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郊祀乐章之六
郊庙歌辞·周郊祀乐章·福顺乐
昊天成命,邦国盛仪。
多士齐列,六龙载驰。
坛升泰一,乐奏咸池。
高明祚德,永致昌期。
以下是这首诗的生僻字注音、注释及译文:
生僻字注音
无生僻字。
注释
? 昊天成命:上天成就了帝王的使命,指帝王的统治是上天的旨意。
? 多士:众多的贤士,这里指参加祭祀的官员们。
? 六龙:古代天子的车驾为六匹马,马八尺称龙,所以称六龙。
? 泰一:也作“太一”,是古代传说中的天神,这里指祭祀的天神。
? 咸池:古代神话中的太阳沐浴之处,这里指古代的一种乐曲名。
? 高明:指上天。
? 祚德:赐福于有德之人。
译文
上天赋予帝王使命,国家举行盛大的祭祀仪式。
众多官员整齐排列,天子的车驾快速奔驰而来。
登上祭坛祭祀天神泰一,演奏起咸池乐曲。
上天赐福给有德之人,永远使国家昌盛繁荣。
当历史的车轮缓缓碾过岁月的长河,古老的祭祀仪式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在时光的洪流中闪耀着神秘而庄重的光芒。《郊庙歌辞·周郊祀乐章·福顺乐》这首乐府诗,犹如一把精巧的钥匙,为我们打开了那扇通往古代祭祀盛典的大门,引领我们一窥其中的神圣与庄严,感受古人对天地神灵的敬畏以及对国家繁荣的殷切祈愿。
“昊天成命,邦国盛仪”,诗的开篇,便以一种雄浑而肃穆的笔触,将祭祀的神圣使命和国家对其的高度重视展现得淋漓尽致。在古人的观念中,上天是万物的主宰,拥有着至高无上的权威。“昊天成命”,这四个字沉甸甸地落在心间,让人深刻感受到祭祀乃是秉承天命之举,是连接人间与天庭的神圣纽带。每一个参与祭祀的人,心中都怀揣着对上天的敬畏与尊崇,深知自己肩负着传达人间敬意与祈求的重任。而“邦国盛仪”,则进一步强调了祭祀仪式在国家层面的重要地位。它不仅仅是一场简单的仪式,更是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大事,是彰显国家威严、凝聚民族精神的重要时刻。从仪式的筹备到举行,每一个环节都经过精心策划,力求展现出国家的庄重与肃穆。这开篇之句,犹如一记洪钟巨响,瞬间营造出一种庄重、神圣的氛围,为整首诗定下了崇高而庄严的基调,让我们深切体会到祭祀仪式在古代社会中的神圣性以及国家对其的无比重视。
“多士齐列,六龙载驰”,随着诗句的推进,一幅宏大而壮观的祭祀队伍行进图在我们眼前徐徐展开。“多士齐列”,众多贤能之士和专业的祭祀人员整齐有序地排列着,他们身着华丽而庄重的服饰,神情肃穆,每一个人的眼神中都透露出对祭祀仪式的虔诚与敬畏。他们的整齐排列,不仅展现出参与祭祀的人员众多,更体现出一种有条不紊的秩序感,仿佛在向世人宣告这场祭祀的严谨与庄重。而“六龙载驰”,则将这幅画面推向了高潮。六匹矫健的骏马,身姿矫健,鬃毛飞扬,它们齐心协力地拉着祭祀的车辆,在大道上奔腾向前。马蹄声如雷,车轮滚滚,那磅礴的气势仿佛要冲破云霄。这六龙载驰的场景,不仅展现了祭祀队伍的宏大与壮观,更象征着国家的强大与昌盛,让人不禁为古代祭祀仪式的恢宏场面所震撼,也深刻感受到古代社会对祭祀仪式的高度重视,那种全民参与、共襄盛举的热烈氛围仿佛穿越时空,扑面而来。
“坛升泰一,乐奏咸池”,诗人的笔触悄然一转,将我们的目光聚焦到祭祀仪式的核心现场。在那高耸而庄严的祭坛之上,祭祀者们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开始祭祀天神泰一。泰一,作为古代神话中至高无上的天神,被视为宇宙万物的创造者和主宰者。在这个神圣的时刻,祭祀者们献上最丰盛的祭品,以最虔诚的姿态向泰一表达敬意和祈求。与此同时,悠扬而庄重的音乐在祭祀现场缓缓响起,“乐奏咸池”,这咸池之乐,相传是黄帝时期的古乐,其音调古朴典雅,节奏庄重舒缓,仿佛是从远古的岁月中流淌而来,带着天地间的神秘力量。这音乐与祭祀的场景相互交融,营造出一种庄重、祥和的氛围,让每一个在场的人都沉浸在这神圣的时刻,感受到神灵的威严与不可侵犯。诗人通过对祭祀场景和音乐的细腻描写,极大地增强了诗歌的意境和感染力,使我们仿佛身临其境,亲身感受到了祭祀仪式的庄重和神圣。
“高明祚德,永致昌期”,诗歌的结尾,以一种坚定而美好的祈愿,点明了祭祀的最终目的和深远意义。“高明祚德”,古人相信,通过这场庄重而神圣的祭祀仪式,能够向上天表达自己的诚意和敬意,祈求神灵赐予国家繁荣昌盛的福祉。他们深信,神灵会庇佑这片土地,让国家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让百姓安居乐业、幸福安康。“永致昌期”,则是对国家未来的美好展望,表达了人们对国家长治久安、永享太平的热切期盼。这简单的八个字,蕴含着古人对国家深深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他们将这份祈愿寄托于祭祀仪式之中,希望借助神灵的力量,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这结尾之句,如同一束温暖而明亮的光,照亮了整首诗的主题,将古代人们对神灵的敬畏、对国家繁荣的祈愿以及对和谐社会的向往推向了高潮,升华了诗歌的内涵,让我们深刻感受到古代祭祀仪式所承载的厚重文化价值和民族精神。
整首诗以简洁而庄重的语言,宛如一幅精美的画卷,生动地描绘了古代祭祀仪式的全过程。从祭祀的神圣使命开篇,到宏大的祭祀队伍行进,再到庄重的祭祀现场和音乐,最后以对国家未来的美好祝愿收尾,每一个细节都被诗人精心雕琢,展现了古代祭祀文化的深厚内涵和庄重氛围。通过对祭祀仪式的细致入微的描写,这首诗不仅传达了古代人们对神灵的敬畏之心、对国家繁荣的殷切祈愿,更让我们领略到古代社会对祭祀仪式的高度重视以及古人对和谐社会的向往与追求。它不仅仅是一首乐府诗,更是一部记录古代文化和民族精神的珍贵文献,让我们在阅读中,仿佛穿越时空,亲身参与了那场古老而神圣的祭祀盛典,深刻感受到了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无穷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