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一振 作品

第34章 海上势力

卢毓的态度依旧是淡定,似乎这种事情若不主动让他出主意,他就只会说对对对一般。_第_一_看?书!旺· ,已¢发!布*最*歆`漳+劫!

卢毓的回应是没有意见。

但王肃不同。

作为经学大师、当世大儒,这种政治上的手段王肃在书中见得多了,既然皇帝方才说是裴潜和徐庶建议,那就说明此事亦是出自他们的建议。

裴潜和徐庶二人愿意做什么,王肃不管,只是别连累到自己身上就好!稍稍推一把也是无妨的。

王肃拱手道:“陛下,臣以为既然诸王都未就国,也未长大,这些由臣子们兼领的职位、还应以朝中的两千石为主。”

“侍中应不在其中。”

曹睿轻笑一声:“好,王卿说得在理。朕再补充一句,如今有四名皇子,内阁阁臣也只有四名,那便从九卿、尚书们中来选中庶子,让阁臣们去做王傅好了!”

“陛下,这……”王肃有些诧异:“阁臣位高权重,若各自为一王傅,岂不使臣子们相争!”

裴潜在一旁补了一句:“内阁皆是朝中重臣,又是忠谨之人,王侍中不必担忧了。”

王肃闭嘴不言,彻底明白这件事出在哪里了。

既然皇帝态度如此,他一介侍中还要说些什么?保持沉默就好了。¢微-趣¢晓′税_惘¨ ¢最,欣.彰*结-埂-薪?筷~

……

夹石与皖城之间相隔不过二百余里,此番出巡又是全骑兵的配置,速度想快则快,不过区区三日,在十月七日晚抵达了皖城。

“怎么样,桓卿在皖城待的如何?”

皖城的城墙之上,曹睿在镇北将军桓范、横海将军胡遵的陪同下缓缓走着,射声校尉曹爽的部属换下了皖城本地军队,在城墙两侧三步一岗的护卫着。

“臣在皖城待的不好。”桓范摇头:“不在陛下身侧,臣也总是想念陛下。”

曹睿笑道:“桓卿既然想念朕,那朕今日不是来看你了吗?皖城这里你也来了一年多了,此处战力如何,能担得起什么任务,桓卿心里应当有数了吧?”

对桓范来说,与皇帝稍微开一句玩笑就已经足够了,既然皇帝在问正事,他也收起了笑容,认真开口应道:

“启禀陛下,皖城的两万军队是在太和元年皖城之战后,由原豫州刺史贾梁道所领的一万州郡兵在此处为任,再加上后面增来的一万豫州兵,这两万豫州的州郡兵就是皖城军队的底子了。”

“这些军队屯驻此处,算来也已经有六年的时间了。在这六年之中,筑城、屯田、造船等事不断,加之此前的训练演练都是为了守住皖口、潜口、皖城三座城池来设置的,可谓善守而不善攻。¨我¨的/书`城` !免!废¢越~毒+”

曹睿停了几瞬,回应道:“桓卿的意思是说,这些年来,皖城军队的战力并未怎么增加?”

“是,臣是此意。”桓范继续说道:“若论战力,皖城此部顶着外军的名头,战力依旧是寻常的州郡兵,守城尚可,若以此部作为战时主攻的军队则有些为难了。臣不敢欺瞒陛下,即使皖城这里造出足够的船来,也应该得不到大用。”

曹睿道:“好,你所说的朕已记下了。桓卿说得清楚,朕也喜欢听这些实话、真话,而不是什么愿意效死的空头许诺。”

“朕今日也与你通个气,朕有意在后年、也就是太和九年伐吴。届时你此处军队领不到什么主攻的任务,也不会用你们去打丹阳、吴郡这些地方,朕也只有一件事让你们去做。”

“臣敢问是何事?”桓范问道。

曹睿道:“若真要攻吴,主要战场肯定是在扬州、在武昌和江陵一带,你这里只是偏师罢了。你所需要做的,就是从此处过江,占住南边的豫章、鄱阳两郡,将吴国军队在陆上分割为东西两部,在陆上隔断荆州与扬州的吴军,这就够了!”

桓范沉默许久,朝着皇帝拱手应道:“陛下,此事臣能为!”

“那好,朕记下了。”曹睿笑道:“走吧,朕看看你为朕在这里选了什么住所。”

桓范也面露笑容:“这边请,陛下,臣来引路……”

……

东海之上,翁州。

“道君,人带来了!”一名短衣打扮,面容粗豪的中年汉子赤脚走入寨中,朝着正堂内坐着之人抱拳行礼。

在这名中年汉子身后,两名同样打扮的人一左一右,架着一个士人模样的年轻人,此人看年龄不过二十岁左右。

“在下来拜见刘道君,还请将我放开!”年轻士人脸孔涨红,大声嚷道。

“将他放开吧,莫非你们还担心他害我吗?”坐在堂中之人赫然在头上戴着黄冠,俨然一副太平道人的打扮,看其年龄,约莫能有五十岁上下。

刘道人从容笑道:“若非亲眼见了你,本道还真不信这件事。你们吴郡陆氏素来显贵,将我们这些太平道众唤作海贼,如何反倒派人去沪渎寻我教众了?”

“在下陆雅,

拜见刘道君!”陆雅躬身一礼:“在下此番前来,正是有求于刘道君。若刘道君能助陆氏,他日必有后报!”

“后报?”刘道人哈哈大笑,满堂身着黄巾服装和海贼打扮的人都同时笑了起来。

刘道人说道:“数十年间,我辈从青、徐、扬各处无依无靠,漂泊海上,成了你们口中的海贼,朝不保夕,哪里还来得及等你们的后报呢?”

“有何事就快说,我等也非无礼之人,若你不愿明说,送你速走便是了!”

陆雅咬了咬牙:“陆氏有难,吴郡船只皆归官府所有,我需有人帮忙,前往魏国,有事向魏国朝廷禀报!”

“魏国?”刘道人冷笑一声:“吴国视我们为海贼,魏国更是不知杀了我们多少父母兄弟!若你去魏国,此忙我们帮不了,还是请回吧!”

所谓翁州,若按照后世的地理分划来说,乃是东海舟山群岛之中的一处岛屿,此处远离陆地,加上临近岛屿,有近万海贼在此长居。

海贼,只不过是魏、吴两国对这些人的称呼罢了,就如同此前的黄巾贼、白波贼、黑山贼一般。翁州海贼最早是由刘道人之父统领,二十年前将势力传给了刘道人,信奉黄天、闲时捕鱼晒盐,而他们除了向岸上百姓贩卖咸鱼和私盐外,也时不时的劫掠一番。

这些海贼的运作模式,与同时期的山贼、蛮族、山越基本相仿,只不过是将山谷、坞堡换作海岛罢了,与豪族部曲也有类似之处。

总而言之,刘道人的势力已经是东海之上最大的一股海贼了。

而此前,陆雅亲身来到沪渎之处,寻到了这伙海贼在陆上的部众,这才有了陆雅此行。

“在下就不瞒刘道君了,陆伯言、陆子璋兄弟是我族叔,如今陆伯言在大魏为将,陆子璋被孙权在建业所害,他们二人的家眷都被孙权流放到了交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