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贱下天山 作品

第359章 归化

第359章 归化

经过十余年的发展,始兴城不论在人口数量上,还是在建成区面积上,都较此前增加了数十倍不止。,咸′鱼′看-书¨网/ ~更?新_最¨全?

根据去年底的人口统计数据显示,始兴城的居民数量已超过九千人,达到九千六百余,突破万人大关,也仅是一步之遥。

这座城市还聚集了整个新华近六成的工业规模,青沙溪河水两岸水车林立,机械齿轮日日不息地转动,源源不断地为这个新生的国家生产出巨量的物资。

据统计,始兴城创造的工商产值占据了全国一半以上,其繁荣程度甚至远超西属美洲众多百年老城。

在始兴港码头有一座轨道马车客运站,为到港的旅客提供直达始兴城区以及数里外的广丰城(今萨尼奇市)的客(货)运服务。

陈石头更换了马匹后,又在站台仔细检查了一遍车厢的铰链和刹车,确保下一趟的行程不会出现任何事故。

轨道马车是新华这几年才普及的新玩意儿,钢铁车轮碾过铺设严整的轨道,由两匹健壮的挽马牵引,每日往返于港区、始兴城和广丰城之间,运送货物和乘客。

“石头,今天跑了几趟了?”站台的调度员老张啃着一根玉米棒走过来,随口问道。

“三趟了。”陈石头点点头,声音平静,说出的汉语也已经几乎没有口音。

老张拍了拍他的肩膀,没多说什么。

但石头知道,这个动作里带着点微妙的疏远。

老张是早年从大明过来的“老新华人”,而石头,终究是个“归化土人”。

尽管,他已经获得新华国民的正式登记认可,但在无形中,他始终与新华人存在一道若有若无的距离。

下午坐车的乘客不多,大多是去始兴城的船员和小商贩。

陈石头坐在驾驶位上,熟练地甩了下鞭子,马儿迈开步子,车轮缓缓转动。a:5d4.看¥书%?d -{?追d最?新1_章a\°节§:

“喂,车夫!”一个穿着体面的商人模样的男子探出头,“这车能再快一点儿不?我还赶着去广丰谈笔买卖呢!这么慢,到地方了怕是要天黑了!”

陈石头没回头,只是平静地回答:“轨道马车有规定的速度,快了不仅会造成脱轨,而且还有可能与前方跑的车辆相撞。咱们还是注意点安全,莫要出什么事!”

那商人小声嘀咕了一句:“土人就是死板……”

声音不大,却刚好能让陈石头听见。

他下意识地握紧了缰绳,指节微微发白,但脸上依旧没什么表情。

这些年,他早已习惯了这种若有若无的轻视。

新华的律法说“人人平等”,但真正信的人有多少?

“……要是此番公司高层能说动政府,给予我们坚定的支持,那么到了明年春夏之交,定要将那些狂悖的土人杀个干净。如此,方能震慑整个北方地区的土人部落!”

“坚定的支持?莫非,马船长还期待能获得我们新华军方的支援,来个杀鸡用牛刀?”

“那倒不必了!土人愚昧而落后,何须出动军队来对付?我们贸易公司琢磨着,能在启明岛征召一两百武装民兵,便足够对付他们了。”

“你们北方贸易公司除了使用武力,就没想过用点怀柔手段,迫其顺服你们?杀戮太重,还是有违人和的!”

“老祖宗都说过,蛮夷畏威而不怀德,强必盗寇,弱必卑伏。那些土人反复无常,咱们不展现出一点狠辣手段,他们焉知何为怀柔?”

“呵呵……,说得也是。”

“……”

听到身后乘客的谈话,陈石头面色不由发白,心中也是翻江倒海,有些五味杂陈。

他摩挲着黄铜打造的车铃,冰凉的触感让他想起十年前,他第一次走进新华学堂的早晨。`§第|一2看?书?±网$d ·更?新?o最?@;全.

那时的他蜷缩在教室角落,望着前方木板上书写的陌生方块字,眼中全是茫然无措。

“我们都是一家人!”

“平等,友爱,协作,共生!”

“我们拥有同一个国家,同一个民族,同一个语言!”

“……”

在先生的教导下,他跟十余名部落孩童吐着不甚清晰的词语,一字一句地大声念着。

那时,他还是一个懵懂而又无知的少年。

而现在,他穿着交通司的制服,操纵着轨道马车,却依然在某些人眼里是“土人”。

马车沿着铁轨快速地奔驰着,四个铁轮与轨道接触时发出规律的咔哒声。

陈石头小心操纵着马儿的缰绳,使其尽量保持匀速前进,他的目光扫过一侧飞驰的景色——港口的码头仍在忙碌着,吊杆和滑轮正不断装卸着远来商船的货物。

远处的几座轮窑,黑烟不断升腾,融入细细的雨雾之中。

更远的地方,新铺设的铁轨正向北方延伸,直达

隆安(今悉尼市)。

“变化真快啊……”他心中默念。

十几年前,这里还是一片荒野,如今却已是遍地农田和村舍,还有一条条笔直通达的道路。

路过始兴城时,陈石头轻轻勒了勒缰绳,将车辆的速度放慢。

很早以前,这里不过一座简陋的木寨,寥寥排布着十几栋木屋。如今却是各式建筑林立,工厂机器的敲击声、街道上的叫卖声、学堂里的读书声交织成独特的城市乐章。

当车辆缓缓驶入站台,乘客们纷纷起立,涌到车厢口。

“吁!”陈石头收紧了缰绳,轨道马车稳稳地停了下来,随车的售票工迅速打开车门,然后眼睛死死盯着站台上准备上车的乘客。

“不要挤,先下后上!”

“把铜子准备好,先到我这儿买票!”

“……”

陈石头从驾驶位跳了下来,抓着自己的铁杯准备接点热水喝。

这阴雨天赶车,不一会就觉得手脚冰凉,喝点热水暖暖身子。

“石头!”

突然,路边传来一声熟悉的呼喊。

他转头,看见是曾经部落里儿时的伙伴狗娃正背着一捆兽皮,站在一间新华人开的皮货铺前。

狗娃的装扮还保留了一些部落风格,头上束着几条发辫,裹着一件鹿皮袄子,而石头则跟新华人毫无二致,甚至连母语都快忘了。

“我刚在路边看到你了!”狗娃一把抱住了他的双臂,眼睛亮亮的,“嘿,你在车上看着真威风!”

陈石头不动声色地将狗娃热情的双手轻轻推开,掸了掸制服,然后看了看周边的人群,轻声问道:“你怎生在这里?”

“我来卖皮子。”狗娃朝皮货铺努了努嘴,“唉,皮子的价格又降了!你说,那么几张上好的皮子,油光水滑的,皮货铺却只愿意出两块四角钱来收。”

“你是不知道,现在想要猎头鹿、抓几只河狸,已经很困难了,需要钻到林子深处,连续转好几天都未必能有收获。”

“还有,听那些官人说,政府准备要对始兴、广丰两地实施禁猎,不允许我们族人再猎杀那些林子里的动物。说实在的,禁猎可能也是一个好事,可以让那些动物恢复恢复,多养养。”

“可问题是,我们以后的生活就没着落了,没有皮子,也就没钱买东西了……”

“政府的官人不是组织部落里的族人耕种田地,捕捞鲑鱼吗?”陈石头打断了小伙伴絮絮叨叨地抱怨。

“唉,说到种地呀……”狗娃有些难堪地挠了挠头,“部落里的族人不论怎么操持,这地里的粮食收成总是比不了那些新华人的,想要卖些钱,怕是没多少。再说了,这总是把人困在地里头,很是不自在……”

“哦……”陈石头微微叹了一口气。

族人想要彻底转变,如那些新华人一样劳动,一样生活,怕是还需要时间的沉淀。

“叮铃铃……”马车的铃声响了,陈石头只能挥挥手,告别小伙伴,跳上马车,继续前行。

车到了广丰城,乘客们匆匆散去。

陈石头在签到处交还了行车记录,管事的赵行甲扫了一眼,淡淡地说道:“明天早班还是你。”

“哦,我知道了。”陈石头应了一声,然后踌躇半响,开口问道:“听说……下个月要选任新的调度员?”

赵行甲抬了抬眼皮:“怎么,你有想法?”

“我……我入职三年了,从没出过差错,考核成绩也多为乙等上,还有几次甲等……”

“嗯,我知道了。”赵行甲摆摆手,“这事儿得上面定,我说了不算。”

陈石头不再多言。

他知道,调度室的职位从来都是汉人的,尤其是那些刚刚从中学毕业的学生。

而他,也仅读了四年小学。

更为关键的是,他还是一名归化土人。

有些事,不是努力就能改变的。

傍晚,他回到了始兴城郊的工人宿舍——一间狭小的砖房,和另外两个归化土人合住。

墙上顶着一张泛黄的报纸,是去年的《新华周报》,一个醒目的标题赫然写着《论归化土人之教化与任用》。

他盯着报纸看了一会,忽然自嘲地笑了。

他吹灭床头的油灯,在黑暗中睁着眼睛。

每当夜深人静,他似乎总会被一种莫名的空虚感笼罩。

他努力想要融入新华人的世界,却好像又丢失了什么重要的东西。

这感觉,让人不免生出几分惶然。

——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