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 群臣议策

第二日一早,朝会之上,景泰帝面色凝重,目光急切地扫向底下群臣,开口便道:“西戎三国组成联军,足足五十万大军向我们发动进攻,诸位谁有办法抵御这五十万大军?”

此言一出,犹如巨石投入平静的湖面,底下的那些大臣瞬间炸开了锅。/k?a*n^s`h-u_y.e~.¢c*o?m_

一位老臣颤抖着声音说道:“陛下啊,这……这五十万大军可不是小数目,咱们大乾此次怕是要遭遇灭顶之灾了啊!”

另一位大臣也跟着哀叹:“西戎来势汹汹,我军如何抵挡得住?这可如何是好啊!”

还有人小声嘀咕:“光是听闻这数量就已胆寒,恐怕战还未起,军心就先乱了。”

听着底下叽叽喳喳如同慌乱雀鸟般的议论声,本就心烦意乱的景泰帝猛地一巴掌拍在龙椅扶手上,那声响在寂静的朝堂上仿若惊雷炸响。

他站起身来,怒目圆睁地大声呵斥道:“够了!都给朕安静!朕让你们是在这里讨论应对之策,而不是在此如无头苍蝇般闲聊恐慌的。叽叽喳喳,把这里搞得像个菜市场,成何体统!”

感受到景泰帝那如烈火般的暴怒,底下的大臣们仿若被冷水浇头,吓得赶忙闭上嘴,大气都不敢出,整个朝堂瞬间陷入一片死寂,只余景泰帝沉重的呼吸声在空气中回荡。/l!k′y^u/e·d`u¨.^c~o?m+

看着安静下来的群臣,景泰帝微微抬头,目光落在兵部尚书朱虎身上,沉声道:“朱虎,你身为兵部尚书,说说看!”

站在群臣前列的朱虎听到景泰帝的召唤,身体微微一颤,赶忙快步走出行列。

他来到殿中,双膝跪地,俯身拜倒,额头紧紧贴着地面,声音带着一丝颤抖与惶恐:“陛下!虽然距离与西戎上次的那场大战已过去许久,可我军尚在恢复之中,元气未复。如今西戎三国联军又汹涌而来……这……”

朱虎说到此处,仿佛被无形的压力扼住了咽喉,后面的话生生咽下,不敢再出口。

景泰帝本就阴沉的面容瞬间变得更加漆黑,犹如锅底一般,眼中闪过一抹怒色。

他猛地一拍龙椅扶手,厉声呵斥道:“废物!朕让你来是想让你想解决办法,不是听你在这儿诉苦!大乾养士百年,难道关键时刻竟无一人能挽狂澜于既倒?”

被训斥的朱虎浑身一哆嗦,脑袋更低了,几乎要贴到胸口,大气都不敢出,生怕一不小心惹得龙颜大怒。?k,s·w·x*s_./o?r.g^

景泰帝微微转头,目光如炬地看了一眼宋伊人,然后缓缓说道:“宋伊人,你将你的想法说来听听。”

宋伊人心中一凛,赶忙上前一步,躬身行礼后,便将她昨日向景泰帝陈述的那个方法娓娓道来。

不过,在讲述的过程中,她根据林九州所提出来的问题,对方案进行了大刀阔斧的修改。

景泰帝静静地听着,当发现这个内容与昨天宋伊人所说的略有不同之时,他不禁眯了眯眼睛。

那狭长的眼眸中闪过一抹深思之色,仿佛在权衡着其中的利弊。

紧接着,他便看向底下的群臣问道:“你们觉得宋伊人的这个办法怎么样?”

这一句话,宛如一颗石子投入了平静的湖面,瞬间在朝堂之上激起层层涟漪。

底下的那些大臣们纷纷交头接耳,开始热烈地讨论起这个方案的可行性。

由于宋伊人的这个方案已经针对林九州提出的问题进行了修改,所以乍一听之下,并没有发现什么明显的破绽。

一名武将从人群中大步走出,单膝跪地,拱手说道:“陛下,如果按照赤英侯的说法去做的话,我们能够抵御三国联军的成功率将会变得很高。”

听到他的话,景泰帝微微点了点头。

随后,他的目光又扫向其他人,再次问道:“你们的意见呢?”

一位老臣捻须说道:“陛下,赤英侯此计无论是壕沟设防还是木城楼的火攻防范,皆考虑周全,若依此施行,确能大大增强我军防线韧性,与西戎交锋时便可多几分胜算。”

另一位中年文官也跟着附和:“正是,先前担忧之点尽皆化解,且赤英侯久经沙场,其经验不容小觑,此计若成,定能保我大乾疆土安稳,臣以为可行。”

其余大臣也纷纷点头,齐声高呼:“陛下,臣等亦赞同赤英侯之计!”

景泰帝眼见朝中重臣皆对宋伊人所献之策表示认可,心中大石顿时落地,紧绷的面容舒缓开来,微微颔首,目光中透露出一丝决断。

他端坐龙椅之上,抬手指向宋伊人,沉声道:“宋伊人听令!”

此话一出,宋伊人仿若蓄势已久的弓弩,瞬间紧绷身形,抱拳大步流星走出行列,单膝跪地,腰背挺直,朗声道:“末将听令!”

其声音坚定有力,在大殿之中回荡,带着一往无前的气势。

景泰帝微微前倾身子,目光灼灼,继续颁下旨意:“命你率领三十万精兵,即刻开赴边境,抵御西戎三国联军。此战关乎我大乾国运,务必殚精竭虑,不负朕望!”

“末将遵旨!”宋伊人高声应道,额头轻触地面,眼中却燃起炽热火焰,似已准备好沙场点兵,直面强敌。

景泰帝继而将目光扫向六部大臣,眼神凌厉如电,冷冷说道:“其余诸卿,六部之人务必全力协助赤英侯。粮草辎重、兵器甲胄、情报传递,任何一环都不容有失。若有差池,莫怪朕言之不预,定斩不饶!”

说话间,眸中寒光一闪,那冰冷之意让众人心头一颤。

众大臣感受着景泰帝的威严,齐刷刷跪地,异口同声回应:“请陛下放心,臣等定当各司其职,全力辅佐赤英侯,不敢有丝毫懈怠!”

景泰帝见状,微微点头,而后挥了挥手,疲惫中带着一丝期许,说道:“退朝!”

随着这声令下,群臣鱼贯而出,脚步匆匆却又井然有序,大殿之中只余景泰帝一人端坐龙椅,望着空荡荡的殿堂,不知在思索着何种家国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