羽衡 作品

第667章 想自己做公司吗?

陈先生看着贾勇的样子愣了一下,他想自己是不是说错了什么,可他不了解广交会的情况,又不知道自己哪句话刺激了贾勇,一时有些尴尬。

还是陈先生开了口。

陈先生问:“你去过广交会吗?”

贾勇点了点头。

陈先生又问:“你在广交会上也是做节能灯销售的吗?”

贾勇说:“不是。我那个展厅叫工艺品特展展厅。是做工艺品销售的。”

陈先生不理解地问:“工艺品销售?”

贾勇说:“北京外贸的地方特色。北京不是明清两代的都城吗?故宫里的家具陈设首饰玩意儿,都是由一个叫清宫造办处的机构,找民间艺人监制的。

“在北京的民间,留下了很多手艺人,和手工业作坊。这些手艺一代代流传下来。北京虽然不出玉石,但要是说,做玉器摆件,还没有什么地方能做的过北京。

“在广交会的工艺品特展展厅里,我们公司的玉器摆件一亮像,别的参展商就偃旗息鼓了。”

讲到自己参加广交会的事,贾勇又来了精神,他不知不觉中已经说得眉飞色舞。

陈先生看着贾勇的兴奋劲儿,平静地问:“那你怎么不继续做你的工艺品出口呢?要跑到巴西来晒太阳,吃这份辛苦呢?”

贾勇说:“我也是身不由己啊。做什么产品,去什么地方常驻,都不是自己说了算的事情。”

陈先生还是有些不相信地说:“现在还会有那么多人喜欢过去的老手艺做的东西吗?这些东西又不是古董。”

贾勇觉得陈先生问到了他的专业领域,不甘示弱地说:“有啊!这种东西不是古董,它叫现代工艺品,一看工艺,二看材质。工艺好、材料好的工艺品,以后就是古董啊。”

贾勇掏出自己佩戴的羊脂玉挂坠给陈先生看,如数家珍地说:“您看我这个挂坠,这个材质叫羊脂玉。这块材料非常难得。是我在广交会上接的一个订单。有客人要做二十尊羊脂玉佛造像。客人提供的材料,这是用下脚料做的。

“您再看这个做工。培养一个工匠,没有三五年的时间不行。花三五年时间能不能培养出来一个好工匠还得另说。这是复杂劳动,时间价值的凝结。

“给我做挂坠的这个师傅手艺就非常好。客户是先看上了他的手艺,然后才给我们公司下的订单。”

陈先生有些眼花,他拿着挂坠离远了,皱着眉细看,问:“这雕的是个什么人物?”

贾勇说:“观音像。男戴观音,女戴佛。保平安的。我请这个师傅给我们九个一批进公司的外贸员,每个人做了一个。”

陈先生把挂坠还给贾勇,说:“你还挺会笼络人心的。”

贾勇说:“也说不上什么笼络人心。就像您说的,我们这些人出国常驻,都是来吃苦的,不是来享福的。说不定会遇到什么事情。图个吉利罢了。”

陈先生说:“这种材料我不知道巴西有没有。但巴西有玛瑙,还有其他很多奇奇怪怪的石材,巴西人不太在意这个。他们的脑子里还是西方人的那一套,认钻石。”

贾勇自作聪明,笑嘻嘻地说:“那天我看到陈太太的戒指上嵌了一块祖母绿,那可是好东西啊。据说,当年慈禧太后独爱这种祖母绿。您太太戴着这么贵重的首饰,您要说您破产了,就该让人起疑了。”

陈先生听了默默一笑说:“你还真是个懂行的。女人嘛,就是喜欢摆弄这些东西。当年,我回台湾,问我哥哥给朋友们带什么礼物好,我哥哥说,带别的太沉了,就带祖母绿就好了。

“我认识我太太的时候,送给了她一块。我给她的就是一块祖母绿原石。是她自己找人嵌到戒指上的。从此她就把它看成我们定情的信物,走到哪儿戴到哪儿。

“你说的有道理,以我们现在的财务状况,她不应该再戴这么贵重的首饰了。我回去就让她取下来。”

贾勇说:“其实这也是生意。您别小看了工艺品生意。这里面的利润率很高的。我听说改革开放初期,国内的人很少有到南美洲公务出访的机会。有人从这里买了紫晶,回去当紫宝石做戒面。大赚了一笔。”

陈先生吃惊地问:“紫晶?这里到处都是啊,便宜的不得了。根本就算不上什么宝石。拿紫晶做戒面,那不是骗人吗?连我这样的外行都觉得不能接受。”

贾勇说:“那个时候国内封闭。不懂嘛。现在,大家都知道了。”

陈先生说:“这个事咱们扯远了。还是说说你们公司是怎么管理你们这些外贸员的吧。不怕你们也跑了吗?”

贾勇觉得陈先生真的是很好奇这件事,打算满足一下他的愿望,尽自己所知道的,给他讲讲。

贾勇说:“我师父,也就是我和段先生在国内时的领导,她以前在一家市属外贸公司工作。

“这家市属外贸公司经营的手工地毯在国外很受欢迎。他们先是在国内参加广交会接客户。然后参加国外的家具用品专业展览接客户。后来,就决定在国外开分公司。

“跟别的外贸公司的驻外机构一样,外贸员也是搞体外循环,给自己做生意。地毯又不是什么复杂的产品。需要的资金量也不大。没过多久,外贸员就都出去自己开公司了。

“开始的时候,公司也很苦恼。后来,公司发现,这些外贸员出去自己成立的公司,又回来跟公司做地毯生意了。

“外贸员在国外接触到的客户,已经下沉到普通消费者了。不是做批发,做起了零售生意。配货就是一个大问题,还是需要在国内找一家外贸公司合作。

“找别的外贸公司合作,还不如找自己原来工作的公司,人熟业务熟,做熟不做生嘛。就这样,外贸公司发现自己以前的员工被孵化成了一批客户。

“所以,您说我们华艺国贸公司怕不怕外贸员跑了呢?其实这个问题公司是考虑清楚了。

“就像我跟您说的,我在俄罗斯的那个同事,他是真的跑了。可公司还是把他当自己的员工看待。他能活下去就是本事。他要是能把农产品贸易做起来,那华艺国贸就有了一个新的业务板块啦。

“这跟我那个在斯洛伐克的同事一样。做装饰装修工程带动商品出口,还有一部分服务贸易收入。这也是原来公司派他出去的时候没有想到的啊。

“他们现在已经进入孵化期了。我了解他们的能力。他们都能做起来自己的公司。”

陈先生问:“那你算进入孵化期了吗?你想做自己的公司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