码字还债 作品

第1215章 多了烦

听到秦博的话,三人反而皆无话可说了。

册立藩王,如今只是郡王,的确有利于大庆的未来。

可在庆皇后宫那群嫔妃来看。

却又是另外一码事儿了。

无论秦王、宁王还是辽王,如今可都是天下间权势一顶一的存在。

未来那些小藩王们。

谁不想成为秦王第二、宁王第二。

甚至是……

辽王第二?

可这次封藩,让原本都觉得能册封为亲王的,全都封为了郡王。

年轻的小藩王们不会说什么,都愿意听父兄的。

可那些妃嫔们。

就不这么看了,觉得这是三王在明显在堵路。

而且这种声音,很难压得住。

庆皇她们自然是怕的,可到了秦王、宁王、辽王这里。

她们就未必怕了。

虽说庆皇命令禁止,后宫不得干政。

但也架不住后宫嫔妃的非议。

“那些娘娘们再怎么说,也没什么大不了的,该怎么做,终究还得怎么做。”

秦棣沉默了许久,突然开口说着看法。

“其实关键问题,还在于有些娘娘,跟许多勋贵甚至一些臣子有血亲,一旦散到京都城,甚至整个天下,于我们的名声不利。”

秦风听此,倒也坦然了。

“只是名声不利,这也没什么。”

秦樉神情一松:“说得我好像有什么好名声似的,这事儿就说是我一力决策的!”

秦樉压根不在意这个。

“谁若不服,就来问问我这个宗盟之长。”

这个时候,秦樉似乎找到了最熟悉的点。

背锅吗。

这个他简直不要太擅长。

甚至还有点兴奋。

毕竟自从到京都后,已经很久都没背锅了。

甚至他秦王的名声,也从烂得不行,变得毁誉参半。

搞得自已觉得似乎都没有什么威仪可言了。

甚至有许多人,竟然都开始不怕自已。

这怎么能成?

这群人若不怕自已,那自已的威岂不是就彻底垮了?

再加上最近这几年,刑部破了许多大案冤案。

甚至在秦风的建议下,大庆上下派遣各地归乡的卫所兵,开始全力的缉拿盗匪,稳定治安。

现在大庆上下,已再也不见山匪强盗。

甚至就连小偷、拍花子等捞偏门的,都为之一清,整个天下几乎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安定了下来。

哪怕称之为海清河晏,也不足为过。

故此,连带着秦樉,也获得了不少名声。

而实际上,兄弟三人都清楚。

秦风口中的严打,实际上就打了两个月。

庆皇同意此事儿,也是为了调动卫所兵,瞧瞧秦标死后,这些军队是否有异心的存在。

只不过天下兵马,并没有因为秦标离世,就有所意动。

毕竟庆皇还活着。

当然。

秦风所说的严打之所以极快的出了效果。

其实还在于年关之时,这群盗贼最为猖獗。

因为大庆百姓,也就过年的时候,能有些钱!

再加上去年太子薨,许多人都觉得朝廷注意力肯定难以放到民间上。

导致这突如其来的一波,直接打了个措手不及,许多人皆被擒获。

不过。

哪怕擒获了,这群人也并不怕,因为又不是什么杀人放火的大事儿。

最多被官府抓了一些天,只要不是意外替某些人顶了罪,那就算不上什么大事儿。

然而。

这群鸡鸣狗盗之辈,怕是做梦都想不到。他们在今年开春之后,便要被发配北去!

原本定得发往宁地,再往鞑靼地。

只不过如今秦棣也在朝廷,方便居中调配。

这群人可以直接发往嘉峪关,从河西走廊一路到鞑靼。

至于沿途所需费用,自然都是宁王来出。

只不过这些人能不能活着走到万里之外的鞑靼地,那就是另外说的一件事儿了。

眼下说这些事儿,实属有些偏了。

秦樉因为这熟悉感而窃喜,甚至觉得简单。

秦风却觉得没那么简单。

“这事儿是小,可最怕的,却是组合拳。”

“允炆是小事儿,非议我等也是小事儿。”

“可是积少成多,便会逐渐成为大事儿。”

秦风隐约觉得,苗头不太对。

好在。

没过几日,庆皇也听到了风声,亲自对后宫下令禁止流言,也在谨身殿,亲自与兄弟三人说了。

“咱已下了禁令,让那群妇人不要乱说。”

“你们兄弟该做啥做啥,不要为此忌惮,哪怕等咱没了,她们也都跟着咱一起去,出不了什么大事儿。”

庆皇早早就有了后宫嫔妃为其殉葬的打算。

只因为庆皇很要面子的人。

害怕人没了之后,这些嫔妃搞出来什么乱七八糟的事儿。

毕竟人性永远都是最经不起考验的。

说到这些,庆皇还忍不住吧唧了下嘴。

“其实闹得最厉害的,就属那仨妃嫔,害怕咱真将那几个小字的一字王降到二字去。”

庆皇说到这,也不由觉得烦得很。

说着说。

一去后宫,就得听一群女人叽叽喳喳的。

而且说的全都是一些乱七八糟的破事儿!没一件重要的。

光听着就烦!

别以为后宫佳丽三千是好事儿。

女人,尤其是大庆的女人,一旦凑得多了,为件破衣服都能打上十天半个月。

庆皇感念马后在后宫镇着。

否则那后宫,不得乌烟瘴气的?

“该做什么继续做什么。”

父子几人其实都清楚。

册封藩王,这终究算不上什么大事儿。

虽然有礼部参与了,地方上也要修建各藩王的王府。

没错。

就是朝廷修建王府!

如今的大庆藩王,可没有什么地位了!

而且最离谱的是。

众臣以三王在京王府,不过百亩之由。

定下了郡王王府不得超过六十亩的规制。

这也省下了许多事儿。

而后,修建各地郡王府的奏疏,便落到了秦棣户部的头上。

秦棣干脆驳回。

两个字。

没钱!

也有人让工部派人去修,毕竟王府是有规制在的。

秦风倒是没驳回。

工部尚书吴中直接否了。

没空!

工部的人还在黄河两岸忙活着呢。

哪里有什么人手,去给小郡王们修王府?

故此。

哪怕第三批藩王册封完毕了,该落实到实处的东西,全都被搁置了。

这也让许多后宫嫔妃直接慌了。

庆皇瞬间就更烦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