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75章

齐永林又拿过酒瓶,细细端详了瓶口的位置,说道:“这酒应该是没有跑气,不然的话,这酒的味道不会这样醇厚,不容易啊,那个年代的技术,能密封保存这么好啊。来,再给我来上一杯。”

推杯换盏之间,时间不知不觉就到了晚上10点钟。齐永林酒量不错,面色微红,却依旧思路清晰,谈吐不凡。然而此时若再启程回家,回到市里就已经很晚了。况且,齐永林在市里现在长期居住在花园酒店的包间里。在我们一番诚挚的挽留之下,齐永林便决定住在县委招待所的1号楼。

1号楼是一个独门独栋的小院,四周环绕着茂密的竹林,微风吹过,竹叶沙沙作响,这在北方,院门口种竹子,并不多见。

院内铺设着青石板路,路旁种满了各种花草,即便是夜晚,也能隐隐闻到阵阵花香。平日里,这里并不启用,只有在招待省部级领导和市里面四大班子一把手的时候才会派上用场。院子里的灯光柔和温暖,将整个小院笼罩在一片温馨之中。

安置好齐永林后,其他领导也就走了,我住在2号小院,便陪着齐永林多坐了一会。齐永林市长坐在沙发上,轻轻揉着肚子,脸上露出满足又略带疲惫的神情,打了饱嗝,还满是酒香。齐永林已经表态,可以一起挖掘一下这款老烧酒。

齐永林一边揉着肚子,一边感慨道:“晚上呀,贪杯了,吃多了就容易胀,年龄大了,就是有这个问题啊。年轻的时候,一顿饭吃三个馒头,都不觉得撑啊,现在稍微多吃一点就难受。”他的话语里满是岁月的沧桑。

我连忙说道:“永林市长,要不我陪您到院里走一走,这边后院比较安静,也没什么人打扰。吹吹风,散散步,说不定能舒服些。”

齐永林欣然点头:“好!嗯……今天天气不闷不热,正好到外面转一转,消消食。”

于是,我和齐永林两人漫步来到县委招待所的后院。这后院虽然比不上市里的招待所,房屋略显老旧,墙壁上爬满了青苔,露出岁月侵蚀的痕迹。但是胜在安静清幽,一条曲折的小路蜿蜒其中,路旁的路灯散发出昏黄的光,将我们的影子拉得很长。偶尔能看到一两个古朴的凉亭点缀其间,亭子里摆放着石桌石凳,仿佛在诉说着过往的故事。那些古香古色的建筑,虽然在细节上模仿得有些不伦不类,但在黑夜的笼罩下,倒也别有一番韵味,让人看不出来那些瑕疵了。

我们的聊天十分随意,话题也在不经意间转到了市农业局关于东洪县农业定位的事情上。对于种植西瓜的思路,齐永林十分坦诚地表达了支持。他边走边说:“从83年东洪县在东原市全面放开土地承包之后,粮食产量年年实现大丰收。特别是这两年农药化肥的广泛应用,极大地提高了农业生产力呀。记得刚开始推广化肥的时候,老百姓都不敢用,觉得这‘化学玩意儿’会把地弄坏。后来还是村干部带头试用,看到效果好了,大家才跟着用起来。这一晃,都过去这么多年了。”

听到“化肥”二字,我自然而然地就想到了毕瑞豪的坤豪公司,于是便以聊天的形式,将坤豪公司的事情向齐永林汇报了出来。我详细讲述了坤豪公司近期的经营情况,以及在市场上引发的争议,还有我对其产品质量的担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