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章 全力运转

冲着那一顿免费的晚饭,幸福村很快就招够了人手,抓紧时间进行员工培训,并且把准备好的饭票发了下去。

“早餐券十张,午餐和晚餐券没有区别,加起来二十张。打饭的时候把券递给打饭的人就行,十天之后,这些票全部收上来了,我们再发给你们重新用。”

这还是大家第一次见到这么神奇的东西,那所谓的饭票,是用糙纸制作的,上边用朱砂印得有对应的字体,并且标记得有序号,每日需要出示的序号不同,如果过期没用就失效了。

这并不是周粥小气,而是考虑到如果发放类似于“员工证”的东西,可能会出现打饭的人无法将人和“员工证”对上号,于是有人趁机一个员工证换好几个人来吃的情况。

虽然说前些日子冰铺挣了不少钱,完全能够负担这么多人的粮食,但这是原则上的问题,周粥也不愿意养出一群偷奸耍滑的人来,这对幸福村没有好处。

到晚饭的时候,新鲜感还在的瑶人第一时间来到了灶房排队。

一开始他们还没觉得那饭票怎么样,但看到晚上的菜的时候,眼睛都直了。

从南雄一路过来,近十天的时间,包括抵达幸福村后,他们吃的全是干粮,嘴巴都快淡出鸟来了。

昨天晚上他们只是闻到了饭菜的香味,并没有看到幸福村的村民们吃的是什么菜,而现在,他们恨不得从打饭的村民手里把勺子夺过来自己盛。

杂粮干饭,冬瓜被烧得软烂,蕹菜剁得碎碎的,其间还夹杂着暗红色的腊肉丁,还有一个蛋花汤。

又有肉,又有蛋,简直了!

他们甚至怀疑自己手上的这张小纸片能不能真的换来这么一份菜,不过怀疑都在饭菜到他们手上后烟消云散。

“吃完去那边把碗盘和筷子洗干净,送到灶房里去。”将蛋花汤浇到盛饭的碗里,打菜的村民交代道。

“好。”

瑶人们答应得也很拘束。

终于,凑够好几个人,他们坐到了食堂最角落的桌子前,总算有人能够交流了。

“还好咱们动作快,要是晚一点,可就没能吃到这些东西了。”

他们仔细观察了,交了饭票的族人都是两菜一汤,而那些没有饭票的族人,就只有杂粮饭和烧冬瓜。

“好歹能有个冬瓜吃,咱们搬过来的那些粮食,能吃到这些就不错了,总比在家自己弄强。”他说着吃了一口冬瓜,就着泡了汤的饭吸了一大口,“真香啊!要是一直能这么吃就好了,这一顿饭得放多少油!”

“你还别说,下午我听他们之前来过的人说,只要在这边干活,就能一直在这里吃饭,干满两年就有能留下当村民,还能申请分房,就他们住的那种砖房,有人专门给盖。”

“干两年倒是无所谓,但家里的田地怎么办?”

“我家里还有我爹和我大哥呢,之前他们还想送我去县里当学徒,不过我觉得当学徒不如来这干活,当学徒可吃不了这么好。”

“啧!那我回去跟家里人商量一下,实在不行,农忙的时候我请假回去,忙完再来。”

旁边有人笑了:“现在才刚来,你就想着以后的事了?”

这人瞪了他一眼:“怎么,我还不能提前做点准备?我看他们开出来的那一大片地,全部种上粮食,够千人吃上好几年了,根本不差咱们这点人。”

……

仅仅一顿饭,周粥留住人才的想法就成功了大半,有不少人打听关于如何留在村里的消息。

虽说故土难迁,可比起能够吃饱吃好,这可差太远了。

第二天,临时招聘的队伍就被拉去干活了。

起得最早的人是灶房的帮工,他们需要提前起来准备整个村的早餐,幸福村的一日三餐又给了他们一些小小的震撼,毕竟这个年代大多数百姓还是以两餐为主。

等大家都吃完早餐后,其他的队伍也开始了一天的工作。

之前周粥想的是先给瑶人们把灶房建起来,好歹让他们能够开火,但经过两天时间的反馈,她发现最需要扩建的还是厕所。

食堂位置虽然少了点,但可以让他们分成几个批次轮流用餐,一批用完餐还可以把碗碟用开水煮一会儿进行消毒杀菌,然后给下一批人用。

而浴室……嗯,这个年代的人还没有养成经常沐浴的习惯,幸福村的村民们经常洗澡,那是周粥要求的,否则大家之前都是能不洗则不洗,要是洗了澡反而生病,那才是麻烦事。

只有厕所,之前是男女分别五个隔间的标准建的,这个年代的人也不会蹲厕所,百来人还算够用。

但是突然来了这么多人,厕所外面时常排着长队,有些实在忍不住了,只能跑去村外解决。

可用过幸福村的厕所的人就很难回归过去的常态了,而且现在是冬天,在野外裤子一脱,冷风呼呼地刮,那酸爽,谁试谁知道。

所以村里现存的砖瓦和砺灰,直接被规划成了三个公厕,两个建在瑶人的居住区,一个加盖在现有的厕所旁边,这样一来,他们就不用跑来跑去上厕所了。

此外,村学招收到小孩三十七人,成年扫盲班二十九人,郑文昭将他们分成了两个班,他的两个儿子替代郭叔和成了村学的全职夫子,总算是将郭叔和解放了出来。

如此一来,他只需要干自己职务范围内的工作,偶尔过来讲讲医理就没什么事了。

建筑队这边全力运转,加上其他部门的配合以及瑶人自己的帮忙,工作的效率大幅提升,房子以十天建八间的速度缓慢增长。

制衣厂那边,也缝制出了大家的第二套棉衣。

还有制糖厂,当临时工们看到一块块堆放整齐的红糖时,这才知道原来糖这种东西竟然是按堆来算的,他们甚至还能带些回去给家人吃,这不比其他的岗位要强?

这么好的待遇,一个个都用出了十二分的力气,生怕自己因为表现不好而被替换掉。

毕竟这几天下来,盯着他们位置的人可太多了。

幸福村这边人手已经足够,不再招人,那些人想进来怎么办?

就只能打他们的主意了。

幸福村因为涌入了许多新鲜血液再次开始快速发展,而瑶人第二批西迁的队伍则是在二十三天后,抵达了幸福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