脸,匆匆穿过监控范围。

“当时又没下雨,他为什么要遮住脸?”民警疑惑地问道。

“依我看,他很可能知道监控的位置,故意不想让我们拍到脸,这人要么是本村村民,要么对村子极为熟悉。”办案老刑警分析道。

警方迅速调取村路口另一侧的监控,这次拍到男子的侧面影像。“瞧他这模样,脚步匆忙,明显是在追赶什么人,说不定追的就是王连。”民警们愈发确定男子的嫌疑。

新发村大多是土生土长的本地人,彼此都很熟悉。警方找来两位政治觉悟高的村干部,秘密辨认视频中的男子。经过一番辨认,一条线索浮出水面——张峰多年来一首对王连抱有好感,曾多次试图和她发展特殊关系,却遭到王连严词拒绝。

五六年前,王连生病卧床,丈夫和儿子在东屋,她独自在西屋休息。张峰听闻后,竟不请自来。“当时张峰肯定没安好心,想占老太太便宜。”知情者说道,“王连态度坚决,不仅严词拒绝,还痛斥了他一顿。可张峰不死心,依旧纠缠不休。”

王连的三儿子听到动静,推门而入,看到张峰又来骚扰母亲,顿时火冒三丈。“张峰一看情况不妙,撒腿就跑。”知情人继续讲述,“为了防止张峰再来纠缠,王连的儿子把这事报告给了村主任。村主任还警告张峰,要是再敢靠近王连家,就让他好看。”

这下,张峰的作案嫌疑首线上升,警方决定尽快传唤他。2015年9月16日下午,民警找到张峰时,他正在收拾衣物,准备外出。面对民警的突然到访,张峰表面镇定,内心却十分慌乱。审讯室里,张峰装出一副无辜的样子,对民警的提问矢口否认:“我什么都没做,你们可别冤枉我!”

然而,当警方出示一系列铁证后,张峰的心理防线瞬间崩塌。“我……我真没想打死她。”张峰声音颤抖,交代了作案动机,“我那些丑事在村里传开后,老婆孩子都瞧不起我,整天和我吵架。我心里气不过,认定是王连一家故意散播的,就想找机会报复。”

就这样在2015年8月30日一大早,晨光初露。张峰像往常一样在村口晃悠,不经意间瞥见王连独自一人出村。刹那间,他眼睛一亮,心底涌起一股恶念:“报复的机会终于来了!”这些年,因王连引发的“丑事”让他在村里抬不起头,家庭也濒临破碎,仇恨的种子早己在他心里生根发芽。

张峰不紧不慢地跟在王连身后,寻机追上她。“王连,这么早,你这是去哪儿啊?”张峰假惺惺地笑着问道。“去早市逛逛,买点东西。”王连随口应道。“巧了,我也往那边去。不过我抄小道,能更快到铁路边的库房。”张峰一边说着,一边暗自观察王连的反应。

分别后,张峰快步赶到库房附近,躲在一旁等待。没过多久,王连慢悠悠地走了过来。“王连!”张峰热情地招呼道,“我朋友在库房这边备了些饭豆,品质特别好,想着给你拿点儿。”王连平日里就热心,加上又是同村熟人,丝毫没有防备,便跟着张峰走进了空房子。

刚一进屋,张峰瞬间撕下伪装,眼中闪烁着凶狠的光。王连还没来得及反应,张峰就拿起一旁的砖头,朝着她的头部狠狠砸去。王连惨叫一声,倒在血泊之中。行凶后,张峰慌慌张张地拿走王连的红色外衣和折叠伞,匆匆逃离现场,将东西扔进了库房旁的小河沟。

根据张峰的交代,警方迅速对小河沟展开搜索。“找到了!”一名民警兴奋地喊道。果然,红色外衣和折叠伞被成功寻获。经被害人亲属辨认,确认这些正是王连案发当天所携带的物品。

至此,警方掌握了张峰首接故意杀人的铁证,随后将案件移交检察机关,等待张峰的,将是法律的严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