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和周月丫头接触后,知道她确实是个极聪明的姑娘。
如果能接受教育,以后肯定大有可为。
周大力也赞同地点头,拍着妹妹的肩。
“我妈之前不同意我妹去读书,怕给我添负担,小月你甭想那么多,只要你能读,哥就一直供!”
很快一行人来到了乡办小学,毕竟是村办小学,看着是真不咋地。
镇上的小学是砖瓦盖的,而这村里的小学,是用土坯建成的。
土坯做成的教室,一间一间连在一起,房子看着也有些破旧了。
环境确实是差了些,不过只要教育质量跟得上就没问题。
周安在学校里一路问,找到了孙月华老师。
孙月华就是陈瑶说的,她之前的同学,在乡办小学里面教语文课程。
孙月华鼻梁上架着一副眼镜,短发直至耳畔,一看就是文化人。
“是小安同志吗?你的事陈瑶跟我讲了,我现在带你们去教室吧!”
孙月华带着这一大帮人来到教室,给安排好了座位。
周安把学费和书本费都交了,也不算太贵,这5个孩子加起来也就小几十块。
“月华姐,那我弟弟他们以后是在学校吃饭吗?学校有食堂吗?要交多少钱呢?”
此时的周安像个老父亲似的,事无巨细把啥都问清楚。
孙月华摇了摇头,无奈一笑。
“餐食学校还真没有,得让孩子们每天自已带饭,不过学校里有厨房,能帮着孩子们热热饭。”
在几十年后的学校里面,基本上都有食堂,有些学校里甚至还有好几个食堂。
不过在60年代,很多学校并没有食堂供餐体系。
尤其是在农村地区,是无法为孩子们提供午餐的。
因此孩子们只能带饭上学,一般都是带点粗粮窝头啥的,学校里的厨房会帮忙热一热。
学校不提供午餐,于是周安又抽空去了镇上一趟,买了些铝制饭盒。
到时候每天给弟弟们把午餐准备好,让他们带着去学校。
学校不供餐也好,方便周安给他们开小灶。
正在念书的孩子就得吃好一点,毕竟正是长身体费脑子的时候。
五个弟弟都去上学后,家里就变得清静多了。
这个年代的学生,一周要上6天课,只有星期天才放假。
周安平常在家就是给弟弟们做饭,偶尔和大力哥一起上山打猎。
这不今天周安又和大力哥一起上山打猎了,把小七还有两个妹妹,暂时交给女知青们照顾。
如今已经到了4月初,很多南方地区已经进入了温暖的春天。
而吉林的长白山却才刚刚回暖,在山脚下的林子里面,积雪已经在慢慢融化了。
不过在长白山深山里,尤其是天池那些海拔高的地方,积雪仍旧不化。
今天的收获其实一般,打到了两只狍子,还有五只野兔。
一人肩上扛着一只狍子,周安回头对大力哥说道。
“大力哥,这两只狍子的皮,你拿去扒了留下吧,把肉分我一半就行!”
周大力听到这话,立马摇头拒绝。
“安子,这哪行啊!咱们一起上山肯定得一人一半!”
周安用力拍了拍周大力的肩头,说道。
“大力哥,让你拿就拿着,你咋还跟我客套上了!你不多搞点钱,以后咋娶小蓓姐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