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3章

【"为何会破裂?"朱由检踩着泥水匆匆赶来,绣着金龙的靴底沾满了泥沙,脸色阴沉得可怕。】

【宋应星满脸愧疚,颤抖着举起断裂的管道:"陛下,管道材质不够坚固,承受不住蒸汽的压力。而且排水泵的叶轮与蒸汽动力衔接不畅,导致运转失衡。"】

【"十日之内必须改进!"朱由检怒目圆睁,一脚踢翻旁边的工具箱,零件散落一地,"再失败,你们就用双手给朕把水舀干!"】

【朝堂之上,弹劾之声此起彼伏。御史大夫王御史手持弹劾奏章,义愤填膺:"陛下!安澜监已耗费巨额银两,却毫无成效,还险些伤了百姓。这分明是劳民伤财,应立即停止!"】

【"劳民伤财?"朱由检将各地灾情汇报狠狠摔在地上,奏折上的字迹被泪水晕染,"等洪水把百姓都冲走了,你们就满意了?安澜监继续,再有阻拦者,革职查办!"】

【研发陷入僵局,李二虎整日在河边徘徊,望着滔滔洪水苦思冥想。一天,他看到渔民收网,突然灵机一动。他兴奋地跑回安澜监,鞋子都跑掉了一只:"陛下!我们可以在管道入口处加装滤网,像渔网一样拦住泥沙!"】

【汤若望听后,立刻铺开羊皮纸,飞速计算起来:"若再配合可调节的蒸汽阀门,根据水位高低调整排水功率但还需要更耐高温、耐磨损的管道材料。"】

【第二次试验当天,众多百姓和官员前来围观。改进后的镇河龙再次启动,排水管道顺畅地排出积水,百姓们欢呼雀跃,掌声雷动。然而,好景不长,没过多久,排水机的动力逐渐减弱,最终停止运转。现场一片寂静,百姓们脸上的笑容凝固,眼神中满是失望。】

【消息传回朝堂,守旧派官员们纷纷上奏。礼部尚书李大人痛哭流涕:"《月令》有云"孟夏行秋令,则苦雨数来",如今逆天行事,必遭天谴!陛下万不可再继续啊!"】

【工部侍郎忧心忡忡地说:"即便能排水,这机器体积庞大,移动不便,如何在广袤的受灾地区广泛使用?"】

【朱由检陷入沉思,随后下令:"广纳民间智慧,悬赏征集改良方案!凡有可用之策者,赏银千两,赐良田百亩!"】

【告示一经贴出,应者云集。一位来自民间的老工匠被请到安澜监,他拄着拐杖,颤颤巍巍地说:"可以把排水机设计成可拆卸、组装的,用马车就能运输,到了地方再组装起来。"工匠们根据这个建议,日夜赶工,对镇河龙进行了重新设计。】

【当第三次试验时,镇河龙在不同地势和水位条件下均能高效排水,将大片被淹土地的积水迅速抽干。百姓们激动得跪地叩拜,高呼"万岁"。一位被救出的老妇人拉着李二虎的手,泣不成声:"好娃啊,是你们救了我们全家的命!"】

【早朝时,安澜监监正激动地捧着成功报告,声音因兴奋而颤抖:"陛下!镇河龙排水效率极高,已成功解救开封、归德等多处受灾地区。百姓们的生活正在逐步恢复,农田也能重新耕种了!"】

【户部尚书也面露喜色,急忙出列:"不仅如此,随着积水退去,商业活动逐渐恢复,税收有望回升。而且长期来看,镇河龙可用于预防水患,节省大量抗洪救灾费用!"】

【曾经反对的张大力,如今成了镇河龙操作的老师傅。他抚摸着机器,感慨万分:"我当初错怪了这铁家伙,它是咱百姓的大救星啊!我那儿子也跟着学操作,说以后要让这镇河龙守护每一条河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