羽衡 作品

第685章 到底是什么原因?

叶太太微笑着向贾勇介绍道:“以前啊,我在公司里主要负责财务管理方面的工作。现在是我女儿在公司里担任会计一职啦。

“我年纪大了,那些繁琐的财务事务我可真是搞不定哦。婉仪年轻,葡语说得也好。不像我,在这里根本没办法跟会计师沟通。”

老周听了叶太太的话,不以为然地笑了笑,然后说道:“这有啥不好沟通的呀?他不就是个拿钱办事的嘛。您要是有啥沟通不下来的,尽管交给我,我去帮您跟他沟通!”

叶先生见状,连忙摇了摇头,语重心长地告诫老周:“你可别把这件事想得太简单了。跟会计师沟通的事,还真不是谁都能干的。

“你的生意目前还没有完全走上正轨呢。一旦你的生意步入正轨了,税务方面的处理要是稍有不慎,那可就会给你带来大麻烦啦!”

叶太太见老周被叶先生这么一说,顿时有些蔫头耷脑的,便赶紧插话道:“哎呀,老周啊,你别灰心嘛。我们以后要借重你的地方还多着呢!”

叶先生感慨地说道:“是啊,如果不是受到你的启发,我恐怕还没有下定决心去大陆寻找货源呢。”

老周连忙摆手,谦虚地说:“嗨,您太客气了,我其实也没做什么,真正建立起货源关系的还是您自己啊。”

叶先生接着说:“我一直觉得有些愧对老周啊。毕竟大陆和台湾已经隔绝了这么久,我自己对去大陆谈生意有些犹豫不决。

“本来我是打算把建立进口渠道的工作交给老周的,这样他也能在我的生意里,顺理成章地赚到一份钱。”

说到这里,叶先生似乎有些无奈地叹了口气。老周见状,赶忙安慰道:“叶先生,您别这么想,在商言商嘛。我能发挥作用,您就用我。现在您自己找到了货源,自然没有必要非把我加到您的生意里。”

叶先生点了点头,继续说道:“说来也真是凑巧,我因为家里突然有事,临时决定和叶太太一起回台湾处理一些家务。

“没想到,在台湾的时候,我的一个老乡告诉我,可以先到香港,然后再转道去广州参加出口商品交易会。”

“我就和叶太太一同前往广州,在广交会上结识了康乐。而后,通过康乐的牵线搭桥,与华艺贸易公司建立起业务往来。

“如此一来,就把老周给耽搁了,实在是对不住啊,老周。所以,我必须得单独敬你一杯酒,以表歉意。”

老周端起酒杯,一饮而尽,然后仰头靠在椅背上,仿佛他品尝的并非美酒,而是又一次遭受失败打击后的苦涩。

叶先生看着老周遗憾的样子,接着说道:“不过呢,老周啊,你也别太在意。我会尽量补偿你的。你和华艺贸易公司做生意的时候,我不也给你做了保人嘛。在华艺贸易公司那边,我的信誉还是可以的。”

贾勇看老周的样子,觉得他好像在生意上遇到难处了,不然的话,也不会提出想挤到轻卡组装厂项目里去。

老周手里那批货可是经过贾勇的手发给他的,想到这里,贾勇赶忙插话问道:“老周啊,你从我们公司进的那批货销售得如何了?”

老周闻言,脸上露出一丝苦笑,叹息道:“唉,这可真是一言难尽呐!我之前做的是拎包生意,就两个大蛇皮袋,在边境的自由贸易港装满了货物。然后,我再把这些货物带回巴西,转手卖给圣保罗的小商贩。

“这一买一卖,过程轻松简单,既没有关税,也不需要支付仓储费和人工费用,而且交易都是现金结算。也没有什么税收问题。”

“我这一转行做一般贸易,才深深体会到其中的繁琐与复杂。以前,我总是对那些温州人把好几十个货柜放在自由贸易港,等着我们这些人去销售感到十分不解。他们为什么不自己直接将货物出口到巴西呢?

“经过一番了解,我终于明白了其中的缘由。原来,巴西的通关效率实在是太低了,货物往往要在海关里耽搁很长时间才能被运出来。而且,就算好不容易把货柜从海关里弄出来了,还得找专门的仓库存放。

“我以前的那些客户大多都是小商贩,每次从我这里拿货的数量都非常有限。我根本不需要考虑仓储问题。

“做一般贸易就不一样了。时间一长,仓储费用可就成了一笔巨大的开支。更别提每次往返仓库取货所产生的交通运输费用了,那也是一笔不小的数目啊!

“就拿这两个货柜的货物来说吧,我感觉自己简直就是在给你们公司打工,能不赔钱就算是万幸了!”

贾勇听他这么一说,给他支招道:“你身边有这么好的老师,你为什么不请教一下叶先生呢?叶先生做的也是一般贸易,怎么就能赚到钱呢?”

叶先生语重心长地说道:“做生意可没有想象中那么简单,哪能总是顺风顺水呢?就像老周之前做的拎包生意,虽然看似赚钱不少,但那毕竟不是什么正经生意啊。

“我刚来巴西的时候,也专门去考察过这一行。那些边境警察对待做拎包生意的小贩,简直就跟对待罪犯一样,根本不给他们丝毫的尊严。

“我在海关亲眼所见。就在大庭广众之下,稽查员让做拎包生意的人,把皮带解下来。所以说,这种生意绝对不是长久之计。”

“老周初到巴西时,生活所迫,无奈之下才选择了做拎包生意。不过这两年,他的生活逐渐安定下来了,也该考虑走正规渠道去做生意了。这其实也算是一种业务模式的转变吧。

“任何事情在转变模式的过程中,都会经历一个从陌生到熟悉的阶段。老周刚开始涉足新领域的时候,可能是过于乐观了,总想着一步登天,一下子就把生意做大做强。可现实往往并非如此,现在他遇到了一些小问题,只要坚持一下,挺过去就好了。”

贾勇听后,若有所思地点点头,然后转头看向老周,问道:“那你遇到的问题,是因为进的货物不对路吗?”

老周有些烦躁地摇了摇头,回答道:“倒也不是。”

贾勇想着不能让老周这笔货款成为公司的一笔呆坏账,如果是那样,公司会把处理这批货的任务交给他。他就面临周欢在斯洛伐克处理那批棉服一样的处境。

想到这里,贾勇有些沉不住气地追问:“那到底是什么原因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