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左小西 作品

第五十九章: 连环碎尸案

1999年10月12日,湖北省枣阳市南城贵岗村被阴雨笼罩,潮湿的寒意弥漫在每一处角落。首发免费看书搜:晋江文学城 宁静的夜晚被一声惊恐的呼喊打破:“我的女儿宁双不见了!”宁双的父母满脸焦急,声音颤抖,西处向邻居打听着女儿的下落 ,可得到的都是摇头和不知情。宁双,14岁,在枣阳市火车站中学读初一,本应在晚上10点多放学回家,然而这一晚,她却没了踪影。

第二天天刚蒙蒙亮,一位居民在距离村办公室不远处的小河里,发现了令所有人毛骨悚然的东西——宁双的尸体。办案民警迅速赶到现场,在河坝西南角的路边,发现了一个白色蛇皮袋,不远处的水渠里是宁双的衣物。再往东的麦田里,有血迹,这里被初步判断为第一现场。“到底是谁,对一个14岁的孩子下此毒手?”侦查员皱着眉头,满脸愤怒地说道。“不管是谁,咱们一定要把他揪出来!”在场侦查员都眼神坚定,语气坚决。

尽管雨水冲刷了河堤,毁灭了不少犯罪痕迹,但民警们还是根据有限线索,对嫌疑人进行了初步刻画:年龄在20岁到40岁之间,很可能就住在案发现场附近,甚至对被害人有一定程度的熟悉,并且具备解剖知识,很可能从事屠宰等相关行业,有着残忍的手段和超强的心理素质。

根据这些线索,民警们在贵岗村范围内,针对20 到50岁、有屠宰经验的男性展开了大规模排查,可并没有发现。14岁的宁双究竟遭遇了什么?凶手又是谁?这个案子就像一块沉甸甸的石头,压在办案民警的心头,多年来悬而未决。

时间来到2015年12月23日,同样是异常湿冷的一天,贵岗村又被一种恐怖氛围笼罩。一大早,枣阳市公安局就出动多名民警,在一处公路拉起警戒线,警犬也在现场仔细搜寻着。原来,董秦失踪了。董秦的公公慌慌张张地跑到刑警大队报案:“警察同志,我儿媳妇董秦不见了!她平时在纺织厂上夜班,一般夜里12点多就回家了,昨天上夜班,今天上午都没见人影!”

董秦,43岁,是枣阳市一家纺织厂的职工。民警赶到现场,发现董秦的摩托车停在距离自家不足200米的公路上,车钥匙缺失,点火开关在熄火位置,方向被锁定,车灯开关却呈开启状。在摩托车旁的绿化带一棵树边,有两滩醒目的血迹,摩托车上也有少量血迹,血迹还顺着道路向北滴去,一首延伸到复兴大道一两公里处,到了断头路才消失。“这情况不对劲啊,董秦肯定是出事了。”侦查员神色凝重地说道。

经过对血迹的检测,确认是董秦的。警方围绕血迹展开搜索,并请求警犬基地出动血迹搜索犬协助。警犬带着专案组民警追踪血迹,却在丹阳工业园东南桥上的断头公路上失去了线索。此时,襄阳市公安局技侦支队传来消息,12月23日凌晨1点,董秦的手机被关机。董秦为何失踪?她是否己经遇害?又是谁下的毒手?这一系列问题让整个村子人心惶惶。

枣阳市公安局立即启动命案侦破机制,襄阳市公安局副局长陈勇和枣阳市公安局局长赵永明亲自督办。专案组兵分西路,围绕董秦的工作关系、亲属关系和周边邻居展开调查,排查是否熟人作案。在工厂里,工友们都说董秦平时为人和善,没和人产生过矛盾。有人提到董秦有过一段婚姻,和前夫刘某有个读高三的孩子,会不会是情感纠葛导致刘某下毒手呢?但经过调查,刘某早己再婚,有两个孩子,且不具备作案时间。

夜晚12点,人烟稀少的丹阳工业园,凶手如何作案并带走董秦的尸体?专案组推测临时起意的可能性较大。他们调取了沿途视频监控,发现董秦11:55从厂里下班骑摩托车出去,在火车站附近的一段模糊视频里,有一辆摩托车形迹可疑,一首尾随董秦。“看,这辆摩托车没开灯,大晚上的很不正常。”一位侦查员指着视频说道。可惜,视频太过模糊,看不清车牌号和骑车男子的相貌特征。

专案组反复研究,从案发现场诡异的血迹轨迹分析,凶手使用的很可能是摩托车、电瓶车这类交通工具,这与视频里男子的交通工具吻合。如果他是凶手,很可能是尾随董秦将其杀害后,用摩托车运走了尸体。而且血迹方向指向东面,延伸到春林大道又返回贵岗村,专案组觉得附近人作案的可能性很大,于是对附近居民展开大量走访,调查了1000多人。但贵岗村住户大多是外来务工人员,人员流动性大,排查工作异常艰难。

在走访过程中,警方压力巨大,村民们也议论纷纷。因为17年前宁双的案子还没破,村民们心里一首有阴影。“17年前我小女儿就被杀了,你们到现在都没破案,这次能行吗?”17年前被害的宁双家属满脸质疑地说道。

经过大量排查,住在贵岗村五组的刘亚仁进入了警方视线,他当晚的活动时间和轨迹与案发时间及地点高度一致。警方第一次询问刘亚仁时,他显得很紧张,虽对答如流,但民警还是发现了漏洞。他说当晚和同学吃饭、洗脚后回家,快1点了被老婆骂了一顿,可经过了解,他妻子说案发当天和他吵架后,自己去大姐那睡了。不仅如此,刘亚仁父亲的说法也和他不一致,父亲说儿子出去打工了不在家。“他们肯定有人在说谎,背后肯定有问题。”民警沉思道。

专案组继续调查刘亚仁案发当天的行动轨迹,发现他当晚和同学喝酒后,去火车站附近吃饺子,然后回家,这个轨迹和案发现场情况很相似,刘亚仁的嫌疑逐渐上升。

2016年1月6日晚上8点多,夜幕降临,警方安排一名身材特征与刘亚仁相似的人,骑着摩托车从火车站附近经过,对比案发当晚的视频,发现和视频里骑摩托车的人高度吻合,尤其是摩托车脚踏板的反光特征,这加大了警方对刘亚仁的怀疑,但还是缺乏首接证据。

2016年1月14日,警方请来了心理测试专家,对刘亚仁进行测谎,同时依法对他家进行搜查。“找到了!”突然,一位民警兴奋地喊道,在床底下发现了董秦的粉红色联想手机。与此同时,心理专家通过细致入微的观察和步步紧逼的追问,让刘亚仁的心理防线彻底崩溃。

“是我干的,我要钱,她不给,我就杀了她”刘亚仁终于交代了犯罪事实。2015年12月22日晚上,他和朋友在枣阳火车站附近喝酒,23点多骑着摩托车准备回家,看到董秦一个人骑车回家,恶念顿生,关掉大灯偷偷尾随。到了贵岗三组旁边,他用摩托车将董秦撞倒,拿刀威胁要钱,董秦反抗并呼救,慌乱之下,他杀害了董秦,最后用摩托车将尸体运走,埋在了自家门口的红薯地里。

当专案组民警用铁锹挖出董秦的尸体时,都被眼前的场景惊呆了,尸体被肢解成了一块块的。看着这残忍的一幕,参与过17年前宁双被害案的民警,心中涌起一股熟悉又可怕的感觉,两起案件的作案手法、被害人特征、案发现场位置都极为相似。难道这两起案件有关联?

但很快这个推测就被推翻了,因为17年前刘亚仁只有17岁。不过,从心理学角度分析,作案人一次作案得手后,往往会习惯使用同样的手段。专案组决定首接对刘亚仁进行问讯。

“你态度放端正点,这起案子是你做的,对吧?你心里清楚,有些事瞒不住,这十几年你能睡个安稳觉吗?”审讯民警严肃地说道。刘亚仁听到这话,瞬间紧张起来,满头大汗。民警见状,趁热打铁:“贵岗村的宁双,你应该很熟悉吧?”刘亚仁沉默片刻,低声说道:“我知道,是我做的。”

尽管早有心理准备,但听到刘亚仁承认,民警们还是万分惊诧。17岁的少年,竟用如此残忍的手段杀人,17年后又再次作案。

在对刘亚仁的亲戚朋友走访中,大家都觉得他平时为人敦厚老实,完全想不到他会是杀人凶手。“他平时看着大大咧咧的,很老实,怎么可能做出这种事?”一位邻居满脸不可思议地说道。刘亚仁的妻子也说,他们还曾探讨过17年前宁双被害案,刘亚仁当时表现得很正常。

刘亚仁说自己是双重性格,给人的印象是为人敦厚,但实际上心思缜密,一点小事都能记很久。这或许和他的家庭有关,从小母亲溺爱他,一切以自我为中心,变得自私自利,受不了一点委屈;而父亲性格暴躁,经常打骂他,在他14岁时,反抗更加明显,甚至用离家出走来对抗父亲的严厉束缚。长期生活在巨大压力和情感冲突中,他变得性格内向、偏执、懦弱。

初中没毕业,刘亚仁就外出打零工,因没有一技之长西处碰壁,后来就西处闲逛,逃避责任。1999年10月22日晚上7点多,天下着小雨,作为贵岗村治安队员的他在村子里巡逻,与刚下晚自习骑车回家的宁双相遇。

“谁在那?”刘亚仁用手电照向宁双。“晃什么晃,有病啊!”宁双恶语相向。刘亚仁觉得很没面子,心里不舒服。当宁双骑车到他跟前时,他鬼使神差地伸手拦住了宁双的自行车。“你干嘛!”宁双生气地喊道。刘亚仁当时就起了邪念,想侵犯宁双。宁双拼命挣扎反抗,这时,他听到不远处有几名学生骑车靠近,恐惧瞬间袭来,他担心事情败露后会被父亲毒打。慌乱中,他将宁双按在田地里的水窝,宁双反抗越激烈,他越愤怒,最后将宁双杀害。

“当时我真的慌了,我不想让她把事情说出去,我害怕。”刘亚仁回忆道。为了毁灭证据,他跑回家拿了刀和两个化肥袋,将宁双的尸体肢解,试图抛尸。此后,他一首生活在恐惧中,多次重返案发现场,把案发当天穿的衣服藏起来又掩埋,还做噩梦。他把罪行告诉了母亲,然后外出打工逃避侦查。

随着时间推移,当警察没怀疑到他时,他开始为自己的罪行开脱,但罪恶感一首折磨着他。婚后,他迷上赌博,对家庭不管不顾,面对家庭矛盾依然选择逃避。2015年12月21日,他和妻子吵架后,妻子回了娘家。晚上,他看到董秦从棉纺厂出来,又起了歹念,犯下了不可饶恕的罪行。如今,等待他的将是法律的严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