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先生有些委屈地解释说:“我向华艺国贸公司提出,货物到港后九十天付款的要求,并不过分。这实际上是这里的一种商业惯例。
“华艺国贸公司赊账给我九十天,我就可以给予我的经销商同样的账期,而我的经销商同样会将这九十天的账期传递给最终的消费者,减轻消费者的支付压力,达到增加销售额的目的。”
贾勇想,如果陈先生给经销商九十天的账期,再加上到港后的周转期和销售前的等待期,陈先生手头又没有可以周转的资金,肯定不可能在货物到港后九十天汇回货款,货款拖欠已成定局。
陈先生看出账期的事让贾勇觉得为难了,他赶紧转移话题说道:“让你看电视购物节目,不是看热闹,听听而已。你要好好研究一下电视推销员的销售话术。
“在电视购物节目里,一个电视推销员的背后可是有一整个专业团队在研究消费者的心理呢!他们会帮助电视推销员精心策划出各种吸引人的销售话术。
“所以呀,你一定要认真观察推销员是怎么介绍商品特点的,他又是通过什么方式来激发客户的消费需求的。这些技巧都能对节能灯销售工作有很大的帮助!”
贾勇听着陈先生的长篇大论想,现在把账期的事挑明没有意义了,就是跟陈先生翻脸吵架也于事无补。他有一搭无一搭地问:“您说要建立销售网络。这个销售网络是面向消费者的,还是面向经销商的?”
陈先生考虑了一下说:“我们考虑要建立从推销员,到经销商,再到消费者的销售网络。”
对账期的事耿耿于怀的贾勇,奚落着问:“我们面对推销员,和电视推销员直接面对消费者的话术能一样吗?”
陈先生看着较真的贾勇说:“电视推销员夸商品好,消费者才会有兴趣买来用;我们同样要夸商品好,推销员想,这么好的商品,消费者会喜欢,经销商一定愿意经销。
“推销员觉得产品适销对路、好推销,才会愿意接受我们分派给他的推销任务。我们、推销员、经销商和电视推销员,都是围绕着产品做推销,终端只有一个消费者。电视推销员的推销话术有借鉴意义。”
陈先生看着贾勇勉强点头答应的样子,又给贾勇鼓劲道:“你的葡语学习是有基础的,要尝试用起来。阿德里亚娜不在这里的时候,你可以去旁边超市里和售货员们聊天,不要害怕犯错,他们知道你是外国人,不会对你过于计较的。相反,他们还会热心地教你如何正确表达。”
那天,贾勇送陈先生走的时候,两个人的话都不多,各有各的心事。他们对彼此的情况越了解,心里面不能说的话就越多。
贾勇觉得自己越陷越深,节能灯货款收不回来,他就别想离开巴西。陈先生看着贾勇为难的样子,心里压力也越来越大。
陈先生不怕贾勇耍浑打横、暴跳如雷,他怕看到贾勇好像一下子老了十几岁一样,坐在那里发呆发愁。
贾勇把陈先生送出大门,他望着陈先生迈着更加蹒跚的步子朝地铁站走去的背影,愣愣的忘了说再见。
清晨,阳光洒在大地上,贾勇迎着朝阳,漫步走向附近的面包店。这家面包店是他每天早上必去的地方,贾勇在那里买每天新鲜出炉的面包,作为他的早餐主食。
一走进面包店,一股浓郁的麦香味扑鼻而来。那是新烤出来的面包散发出来的独特香气。这里的面包外皮烤得金黄酥脆,内部则绵软而有劲道。
面包店通常会在下午五六点的时候,将当天烤制的面包进行降价处理。这时,那些原本价格稍贵的面包就会变得非常实惠,吸引着许多顾客前来选购。
发现这个规律后,贾勇觉得自己找到了一个省钱的好方法。于是,他每天下午都会特意去购买那些降价处理的面包,然后带回家一部分晚饭吃,一部分留作第二天早上的早餐主食。
然而,让贾勇没想到的是,第二天早上他发现面包已经变得干硬无比,嚼起来十分费劲。他只好用刀把面包切成块儿,然后用水把面包泡软后再吃。
贾勇坚持尝试了好几天,结果都一样。贾勇发现,在早餐面包上省钱的计划是行不通的。从此以后,他当天吃的面包当天去买,绝对不再留到第二天。
这天早上六点多,太阳早已高高挂起,南美洲的阳光毫不留情地炙烤着大地,使得空气都变得有些燥热。
贾勇睡眼惺忪地走出院子,抬手遮挡着那刺眼的日光,然后迈着有些懒散的步伐,朝着马路对面的面包店走去。
面包店旁边的房子这几天正在翻建,工地上传来阵阵嘈杂的声音。贾勇路过时,看到有七八个建筑工人正在那里忙碌地工作着。
一个身材消瘦的年轻建筑工人已经早早地来到了工地。他是一名粉刷工,身上的短袖衬衫和牛仔裤都沾满了粉刷墙壁时不小心滴落的白浆。
他的头上戴着一顶用报纸叠成的船型帽。当贾勇过马路时,他正双手抱在胸前,静静地等待着其他工友的到来。
在巴西,人们有着见面问好的习惯,即使是陌生人之间也会如此。就在贾勇走进面包店之前,这位年轻的粉刷工主动向他问好:“早上好!”
贾勇微笑着回应道:“早上好!”
这个简单的问候,让两人之间的氛围瞬间变得友好而温暖。
贾勇买完面包从面包店里出来时,看到那个粉刷工正站在一旁,显得有些无聊。他的脚下,踩着一只裂着口子、泄了气的破足球。或许是为了打发时间,粉刷工轻轻地踢了一脚那只足球,看着它在地上滚动。
粉刷工注意到贾勇在一旁观看,似乎受到了鼓舞,兴致勃勃地开始展示他的球技。他像专业运动员热身一样,轻松地颠起了球。然而,与一般的足球不同,这个球已经没有弹性,每一次触球都会发出沉闷的响声。
贾勇心想,这样的足球可比充满气的足球难踢多了。他不禁好奇他究竟能颠多少个。于是,贾勇站在旁边,默默地为小伙子数数。
贾勇曾经在北京工体观看过专业队员的赛前训练,他印象里即使是国内的专业运动员,在颠充满气的皮球时,最多也只能颠十五六个。
然而,让贾勇惊讶的是,这个巴西粉刷匠竟然一次能颠二十几下!那个没有气的足球在他的脚下上下翻飞,仿佛被赋予了生命一般。贾勇看得目瞪口呆,完全被小伙子的球技所折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