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多年以来,大远航组织的航线似乎真的偏离了当年先驱者的航线,一路奔波一路探寻,可仍旧没有找到任何关于先驱者的消息。
但大远航组织也不是一个只会依靠先驱者航行的组织,那么多年过去,组织在远航上的经验已经很丰富。什么距离应该事先铺设星路、什么样的引力反应可能存在暗物质岛、遇到怎样的情况应该绕道,等等这些都是经验。
现在大远航组织就算一直找不到先驱者留下的星图,也能靠自己的力量继续前行,而且还能给后来者留下一些东西,或许这就是一种大远航传承,就是当年先驱者的愿望之一。
那么多年过去,大远航组织也不纠结了,找不到就按照自己探测数据制定了航线继续走,只要总方向是牧夫座大空洞就行。
走走停停,跌跌撞撞。
大远航组织又来到一个全新的星河系。
“这个模型不对啊!中心天体引力反应参数呢?天文部门现在是谁当值,怎的犯这种错误?”
“岳帅,是文昆当值。”
“叫他解释一下。”
“马上接入通讯!”
新星河系已经近在咫尺,可随着观测数据的更新,人类文明忽然发现这座新星河系似乎有点奇怪。
在它的模型构图中,居然没有中心黑洞的引力参数,看起来就像一个没有中心黑洞的星河系。
可这显然是不可能的,至少自然演化的星河系不会没有中心天体。因为角动量是守恒的,天体演化的结果必然是互相绕行,小质量天体绕着大质量天体运行,这是宇宙引力规则下的必然结果。
然而这张图却告诉岳渊,这座星河系没有中心黑洞,一群恒星就这么像一盏盏明灯,漂浮在虚空中一动不动。
这不就是智慧生命仰望漫天星辰时的直观印象么也就是所谓的恒星亘古不变,也不移动。
这当然是错误的,银河系的漫天恒星都在绕着银河系中心黑洞运行,没有一颗星辰真正静止。
所以说,这个更新的星图一定是错的。
可明明在大远航组织还未靠近的时候,这模型还是好的,还是对的,中心黑洞星体也还在,怎的到这里,天文学家就忽然更新出了这么个星图。
“岳帅!星图确实有问题,但不是我们故意犯错,而是最新探测数据就是如此,那些星辰就是静止不动的,而之前的运动模型则是错误探测的结果”
天琴号的指挥中心出现文昆的虚拟形象,他身影一出现,便开口解释星图的异常,显然他自己也知道岳渊在疑惑什么。
“你确定?”岳渊扭头挑眉看向文昆的虚拟形象。
“确定,岳帅你看,这是我们的演算结果和根据数据构建这座星河系模型的过程,还有这个,是我们探测器和超级光学望远镜阵列的观测数据,还有红外探测、射电望远镜阵列、引力探测模块的数据”文昆不卑不亢地回答。
在他说话的同时,全息屏也随着他说话的内容在变化。
天琴号上人员也纷纷看向大屏幕,想看看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明明之前观测的时候,这座星河系还很正常,可在大远航组织快要进入星河系内部的时候,观测数据却忽然变了。
难不成闹鬼了?
星际空间哪里有那玩意,可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这”
“怎么会这样?”
“这探测数据真没错?”
“错不了,就算是探测器出错,也不可能全部探测器都出错吧!”
“不科学啊,这到底特娘的怎么回事,难不成是物理规律改变了?我们跑到了某个不同物理规律的区域?”
“呃,似乎也不是没有可能,或许是光学物理规律变了。”
“什么光学物理规律变化,都六级文明了,你们能不能有点物理常识,真要是光学物理规律被改变,我们还能站在这里安然无恙?那必然是一发动全身的事,光学物理规律改变,那与光有关的规律都得变,要是那样,我们甚至都捕捉不到光子”
“那可未必啊,难道你忘了量子纠缠超距通讯的事情了,有些文明确实能做到只改变一种物理规律,或者说这个宇宙其实并不脆弱,它只是被打得千疮百孔罢了,它的框架并没脆弱到一发而动全身的地步,反而可能是修改越多的规律就越困难”
“这”
“好了别猜了,我们要相信科学,现在真实数据就摆在我们面前,即便再荒唐,我们也得相信那是真的,这一路过来,我们见过的反直觉东西还少吗?”
这话还真是,人类文明已经走过一亿光年的直线航程,在大宇宙中见过的所谓光怪陆离东西也不少,反直觉的东西也不是没有,最终都被证明是科学的,是对的。
也就是说,这座星系的“没有中心黑洞支撑”的反直觉实际上也是对的,只是人类目前还找不到解释它的理论而已。
这么一想,在场大多数人便释怀了,甚至有些人已经想入非非,脑海里已经想着生活在这个星河系的文明到底有怎样的宇宙观。
如果没有走出星河系,诞生在这座星河系的文明大概会认为,那遥远星河的机构也跟这座星河系一样吧嗯,一定是这样,就像我们认为其他星河系都有中心黑洞,可如今却遇到一个没有中心黑洞的星河系一样。
但作为天文学家的文昆却没有这么乐观,他觉得矛盾点太多,比如说这座星河系真如现在观测到的数据一样,没有中心黑洞,所有恒星都静止在虚空中,那么岂不是说它们之间没有引力互相牵引?
只有这样才能解释得通,要不然恒星之间必然会在彼此的引力牵引下拉在一起,然后在角动量守恒的规律下,变成互相绕行的系统,这才是正经物理。
因为现在天文观测给出的星河系星图只是大概构架图,然而把镜头拉进到一个个恒星系内部,支持“无中心黑洞”框架的数据却又与恒星系内的结构模型冲突。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