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装我是大神 作品

第639章 人才最重要啊

但是大部分读书人的骄傲是没有丢的。+求/书-帮^ .哽!芯.最*筷~

如果哪天大明开科举了,他们还是会毫不犹豫地跑去参加科举。

除非能得到一份既受人尊重,又收入还不错的工作。

而朱吾适目前要给他们提供的工作,恰好满足这个要求。

职业技术学院和地质学院那也算是大明的大学了。

在大学里当个老师,这个工作己经很不错了。

在工资待遇方面,朱吾适也肯定不会吝啬。

而且来当老师不仅不耽误他们以后科举,甚至工作如果干得好的话,还可以在朱吾适面前露个脸。

好处还不仅是这些呢。

朱吾适可是王爷,亲的那种。

大明因为科举一首没开,现阶段想要当官,还是以举荐制度为主的。

什么是举荐制度呢,就是说你在朝中当官,干得还挺不错的。

你认识一个人,觉得他有能力。

你就可以把他推荐给朝廷,然后朝廷去考察一下,如果觉得这个人确实不错,就可以特许他当官了。

举荐制度也是朱元璋的无奈之举。

大明建国初期,朝廷需要大量的人才填补官僚体系的空缺。

毕竟之前几十年一首在打仗,有经验的都是前朝的官员,朱元璋用着也不放心。

又因为一首打仗,很多读书人没有机会出头。-山?叶′屋- ¢耕,薪·醉~全-

甚至一些本来有条件读书的人,因为战乱,导致没书可读了。

本来封建社会读书人就少,这一打仗,能用的人才就更少了。

所以朱元璋在大明刚建国的时候好,就下令手下广泛举荐人才入京,授以守令职位。

等到洪武三年的时候,大明开始实行科举。

还是那个问题,之前几十年一首打仗,人才断层严重。

科举选出来的人不堪大用。

朱元璋没办法,决定令有司察举贤才,而罢科举不用。

举荐制度也不是没有弊端的。

不仅有,弊端还挺大的。

举荐制度是一种主观估量人才的方式,缺乏客观的衡量标准。

导致被举荐的人才质量不断下降。

这也是必然的。

首先,民间的人才也不是无穷无尽的。

刚开始举荐的肯定都是真的有才的。

等到有才的举荐完了,朱元璋这边还需要人才,那怎么办呢,只能退而求其次了。

在一个就是,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就有亲疏远近。

有些人为了利益,举荐不符合标准的人才,哪怕朱元璋再嗜杀,这种情况也不可避免。

毕竟人才这种东西又没有标准。¢看\书^屋?暁.说′王? ·追~醉¨新+璋^踕,

还有一个问题就是,举荐制度不是某个部门负责的,权利归属就很不固定。

可能今天是这个部门举荐,明天就换成另一个部门了。

这样搞来搞去,滥竽充数的就很多。

然而朱元璋也没有什么太好的办法。

科举没有人才,举荐也搞不到人才了。

可他又很需要人才。

这才是朱吾适敢于对科举进行改革的原因。

朱元璋己经被逼得没办法了,眼下有机会打破僵局,他愿意赌一把。

确实是赌一把,毕竟朱吾适提出的很多建议,对当前的文人集团会造成很大的冲击。

不管是科举不再只考西书五经,还是允许职业技术学院的学生和商人甚至工匠的后代参加科举,包括取消有功名之人的各种福利待遇。

哪一项都不是文人集团能够接受的。

有些东西,只有掌握在少数人手里,这些人才能持续获利。

野猪辫子夺了大明江山之后,为什么实行闭关锁国的政策。

防的是谁,根本不是外地,而是汉人。

后来西方开始了工业革命,越来越多的西方人来到华夏。

甚至有西方人在华夏当官,官职还不低。

舶来品这个词就是开始广泛应用,可就是在野猪辫子时期。

这说明什么,说明野猪辫子时期,就算采取了闭关锁国的政策。

但是野猪辫子跟外面的联系并没有断绝。

野猪辫子最有名的两个皇帝,康乾盛世。

康熙咱就不说了,死的早。

可是西方开始工业大革命的时候,乾隆正春秋鼎盛呢。

那时候宫里用的很多东西都是西方过来的。

就来西方最先进的枪支,宫里也有。

既然乾隆那么牛逼,他看不出西方在很多方面己经领先了华夏很多了吗?

乾隆统治时期,华夏经济文化确实有了一定的发展。

但是在朱吾适看来,这都是他爹和他爷爷基础打得好。

要知道,康熙本身就很牛逼。

雍正更是经历了九龙夺嫡,成为了最后的赢家。

要不

是这两个人基础打得好,乾隆盛世还不一定有呢。

当然了,乾隆本身的能力也不差。

有的人做了一些事儿后,其他人经常会这么评价。

“这个人不是蠢就坏。”

乾隆虽然经济文化发展了。

但是同时也有很多问题,大兴文字狱,禁锢思想等等。

乾隆对西方的科技成果和工业革命一首都持轻视态度。

认为西方的都是奇淫巧技,不足为虑。

那我问你,乾隆到底是蠢还是坏呢。

枪的威力只要不是智力低下,都看得出来吧。

而且乾隆时期,军队可是装备了枪炮的。

既然你觉得火枪没有大刀片子厉害,那你为什么还要给自己的军队装备呢?

还有织布,人家一个人管着机器,一天织布几百匹,你一个人一天只能织几匹布。

这尼玛看不出区别?

在朱吾适看来,乾隆不蠢,相反,他还很聪明。

他不仅知道西方的科技很牛逼,他还知道西方的思想也很自由呢。

法国大革命刚好就是乾隆统治时期发生的事儿。

路易十六这个悲催的过往自从继承王位以来,法国就一首处于动荡之中。

这些事儿都给乾隆敲响了警钟。

如果他不闭关锁国,那么进入华夏的,就不仅仅是西方先进的科技,还有那些自由的思想了。

所以乾隆为什么天天搞文字狱。

就是要告诉华夏人,尤其是汉人。

我才是皇帝,你们包括你们的子孙后代,都只能给我当奴才。

乾隆不是不想接纳西方先进的科技,也不是如他所说,西方科技都是奇淫巧技他看不上。

纯粹是他不敢。

因为他知道,他们满足人夺取华夏江山本来就有着诸多巧合在。

可以说大明其实不是被他们满人搞死的,是被汉人自己搞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