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沉思片刻,突然问道:"若放弃青、豫二州,当地官员百姓如何安置?"
这一问,显露出他虽决定撤军,却仍心系治下子民。荀彧眼中闪过一丝欣慰:"彧已思虑及此。可令各地官员组织百姓自愿随军西迁,不愿离乡者,留下足够粮草,令其自守。张固素以仁义自居,当不会加害平民。"
"仁义?"曹操嗤之以鼻,"当年吕布亦号称仁义!"
程昱见状连忙道:"丞相,当务之急是立即行动。张固新破雍丘,正需休整,此乃我军撤退良机。"
曹操深吸一口气,走回案前坐下:"好。即刻传令:一,命曹洪、司马懿两军按文若之计撤退;二,派满宠出使刘备,商议借地联盟之事;三,令于禁加强黄河防线,务必阻周瑜半月随后巡视黄河防止周瑜偷袭河北;四,组织青、豫二州官民西迁,愿随军者妥善安置,不愿者强行迁徙……"
沮授连忙说道:“丞相!豫州之地百姓众多,如此一来必拖慢行军速度!”
曹操大手一挥,说道:“尽其能力去做!多带走一人,张固实力便缩小一分,这不是商议,是我的决定!”
众谋士齐声应诺。荀彧又道:"丞相,我军主力亦当尽快撤回鄄城。黄忠若知我军撤退,必会追击。"
曹操眼中寒光一闪:"那就给他留点纪念。令许褚率虎卫军埋伏于济北峡谷,待黄忠追兵至,狠狠给他一击!"
"妙计!"沮授赞道,"如此可挫敌军锐气,保我军安然撤退。"
商议既定,众人正要告退执行,曹操却突然叫住荀彧:"文若,留下。"
待程昱、沮授退出后,曹操示意荀彧坐下,亲自为他斟了一碗鸡汤:"一夜未眠,先暖暖身子。"
荀彧受宠若惊,双手接过:"谢丞相。"
"文若啊,"曹操忽然长叹一声,"你我相识多少年了?"
荀彧一怔,随即答道:"自初平三年彧投奔丞相,至今已十余载了吧。"
"这么久了吗..."曹操目光悠远,"当年讨董卓、战吕布、灭袁绍,何等意气风发。如今却要..."他说到此处,喉头哽住,难以为继。
荀彧放下碗,正色道:"丞相,胜败乃兵家常事。高祖屡败于项羽,终有垓下之胜;光武帝曾避走河北,终成中兴大业。今日之退,正为来日之进!"
曹操凝视荀彧良久,忽然大笑:"好一个今日之退,为来日之进!文若,若非你星夜赶来,我几乎铸成大错!"
笑声未落,帐外突然传来急促的脚步声。亲兵慌张来报:"丞相!紧急军情!黄忠率军出营,正向济北移动!"
曹操笑容顿敛,与荀彧交换了一个眼神。荀彧立即道:"必是得知雍丘陷落,欲趁我军士气低落时进攻。"
"来得正好!"曹操拍案而起,"传令许褚,按原计划行事!再令曹纯虎豹骑做好准备,待黄忠中伏,立即出击!"
荀彧补充道:"可派小股部队佯装败退,诱敌深入。"
曹操点头:"就依此计。文若,你即刻起草撤军令文,我亲自去会会黄忠这个老匹夫!"
荀彧急道:"丞相不可亲身犯险!"
曹操已披挂整齐,闻言大笑:"我曹操纵横天下三十载,何曾惧战?黄忠欲取我头颅,且看他有没有这个本事!"
言罢,他大步出帐,猩红披风在朝阳下如火焰般耀眼。荀彧望着曹操远去的背影,眼中既有欣慰,又有忧虑。他深知,这位枭雄虽接受了战略撤退的建议,但骨子里的骄傲与血性从未改变。
"来人!"荀彧收回目光,唤来书记官,"准备笔墨,我要起草撤军令!"
与此同时,营中号角齐鸣,战鼓震天。曹军精锐迅速集结,铁甲映日,刀枪如林。曹操骑上绝影马,许褚、曹纯等大将已列阵以待。
"将士们!"曹操的声音在晨风中格外洪亮,"黄忠老儿欺我太甚!今日当让他知道,我曹操虽暂退一步,却不是任人宰割之辈!"
"杀!杀!杀!"三军呐喊,声震云霄。
曹操拔出青釭剑,直指东方:"出发!"
大军如洪流般涌出营寨,向着黄忠军来的方向迎去。而在中军帐中,荀彧正奋笔疾书,将一项可能改变天下格局的战略决策,化作一道道具体的军令。
当最后一封令文用印封好,荀彧长舒一口气,望向帐外。远处尘土飞扬,隐约可见两军交锋的阵势。他喃喃自语:"但愿此计能成,否则..."
他没有说下去,只是将令文郑重交给传令兵:"八百里加急,务必亲手交到司马都督和曹洪将军手中!"
传令兵领命而去,马蹄声很快消失在远方。荀彧整理衣冠,也向帐外走去。他知道,真正的考验,现在才刚刚开始。
曹操的大军如潮水般向西退去,旌旗蔽空,尘土飞扬。青、豫二州的百姓拖家带口,跟随军队迁徙,蜿蜒数十里的队伍在公元203年初春的阳光下缓慢移动。
与此同时,雍丘城内,张固站在城楼上,眉头紧锁地望着北方。他身着玄色战袍,腰间佩剑在阳光下泛着冷光,面容刚毅却带着一丝困惑。
"主公,曹操全线撤退,青、豫二州几乎不战而弃,此事蹊跷。"身旁的张辽拱手道,银甲在阳光下闪闪发亮。
张固微微点头:"文远所言极是。曹操素来诡计多端,此番撤退必有深意。"他转身对侍从道:"速召郭奉孝、诸葛孔明前来议事。"
不多时,两位谋士先后抵达。郭嘉一袭青衣,面容清瘦却目光如炬;诸葛亮羽扇纶巾,神色从容淡定。二人向张固行礼后,张固开门见山:"曹操突然撤军,二位有何高见?"
郭嘉轻咳一声,率先开口:"主公,嘉已命锦衣卫全面探查。据报,曹操不仅撤军,更组织青、豫二州百姓随军西迁,共计有二十余万人,此行动极为仓促。表面看是因雍丘之败而退,实则..."
"实则如何?"张固追问。
诸葛亮轻摇羽扇,接过话头:"实则可能是诱敌深入之计。曹操用兵向来虚实难测,此番撤退路线恰好经过济北峡谷,地势险要,极易设伏。"
郭嘉眼中闪过一丝锐光:"孔明兄所言不无道理。但据锦衣卫密报,曹操营中前夜曾有激烈争论,荀彧星夜赶至,与曹操密谈至天明。随后曹操便做出了全线撤退的决定。"
"荀彧?"张固眼中精光一闪,"此人乃曹操心腹,智谋深远。不过他一向坐镇后方,从来都没有现身曹操军中,提供后援。他若是出面,必是大事。"
诸葛亮微微颔首:"荀文若素来稳重,若非重大变故,不会如此急切。亮以为,曹操内部或有不为人知的困境。"
郭嘉从袖中取出一卷竹简:"主公请看,这是锦衣卫刚刚截获的曹操军令副本。其中提到黄河防线借地联盟等字眼,更令人注意的是,曹操命于禁加强黄河防线,务必阻周瑜半月。由于曹操军中的锦衣卫密探职位并不高,所以很多决策并不清楚!"
张固接过竹简,仔细阅读,眉头渐渐舒展:"原来如此!曹操不仅担心我军追击,更防备江东周瑜趁机北上。两线作战,他力有不逮。"
诸葛亮羽扇轻摇:"主公明鉴。但亮仍以为不可轻敌冒进。曹操虽退,实力犹存,若贸然追击,恐中埋伏。"
郭嘉却上前一步:"主公,机不可失!曹操此番撤退仓促,军民混杂,行军速度必然缓慢。若我军轻骑突进,直取其要害,可一举击溃曹军主力!"
张固陷入沉思,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案几。两位顶尖谋士的战略截然不同,他必须做出决断。
“报——"一名斥候快步进入,"启禀主公,黄忠将军追击曹操至济北峡谷,遭遇许褚伏兵,现正激战!”
张固猛地站起:"果然有埋伏!黄老将军情况如何?"
斥侯答道:"黄将军早有防备,虽遇埋伏却未大损,现正与许褚军缠斗。"
诸葛亮立即道:"主公,此乃曹操诱敌之计的明证。亮建议暂缓追击,巩固已占城池,待曹军动向明朗再作打算。"
张固听完斥候禀报,眉头紧锁。他转身望向悬挂在厅中的巨型地图,手指在济北峡谷的位置重重敲击了三下。
"传令黄忠,立即撤出战斗,全军退守济北城。"张固沉声道,“如今曹操的目的并不明确,告诉黄忠,先固守城池,不要妄动。等彻底探明曹操的动向与目的,再做下一步的决策!”
传令兵领命而去后,张固对郭嘉道:"奉孝,立即动用锦衣卫全部力量,务必在七日内查明曹操撤退的真实原因。我要知道他军中粮草储备、兵力部署、将领动向,特别是荀彧为何突然出现在前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