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嚯!那吸收露气之后这茶不得都软了?”
听着小茶工解释过露茶流程的程映雪满目诧然:“这真的不会发霉发烂吗?”
——霉烂了的茶叶那可不能喝!
“已经焙干了的茶叶在经一夜的露气浸染后,的确会发潮变软。”听见了小姑娘问题的小茶工弯眼笑笑,“但它并不会轻易发霉发烂的,小程姑娘。”
“它只会有助于茶叶的陈化。”
“诶?这样吗?”程映雪思索着眨眨眼睛,“这我先前还真从没仔细了解过。”
——她那会觉着软枝茶茶气太浓,有不少喝着都有点发苦,一直只喝黄山云雾和松萝茶来着。
哦对,还有那个仿着松萝茶制出来的北源松萝,那个茶喝着也挺香。
“是的。”小茶工颔首,“程姑娘,‘露茶’,是我们软枝茶制作时的特色——咱们徽州产出的软枝茶,其特点就是‘陈而不霉,陈而不烂’!”
“放的越久的茶喝着越有味道,还能清热消火——要不,徽州软枝怎么能在两广和百越一代那么畅销呢!”
“嗯,确实。”想到了什么的小姑娘无不感慨地点点脑袋,“凭着伍掌柜的经营手段,你们这茶庄做到现在,每年都还能固定卖出去相当一批茶叶的情况来看,这软枝茶的确是很畅销了。”
“?等等,小程姑娘,伍某人的经营手段有什么问题吗?”冷不防被人点了名号的伍友茫然瞠目——这怎么就还有上他的事了?
“咱们商人不一向是该以诚为本的吗?”
——这也没什么毛病吧!不够诚信的商人难道不是一早就被市场唾弃并淘汰了?
“伍掌柜,是这样的,”程映雪面无表情绷起一张小脸,“诚信经营是完全没有问题的,经商的确是要以诚为本。”
“但您经商的时候,完全不讲技巧啊——”
“我现在都有点担心您平常到底是把那个茶叶的包装给做成了什么样子……平心而论,您这茶庄产出来的茶叶质量不差,就算那股特有的兰香在杀青时不慎被高温破坏掉了大半,整体茶叶喝起来也还是很不错的。”
“按说,它的销量本不该这么差的——就算成不了一时名品,起码也不至于卖到连年亏本吧?”小姑娘皱眉,“尤其大家都是在牯牛降盘下的茶山,做的又都是徽州的祁门软枝。”
“怎么别的茶庄年年赚得盆满钵满,就您这亏损十年?”
“——您先前真没想过可能是自己的经营手段出了问题吗?”
“啊这……”胖掌柜听罢立时支吾着眼神闪躲了起来,“那、那伍某平常拿这套法子去经营别的铺子,它们也没亏成这样嘛……”
——要是都亏,那他指定早就反思是不是自己哪做的不对出了问题了。
对,没错,还是这茶庄的问题,茶庄跟着他八字不合——决计不是他自己的经营手段有毛病。
是的,一定就是这样。
伍友在心下如是甩着锅子,一面悄悄咪咪观察起了小姑娘的神情。
程映雪在听见他这话后,原本只是绷起来的面容立时被气得险些真笑出了声来。
——她似笑非笑地盯着那胖掌柜看了半晌,良久方微团着面皮叉了腰:“伍掌柜,您其他的铺子都是什么时间开起来的?”
“这个……大部分都是我爹或者我祖父、我曾祖他们那会开起来的吧。”伍友举目望天,“反正我爹从小就交给我要以诚为本——他也没说别的。”
“喏,您看,这不就得了。”小姑娘眼皮一耷,“您那铺子大多都是从长辈们手里继承来的——他们打下了良好的根基,那您自是只需要以诚为本,做好‘诚实’与‘厚道’这两点就可以了。”
“——客人们早在数年,乃至十数年、数十年前便已认可了您家铺子的招牌与名号,只要您能维持住铺中商品的质量不变,或者质量比之从前更好、价格更低,大家自然也会愿意去您那买东西。”
“但是这茶庄不同,这是您家之前从未涉猎过的新行当,一切口碑都要从头做起,您不大懂经营和宣传,一味只做好‘厚道’,是很难争得过其他茶叶的品质又好、价钱又合适,还擅长经营的茶庄们的。”
“所以——”一口气说完一大串话的小姑娘眯了眼,“伍掌柜,您那茶叶包装到底被您做成什么样了?”
“啊哈、包装,包装……啊哈哈哈……”伍友应声眼神疯狂闪烁起来,“这个……这个嘛……”
“小程姑娘,咱要不然还是先继续看茶叶的精制吧。”
——不要问他包装!
胖掌柜举目望天打着哈哈,程映雪看穿了他的意图,倒也没急,只轻巧地微微一点脑袋:“行,那我们就先继续看茶叶精制。”
“左右看过了精制,转头也得再去看您这庄子里囤积着的软枝茶成品——届时有的是机会能看着包装,您不急,我当然也不会急。”
“——这位先生,劳烦您接着给程某讲露茶吧!”
小姑娘言讫抬手示意了下身旁的茶工,后者闻此当即笑嘻嘻呲出一口大牙,顺带朝着自家东家递去个幸灾乐祸的眼神:“好嘞,小程姑娘,那小人就接着咱们方才讲到的部分往下说了。”
“我们的露茶其实到这里就算完成了,下一步是‘蒸软’。”
“‘蒸软’是个相当能顾名思义的步骤——就是将已经过了露茶的茶叶装进甑子里,置于灶上蒸煮约摸半盏茶(约三分钟)的时间。”
“——上了甑的茶叶吸足了水汽,既不会榻软流汤,又不至似刚露茶完毕的茶叶那般还带着几分酥脆。”
“软度适宜的茶叶最适合被人重新放入容器里修整形状——而将蒸软后的茶叶装放进铺好了箬叶的竹篓里的过程,就是我们所谓的‘装篓’。”
“箬叶有防腐防虫的功效,在后续烘干时,还能为我们的茶叶,赋上一股清新竹香。”
小茶工说着随手抓过匠人们刚装好的两只竹篓:“每只篓子里,大约会装上一斤四两左右的茶叶。”
“每两只篓子,又会被我们对装为一个小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