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月凉了 作品

第113章 叶向高到京

有人说,政治的本质是妥协。

但那是对官员来说的,不适用于皇帝。

对于皇帝来说,政治的本质是目标和用人。

一己之私私天下也好,一己之公公天下也好。

找对了目标,用对了人,除了生死,天下就没有什么做不到

极公为私,极公为私,物极必反。

当天下所有的东西都属于自己时,再是自私,也是为公。

目前的朱由校,觉得自己就处于一个一己之私私天下的状态。

手中拿着本王安石撰写的《周官新义》正看的入迷,今天当值的魏忠贤突然进来禀报道。

“皇爷,叶向高求见。”

“叶向高?”

闻言,朱由校放下手中的书,眼神闪烁的问道。

“他什么时候到京的?”

叶向高,万历年间首辅,福州府福清人(今福建福清市),告老还乡后不久,就在东林之人的相邀下,在南直隶的东林书院讲学,可以说很不老实。

这个玩意儿此时进京,有没有身负天下之望不好说,但一定身负东林之望。

“回皇上,看车队的行程,叶向高是今日上午到的京,到京之后没有进城,听闻皇爷在南海子,就直接过来了。”

“是吗?那就宣吧。”

闻言,朱由校摆了摆手,示意道。

见状,魏忠贤并没有离开,而是吞吞吐吐的说道。

“但是。。。”

“但是什么?”

“但是东厂的探子报告说,叶向高可能前日就脱离车队,提前进京了。”

“嗯?!”

“前日就提前到京了?”

听到魏忠贤的话,朱由校眯着眼睛问道。

“确定吗?”

“不能肯定,但叶向高的车队人数不正常。”

魏忠贤躬着身子,让皇帝看不到他的眼神。

“看起来,好像是众多人组团进的京。”

“是吗?”

闻言,朱由校的手在桌面上敲动着,心里飞速的思索。

叶向高前日就到京了?

他为什么不立刻来见自己?

还有,他组团进的京,和谁一起的?

思索一会儿不得要领,朱由校还是道。

“宣。”

“奴婢遵旨。”

很快,叶向高就在魏忠贤的带领下,进了旧衙门,行三拜九叩大礼道。

“微臣叶向高,参见吾皇,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

提笔在纸上写着字,朱由校并没有

“平身吧。”

“微臣谢皇上。”

“叶公以为,朕这几个字写的如何啊。”

将写好的字交给魏忠贤,让他带叶向高,朱由校出声问道。

“这。。。”

从魏忠贤的手中接过皇帝的墨宝,看着上面的字,叶向高一时间不知道说什么话。

“天变不足畏。”

“祖宗不足法。”

“人言不足恤。”

“。。。”

看着手中纸上的字,叶向高的老脸皱的跟菊一样。

虽然这进京的路上,已经知道了小皇帝的所作所为,也知道了皇帝的不简单。

但是现在看到这三句话,叶向高感觉自己的心狠狠的被揪了一下。

这三句话出自《宋史》,是当年王安石变法时提出的。

但是变法这个词语,对于大明来说,约等于禁词。

因为朱元璋在在《太祖大诰》中明确写着,谁特娘的敢提变法,直接拉出去活剐了。

那么这时候就有好奇宝宝要问了,张居正是咋敢变法的?

那因为张居正手中握着隆庆皇帝的遗诏,隆庆用他的死,给大明变法硬生生凿出了一条道。

意思很明白,我下去挨老祖宗的揍了,变法你看着弄。

虽然他已经从如今朝局的变化中,嗅到了皇帝要变法的前奏,但他真的不想当这个挑担人啊。

身为一个东林党魁,他背后的那些人根本就不可能支持他行张居正搞的那套变法。

不然他日后回乡怕是要被人天天往门上丢大粪。

但皇帝现在已经问了,这怎么回答,就有点儿难度了。

夸皇帝的字吧。。。他叶向高,再不要脸也说不出口啊。

皇帝的这字吧,不能说铁画银钩,那也是春蚓秋蛇。

虽然看的出来皇帝是在用心的想要写好,但手腕腕力不足,还需要多练。

“陛下的字,翩若惊鸿,婉若游龙。”

脸色再三变化,最终叶向高选择用一种夸赞狂草的说法夸赞朱由校的楷书。

“翩若惊鸿,婉若游龙。”

听到叶向高的话,朱由校的眉头跳了跳。

你骂谁呢,我这写的是楷书,不是草书。

想说我字写的不行直说嘛,我不会因为这点事就翻脸杀人的。

“朕喜欢读史,近日读到了宋史,发现此言深有含义,因此将其抄了下来。”

没有继续为难叶向高,朱由校拿起茶杯喝了一口,接着道。

“朕常闻,面由心生,曾听闻叶老为人光明忠厚,有德量。今日一见,果然是风度翩翩啊啊。”

“臣愧不敢当。”

听到朱由校的话,叶向高连忙低着头谦逊的道。

“说正事儿吧。”

摆了摆手,示意叶向高别和他玩这些弯弯绕了,朱由校开门见山的说到。

“几日前,礼部尚书孙如游请奏,要修神宗实录与光宗实录。朕已经让周嘉谟去了,但他到底是没有缺些文采。父皇尚在之时,常言叶老有匡扶社稷之才。朕更听闻,叶老有裁断,善处大事。朕就想让叶公,去翰林院,做个总裁官。不知叶老可愿屈就?”

“这。。。”

听到皇帝的话,叶向高有些摸不着头脑的眨了眨眼睛。

不是说请他进京做首辅吗?怎么变成给修史了。

修史是个力气活,不但要顾及到皇帝,还要顾及到大臣,毕竟如今朝堂上的人,全是万历时期的。

所以在修实录的时候,每个词语的用法,都要仔细的斟酌,很是熬人。

虽然有心拒绝,但叶向高到底是说不出口。

皇帝的意思很明确,万历和泰昌的实录,一起修了。

诏他入京的人就是泰昌,虽然泰昌仓促的就嘎了,但他要是现在拒绝给泰昌修史,那别说是外面的文官,小皇帝这关就过不去啊。

“臣愿意。”

脸色再三变化后,叶向高躬身道。

“善。”

看到叶向高这么识相,朱由校扶手称赞道。

“传诏,叶向高老成持重,特旨加翰林大学士,主修神宗实录,一应所需,悉由内帑直出。”

“老臣谢陛下天恩。”

既然已经接了皇帝的任务,叶向高也不含糊,直接叩首道。

“叶老方才到京,不知在京中可有住处?”

安排好了工作后,朱由校突然想起了魏忠贤说的,这货几日前就进了京的事,关心的问起了叶向高生活上的事。

“回皇上,臣曾经在京城的宅子并未变卖,尚且还可居住。”

“朕记得,叶老离京已经足足有七载了吧?”

“回皇上,确是如此。”

“叶阁老七年不在京城,想来,这府邸应该是破败的无法居住了。”

朱由校面上露出不忍之色,转头向常随太监刘兴问道。

“刘兴啊,朕记得宫里在大时雍坊内还有几处宅子吧。”

“回皇上,大时雍坊内还有七处宅子。”

宫内大清洗,已经初步完成了资产重组。

对于皇帝在京城有多少产业,刘兴身为日常跟在皇帝身边的人,那是记的相当清楚。

“魏忠贤,你去给叶老挑个宅子,就算是朕赏赐的,再赏婢女十人,仆役二十人。”

“奴婢遵旨。”

听到皇帝的话,魏忠贤的嘴角抽动了两下后躬身道。

“陛下,臣尚无丝毫功绩,愧不敢当。”

听到皇帝给自己赏赐宅子,叶向高眉毛跳动了两下连忙拒绝道。

“唉,这怎么行呢,叶老怎么说也曾任我大明首辅七年,没有功劳,哪也是有苦劳的嘛,朕若是薄待了叶公,传将出去,天下人不得说朕薄待功臣?”

笑着摆了摆手,朱由校对叶向高语气笃定的说道。

“此事就这么定下了。”

“臣。。。臣叩谢陛下天恩。”

听到皇帝不容拒绝的话,叶向高也只能跪地谢恩道。

“叶老一路劳顿,且年岁已高,今日且就如此吧。”

眼神玩味的看着叶向高,朱由校摆了摆手道。

“想来,叶老在京城还有些旧友,朕就给叶老五日假期休息,叶老可去拜访拜访旧友,五日之后再去翰林院。”

“臣谢陛下体谅。”

听到皇帝的拜访旧友,叶向高不知为什么,突然感觉自己的汗毛都炸了起来。

“如今大明内忧外患,臣虽年老体衰,然不敢忘却天恩,因私废公,今日就可往翰林院当差。”

“唉,那可不行。”

闻言,朱由校又摆了摆手。

“寒冬腊月的,让叶阁老进了京城,已是不近人情。朕若是让叶阁老今日就去当值,显的朕忒无情谊。”

端起茶杯喝了一口,朱由校接着道。

“魏忠贤,伱带叶老去府邸,一定要让叶老休息足五日,再去翰林院当班。”

“奴婢遵旨。”

看着小皇帝端茶送客,叶向高一肚子的槽不知道怎么吐,只能跟着魏忠贤离开。

看着叶向高离去的身影,朱由校的手指在桌面上咚咚咚的敲着。

叶向高,东林党魁,温和派,这个人还是能用一用的。

关于九千岁的流言中,有着一条魏忠贤不识字的说法。

这事是杨涟闹腾出来的。

杨涟有一次弹劾魏忠贤四大罪中,有一罪就是魏忠贤不识字,但因为收皇恩而入了司礼监。

当时阉党还未来形成,魏忠贤是皇帝对朝事干涉的一个开始,杨涟的弹劾,掀起了魏忠贤对东林以狠辣手段处理的浪潮。

这事直接惹毛了魏忠贤,他拿着奏章到内阁问叶向高这是怎么回事。要知道他在内书堂读书的老师,是当时的内阁大学士沈淮。

你可以说我书读的少没文化,但你特娘的说我目不识丁就过分了啊。

此事逼的叶向高尴尬的给魏忠贤赔礼,那匹夫就是拿着个笔杆子瞎写,公公恕罪。

对于叶向高这个东林党魁,朱由校是高度关注。

赐宅,既是示好,也是为了方便监视。

皇帝赐宅又赐人,那东厂不往里面插钉子,可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