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登岛的玛格纳顿 作品

《诸神的面具》内容简介

金钱、性爱与权力的空洞承诺,以及脱离它们的盼望

《纽约时报》与亚马逊书店排行榜畅销书作者

正如尼采在《偶像的黄昏》(twilight of the idols)里所说,“在这世界上的偶像比真实的事物还多”,因为人心本是制造偶像的工厂。许多人把信心寄托在成功、金钱、爱情和所谓的美好人生之,相信这些就是通往终极快乐的钥匙。这些无形却闪耀的偶像在人们寻求意义、保障、安全和满足的路上,占据了人心中极重的位置,人们依赖和信靠它们。

作者在书中指出,人们错把这些美好事物当作上帝,然而事实上它们并不能解决真正的需要。所有我们曾经想要的美好之物都有可能成为偶像,最后变为手中的尘土,因为它们原本就是尘土。

本书将带读者认清诸神的面具背后的虚假,分辨假神明带来的影响,也指出获得真正的自由的唯一路径,引领人回到那能满足人心渴望的真实面前。

?引言:偶像工厂

在这世界上的偶像比真实的事物还多。

——录自尼采的《偶像的黄昏》

(twilightoftheidols)

?奇特的郁闷

在2008年的经济危机开始以后,发生了一连串自杀的悲剧,都是发生在那些以前既有钱、又有地位的人身上。美国联邦住房抵押贷款公司的代理财务长,在家中的地下室上吊自杀; 美国最大的房地产拍卖公司——谢尔登?古德公司——的执行总裁,在他红色的豪华捷豹跑车中饮弹身亡;一位负责管理许多欧洲皇室与名门贵族财产投资的法国财务经理,于麦道夫诈骗案中损失了14亿美元后,在麦迪逊大道的办公室里割腕自杀;汇丰银行的一位丹麦籍高级主管,于伦敦骑士桥酒店五百英镑一晚的套房中,穿着睡衣上吊自杀;一位贝尔斯登公司的高级主管,在得知摩根大通银行买了他已破产的公司,却决定不再雇用他之后,吞服了大量的药,然后从29 楼的办公室跳了下去。他的一位朋友说:“贝尔斯登公司的这件事……彻底粉碎了他的心灵。”这些残酷的情景仿佛再 现了1929年股票市场崩盘的惨状。

1830年,法国的政治思想家和历史学家托克维尔(Alexis de tocqueville)记下了他对美国的着名观察。

他说有一种“奇特的郁闷萦绕着那些在丰富之中的居民……” 美国人相信物质繁荣可以平息他们对快乐的渴望,但是这种盼望只是个幻觉,因为正如托克维尔所说的:“这世界上不完美的喜乐,永远无法满足人心。”这种奇特的郁闷虽以各种方式显出,但都引向相同的结局,那就是绝望——那种遍寻不获的绝望。

伤心与绝望是不同的。伤心是源于失去了某件好东西,其痛 苦可以用其他的事物来抚平和安慰,因此如果你在事业上遭 受挫折,还可以在家中找到安慰得以度过。但绝望则是无法 被安慰的,因为它是源于失去了终极的东西。当你失去了终 极的生命意义和盼望时,没有其他的事物可以帮助你度过, 因此你的心灵就破碎了。

是什么造成了这种“奇特的郁闷”,以至于它甚至在景气狂飙的时刻就已经穿透了我们的社会,而在繁华不再时它就完全 转为绝望?托克维尔说它是源自于追求“世界上不完美的喜乐”,并且把整个人生建造于其上。这就是偶像崇拜的定义。

?一个充满偶像的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