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叫我小九哥 作品

第二百八十二章 李自成不是想要当‘西北王’吗?给他!

至于借粮一事,其实也无可厚非。?比_奇.中-雯+王_ `已¨发_布~罪?鑫\章~劫!

毕竟之前土默特确实是被建奴抢得太狠了。

而且朱慈烺之前早已经把整个宣府的粮仓都给填满了,再加上还有商人源源不断的往宣府运送粮食,如今的宣府还真不缺粮食。

再者说了,这些粮食是“借”的而不是“给”,等到明年土默特的牛羊长大之后,就会送到大明来抵消之前借出去的粮食。

从这点来说,大明也没有吃亏。

就这样,关于土默特投降大明的最终事宜,大体上就算是商量妥当了。

等到那五万骑兵返回宣府之后,大明就会开始向土默特驻军,到时候大明也算是在草原上有了真正的一席之地。

这对于大明来说,是一个重要的战略布局,不仅能扩大大明的领土,还能加强对草原地区的控制。

解决完这件事情之后,俄木布便开开心心地准备离开了。

至于接下来的具体事宜,自有他留在宣府的使臣和大明详谈。

朱慈烺则是亲自将他送到了宣府门口,尽显诚意。

看着俄木布逐渐远去的身影,朱慈烺会心一笑。

因为直到目前为止,一切都在按照原他制定好的计划发展着。

想到这里,朱慈烺微微一笑,只觉得今天的空气都变得香甜了些。

紧接着,就在朱慈烺打算回去的时候,一阵嘈杂的马蹄声突然自远方响起。

那马蹄声急促而杂乱,仿佛带着一股紧迫的气息。

伴随着的还有一阵呼喊声:

“速速让开!紧急军报!不得阻拦!”

那声音尖锐而响亮,在远处回荡着。

听到这话,朱慈烺的步伐不由得停了下来,他的眉头微微一皱,心中涌起一股不安的感觉。

因为他知道,这肯定又是哪里发生了大事。

不多时,就见五匹快马如疾风般呼啸而来,马蹄扬起的尘土在空气中肆意弥漫。

骑在马上的,则是五名锦衣卫,只见此刻他们个个面色憔悴,疲惫之态尽显无遗。

长时间的奔波,早已让他们的身体达到了极限。

那五匹快马刚一勒住缰绳停下,其中两人便如同被抽去了所有力气一般,直挺挺地从马背上栽倒下来,重重地摔落在地。

看到这一幕的的时候,正在宣府门口值守的锦衣卫们心头一紧,赶忙如离弦之箭般冲了上去,小心翼翼地将那两人扶了起来。

试探了一下鼻息之后,他们这才松了口气。

还好只是晕过去了而已!

下一秒,更多的锦衣卫一拥而上,将其他三个送信的锦衣卫搀扶了下来。

为首的锦衣卫满脸焦急之色,扯着嗓子大喊道:

“快快快!带我去见太子殿下!我有陕西紧急军报要呈报太子殿下!我........”

然而,话刚说到一半,他的声音却突然戛然而止。

因为他猛然间发现,就在那门口处,正有一个身着明黄色龙袍的少年静静地站在那里。

那少年身姿挺拔,面容虽带着几分稚嫩,却透着一股与生俱来的威严。

他虽从未见过朱慈烺,但此景此景却告诉他,眼前这少年定是大明太子无疑。

与此同时,朱慈烺也一直在观察这边的情况,听到这话,他赶忙高声喊道:

“带他过来。”

虽然得到了朱慈烺的吩咐,但值守的锦衣卫们依旧十分负责,他们迅速上前,对那为首的锦衣卫进行了一番细致的搜身,又仔细确认了他的身份。

确认无误之后,才将他带到了朱慈烺身边。

一起带过来的,还有刚刚从他身上搜到的密匣。

朱慈烺刚接过锦衣卫递来的密匣,就听到那送信的锦衣卫颤抖的声音说道:

“太子殿下,臣...臣不辱使命,军报送到了。?秒!彰?踕/暁!税\枉^ ·无,错?内*容.”

朱慈烺听到这话,也不着急打开匣子了,而是看向那锦衣卫道:

“一路辛苦,你们的功劳本宫记下了,先下去休息吧。”

那锦衣卫听到这话,赶忙说道:

“臣...遵旨。”

紧接着,便有锦衣卫将他们几个人全部带了下去。

随即,朱慈烺便迫不及待的打开了密匣,从里面拿出了一封奏疏。

打开之后,目光快速地扫视着上面的内容。

大概浏览了一番之后,朱慈烺的脸上瞬间变得古怪起来,那神情中既有惊讶,又带着几分不屑。

因为说实话,他着实没有想到,李自成这个厚颜无耻的家伙居然会在这个时候选择投降。

而且如果他没记错的话,加上这次,李自成已经是第七次投降了。

不得不说,李自成简直是把大明当成了可以随意愚弄的傻子啊!

虽然之前的锦衣卫并没有告诉朱慈烺这封信有没有被送到京城,但根据朱慈烺对于朝廷奏疏流程的了解,京城那边应该也收到了这样的一份奏疏。

毕竟孙传庭并不知道他之前造反的事情,所以哪怕之前他特意吩咐过只要是陕西的军报都要直接报给他,但在孙传庭心里,这件事情还是必须要汇报给朝廷和崇祯的。

在不知道内情的孙传庭看来,皇帝很明显是要比太子大的。

不过朱慈烺对此并不在意,因为按照他之前离开时的吩咐,不管是崇祯、还是内阁的那些大臣们,都不敢擅自对这种事情作出决断,最终还是要等待他的决断。

想到这里,朱慈烺再次看向手中的这封密信,嘴角不自觉地露出一丝冷笑。

他其实心里大概清楚为什么李自成会在这个时候选择投降。

无非是朝廷近几个月以来在陕西河南一带的布局,让李自成感到了深深的不安。

李自成心里明白,自己如今面对的局势愈发严峻,所以便想出了这么一个拖延时间的法子。

而且不得不说,李自成这招确实够狠。

因为所有人都知道,朝廷还真的没办法拒绝李自成的投降。

要是拒绝李自成的投降,那可就等于拒绝了其他那些本来就想要投降大明、以及那些被迫跟随李自成造反的百姓的生路。

到时候那些百姓必然会陷入绝望之中,说不定还会引发更大的动乱。

而且之前朝廷也已经下达了圣旨,只要农民军投降各地的官员和武将都必须接受,然后让他们分批送往辽东。

如今要是不接受李自成投降的话,岂不是显得朝廷言而无信?

更何况李自成这次的投降可谓是诚意满满。

他先是命令自己的军队后退十里,不再攻打潼关,接着又释放了一万名百姓,虽然这些百姓大多都是老弱病残,甚至还有不少是之前攻城时受伤的伤兵。

但不管怎么说,他们始终是大明的百姓。

综上所述,哪怕是朱慈烺,也不得不被迫答应李自成的投降了!

想到这里,朱慈烺的嘴角再次露出一丝冷笑,眼神中闪过一丝狡黠的光芒。

因为仅仅是片刻之间,他的脑海中就已经想到了一个可以应对此事的绝佳办法。

紧接着,就在朱慈烺打算回去进一步确定这个办法,完善其中的细节时,不远处的地方突然传来了一阵急促的脚步声。

朱慈烺抬头一看,就发现不远处的地方,秦良玉和史可法慌慌忙忙地跑了过来。

只见他们二人满头大汗,很明显是一路奔驰而至的。

朱慈烺先是一愣,但很快他就明白了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不用想,一定是他们二人也知道了紧急军报的消息,所以心中急切便一路跑来了。\欣*丸~夲_榊?颤~ ,蕪′错!内?容?

毕竟他们两个一个是宣府总兵,一个是宣府巡抚,在这种关系到朝廷安危的大事面前,又怎么能不着急呢?

片刻间,两人来到了朱慈烺面前,先是简单的行了个礼,史可法便赶忙问道:

“太子殿下,臣听闻从京城方向传来了紧急军报,敢问是何处发生的战事?”

他的声音中带着几分担忧与紧张,眼睛紧紧地盯着朱慈烺。

一旁的秦良玉也是满脸焦急地问道:

“太子殿下,敢问是何处又起了战事?是否需要调兵?末将愿意率领宣府将士,为朝廷分忧解难。”

她的眼神中透着一股坚定与果敢,仿佛只要朱慈烺一声令下,她就会毫不犹豫地奔赴战场。

朱慈烺看着二人微微一笑,然后转身向着宣府府衙内走去,同时说道:

“两位先进来吧。”

二人听到这话,也不好再说什么,随即便一起跟着走了进去。

来到府衙的内堂之后,朱慈烺这才将手中的那封奏疏递给了他们。

秦良玉和史可法赶忙凑近一看,片刻之间脸色瞬间大变,仿佛看到了什么不可思议的事情一般。

下一秒,史可法率先说道:

“太子殿下,臣认为这肯定又是李自成的阴谋,李自成这厮降而复叛已经有很多次了,这次无非又是假投降,然后等待时机成熟便再次反叛而已。”

“绝不可轻易相信他的花言巧语。”

史可法的声音中带着几分愤怒与不屑,显然对李自成的这种行为十分反感。

一旁的秦良玉也是说道:

“太子殿下,臣也是这么想的,万万不可相信闯贼的话。”

“这些农民军首领向来狡猾多端,毫无诚信可言。”

秦良玉虽然没有和李自成交过手,但她之前却和张献忠交过手,因此她深知这些农民军首领的秉性。

这些人对待朝廷的套路无非也就这么几种:打得过就打,打不过就跑,跑不过就投降,投降之后再反叛。

来来回回搞得人不胜其烦。

她可不想让朝廷再次陷入李自成的陷阱之中。

朱慈烺听到二人的话,则是颇为无奈的笑着说道:

“二位说的本宫自然也知道,但是朝廷又怎么能拒绝李自成的投降呢?”

“要是拒绝的话,岂不是断了那些被迫跟随李自成造反、想要投降大明的百姓的活路?”

“要知道这些百姓本就是无辜的,他们不过是受李自成胁迫,才走上了这条造反的道路。”

“朝廷若是不给他们一条生路,岂不是逼着他们只能跟随李自成一条道走到黑了?”

“再者,朝廷之前已经下旨,只要农民军愿意投降,各地官员都必须接受,如今怎好朝令夕改?”

二人听到这话,瞬间脸色一变,一时间也不知道该说些什么了。

因为他们知道朱慈烺的顾虑是有道理的,这也是为什么朝廷一直以来对农民军都是主打一个招抚的政策。

主要是涉及的普通百姓实在是太多了,真要把他们全部杀光的话,必然会遭到天下人的唾弃,让朝廷陷入万劫不复之地。

毕竟自古以来,哪有朝廷主动屠杀几十万百姓的?

嗯.....

建奴不算!

想到这里,史可法小心翼翼地问道:

“敢问太子殿下,您这是打算答应闯贼提出来的这些投降条件吗?”

朱慈烺点头说道:

“自然是答应了,另外本宫猜测这样的奏疏应该有两份,另外一份已经被送到了京城。”

“如果不出意外的话,本宫觉得父皇也会答应此事的。”

很明显,朱慈烺有点高看崇祯了。

因为最开始的时候,崇祯其实并不想答应李自成的投降,一心只想弄死李自成,以解心头之恨。

毕竟李自成这些年在陕西等地闹得鸡犬不宁、杀的宗室子弟差点绝嗣,简直让朝廷颜面扫地。

但是最终在内阁的劝说下,崇祯这才反应过来,然后改了口,答应了李自成的投降。

当然,眼下这已经不重要了。

就在这时,秦良玉微微蹙眉,神色间满是忧虑道:

“太子殿下,恕臣斗胆直言,答应李自成的投降倒也无妨,甚至给他一个总兵的位置于朝廷而言也并非不可承受之事。”

“但臣深知这等微末赏赐,是满足不了李自成那如狼似虎的胃口的。”

“说句大不敬的话,李自成心中所图,实则是那西北王之位,他妄图将陕西、河南以及四川一带尽数划归己有,成就一方霸业。”

朱慈烺听闻这话,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抹淡淡的笑意,然后不紧不慢地说道:

“你们二位所言,本宫又岂会不知,所以此次,本宫压根就没打算给李自成总兵的官职。”

此言一出,秦良玉和史可法瞬间面面相觑,眼神中满是疑惑与不解,完全不知道朱慈烺这到底是什么意思。

方才不是还说要答应李自成的所有条件吗?怎么眨眼间就变了卦?

然而,下一秒,朱慈烺的声音再度响起。

“李自成如今手中握着五六十万人的兵马,给他一个总兵的位置,岂不是屈才了?”

“所以本宫打算给他一个更大的官职。”

更大的官职?

秦良玉和史可法皆是一脸懵逼,要知道在明朝的官职体系中,总兵已然是正二品的高位,比总兵还要大的,那便是五军都督府的左右都督和都督同知了。

可这些职位,向来都是由朝廷重臣以及公侯担任的,而且必须驻守在京城。

而李自成只是一介流寇,如何能担此重任?

突然就在这时,秦良玉猛的想到了什么,然后一脸诧异的说道:

“殿下,您莫不是要给他一个督师的职位?”

朱慈烺微微一笑,眼中闪过一丝赞赏之色。

“没错,本宫正是如此打算!”

督师这个职位,在明朝前期其实并不多见,在明中后期才逐渐常见并且被确定了下来。

督师的职位和权力可比总兵大得多了,因为它可以节制辖区内所有总兵、巡抚,还可以可先斩后奏!

也可以随意任命和处置四品以下的所有官员!

比较出名的督师有以下几位:

熊廷弼、孙承宗、卢象升、袁崇焕、洪承畴。

无一例外不是朝廷重臣!

说句大逆不道的话,要是给李自成封督师的话,简直跟封西北王没什么区别了!

好吧!

其实就在刚刚,朱慈烺还真的想给李自成封个西北王,然后借机试探一下李自成。

不过这个念头瞬间就消失了。

因为连他自己都觉得太狗血了!

要知道李自成可不仅仅是造反那么简单,他还大量屠杀宗室子弟,这要是给他封一个西北王的话,那让那些被李自成杀掉的王爷和宗室子弟们情何以堪?

估计他们半夜都得来找朱慈烺算账!

就连那些还活着的王爷和宗室子弟都得闹腾起来。

而且这样做也违祖训!

虽然朱慈烺并不在乎什么祖训不祖训的,但有些事情还是需要顾忌一下的。

所以他退而求其次,打算给李自成一个督师的职位。

不过因为严格意义上来说督师不算正式官职,所以还得加几个别的官职。

李自成不是想要陕西总兵这个官职吗?

那朱慈烺就给他!

除此之外,把山西、河南也一起给他,让他做陕、豫、晋三边总兵,外加督师!

如此一来,李自成也就是名副其实的‘西北王’了!

与此同时,史可法这会儿却是有点懵逼了,只见他瞪大了眼睛,难以置信地说道:

“殿下,恕臣直言,给个总兵就已经够要命的了,为何还要给个督师?”

“给他督师之位的话,那岂不是说整个陕西的兵马到时候李自成都能调动?这.......这如何使得?”

“臣.....”

话说到这里,史可法突然又是一愣,仿佛想到了什么,喃喃自语道:

不对,既然都知道李自成是在诈降了,那就算给他这样一个职位,他又怎么能指挥得动陕西的兵马?

就算他是真投降,那投降的条件也是先将他的农民军全部迁移到辽东,到时候陕西皆是朝廷的兵马,谁又会听李自成的指挥?

想到这里,史可法脸上露出恍然大悟的神情,忙道:

“臣大概明白殿下的意思了,既然知道了李自成是诈降,那索性就把他捧高一些,以此展现朝廷的诚意。”

“如此一来,等他再反叛的时候,朝廷也没有任何损失,反倒是李自成会落一个贪得无厌的骂名。”

“而且就算他真的投降了,那也没关系,因为投降的条件是把所有的农民军都迁往辽东,到时候就剩李自成一个人,他又怎么指挥得了陕西本地的兵马?”

这话一出口,一旁的秦良玉也是恍然大悟。

朱慈烺微微一笑,果然这些读书人就是聪明,都不用他明说就彻底明白了过来。

随后朱慈烺继续说道:

“差不多就是这个意思了!反正所有人都知道李自成是假投降,给他一些更高的官职也没什么,不过就是做做样子罢了。”

“他要是假投降,那么朝廷没有任何损失。”

“他要是真投降,那么朝廷就能兵不血刃的解决掉农民军的事情,不过众所周知,这是不可能的事情。”

“除此之外,本宫还有一些其他的打算。”

“那就是除了李自成投降可以获得封赏之外,他手下那些将领但凡愿意投降朝廷,也会授予相应的官职,并且之前所犯的罪过一概不究。”

“而官职的大小,取决于他们可以带来多少农民军投降朝廷。”

“若是带来一百人,便封为百户,一千人,封为千户,五千人,封为指挥同知,上不封顶。”

“要是有人能带来三五万人,给他一个总兵的职位又何妨?”

“并且这些封赏和对于李自成的封赏是分开的,也就是说哪怕李自成不投降,但只要有人带着农民军来投降,朝廷还是会按照人数对他进行封赏。”

这话一出口,秦良玉和史可法就像被施了定身咒一般,愣在了原地,眼睛瞪得大大的,满脸的震惊与不可思议。

他们怎么也没有想到,眼前这位年轻的太子爷,居然会想到这么一个绝妙的办法来对付农民军。

毕竟他们也都知道,农民军的团体从来都不是铁板一块,他们其实是由很多小势力组成的,内部从来都不是一条心。

那些将领们,心中都有自己的小算盘,对李自成也并非完全忠心耿耿。

要是这个消息传到农民军中的话,恐怕那些农民军首领可就坐不住了。

要知道如今的大明可不比以前,经过这半年以来的整顿与发展,朝廷有钱又有粮,兵力也日渐强盛,甚至还打败了不可一世的建奴!

在这个时候继续造反,能有他们什么好果子吃?

但要是他们愿意带着部下投降朝廷,那么就可以获得相应的官职。

要知道这些官职在以前,那可都是需要多年的积累、历经无数次的征战才有可能得到的。

可现在,只需要带着一些农民军投降朝廷就能得到,你说谁能不心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