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碗蛋酒 作品

第138章完

“嗯。-咸\鱼_看·书_网? \已!发′布¢最.新?章`节′”他很不要脸地点头,明明他也是刚刚才开始学着伺候她,只是习惯地按照她的反应来,没想到效果不错。

“那你在等什么?”

直言直语再次惊到赵弋。

“家里没套。”

“对哦,那套这个东西有什么用呢?”

“防止怀孕。”

时枌终于明白了。

赵弋又问:“你喜欢小孩子?”

“一般般。”

所以为时尚早。

赵弋将人抱去洗手间让她清洗,自己再去给她拿了换洗衣服,自己则是拿着衣服等她弄完才进去换。

看着堆成山的衣服,赵弋两眼一黑。

时枌也觉得很可怕。

明明她一个人的衣服没有那么多的。

“我做完饭再来洗。”他说。

时枌很能体谅他又要做饭又要洗衣服的辛苦,想着活总是要两个人干,自己应该要分担一些,于是说:“今天我洗吧,你去做饭,很快的。”

“好。”赵弋一口应下。

他应得太快,以至于时枌都愣了一下,开始反思自己是不是太过怜惜他。

赵弋面不改色,靠过来亲了她一下,就下楼做饭去。

时枌留在二楼,准备搓衣服。

其实都只是汗湿了的衣服,并不脏,只是二楼没有自来水,她就只能拎着一桶衣服下楼,再去后院水龙头洗衣服,顺便晾干。

洗衣服的时候就在环顾四周。

院子里大部分田地都被清干净了,只有几棵留种子的老桩还在,显得光秃秃的。

秋收忙的差不多,小麦收了,水稻收了也从阳县脱壳运了回来,时隔多年她又见到了白白净净的大米而不是自己脱壳的糙米,脱玉米粒的机器也在家,最近就可以开始弄玉米了。′2*c′y/x~s\w/.?o`r*g_

棉花也只剩田地里的一小部分,不着急采摘,等到之后她再去把玉米杆还有棉花杆一起砍回来当柴烧。

除此之外,还需

要收获的就是之前种下的秋土豆红薯,这部分种得晚,但是占地面积大,还需要一段时间生长,估计得彻底冷了才能收获。

她每年秋播都会种一些菜苔这种耐寒的青菜,再就是小白菜之类的,种的不多,土地也需要恢复,冬天就是一个让它们恢复的季节,今年材料比较多,到时候让赵弋去把带回来的稻壳洒在地上翻地,这样土壤就会更疏松透气一些,带回来的菜籽饼也可以,经过一冬天,菜籽饼就会变成肥料,她这几个月堆的肥也能一起用上,给果树们埋冬肥。

还有一件重要的事,就是给农场里的果树修剪枝条。

满脑子都是活儿,一项一项列好时间线,时枌的衣服也洗的差不多了,赵弋过来帮忙拧干,她拿衣架挂上晾晒,后院这边本来就是她平时洗东西的地方,所以也有一根晾衣绳,只是之前有秦丰他们来住的时候这根晾衣绳挂着他们的衣服,时枌就会把自己的衣服拿到楼上去晒,现在家里没别人,衣服当然是哪里方便挂哪里。

“饭做好了?”时枌边挂衣服边问他。

“差不多,馒头还在蒸,再做个丝瓜蛋汤,这一餐简单一点,晚上吃好的。”

时枌没意见,但她好奇晚上“好的”是什么,直接问出口。

“我在池塘下了地笼,晚上可能有小龙虾。”

啊,小龙虾!

时枌终于又想起了这一茬,“池塘小龙虾比较少,你得去田埂那边下才行啊!”

“是吗?”赵弋没有经验。

“一会儿吃完饭我们再去田埂那边下,那边真的多,因为水比较浅,鱼也少,这个季节估计小龙虾都长成大龙虾了。^x¢7.0!0+t¢x?t′.,c-o`m′”

爷爷奶奶说以前他们那时候每年到小龙虾的季节大家都会吃小龙虾,导致价格特别高,而且虾也大多都是青壳还没长大就拿出来卖了,那种真正的红红的龙虾反而很少而且很贵,但论起口感,其实两个都差不多多,只是青壳虾更容易碰到那种刚脱壳口感不好的。

这个午饭两人也只是简单填了填肚子,时枌仔细想了想,觉得他们这样不如喝营养液,还能省下时间干活。

结果赵弋说:“我以为你的意思是以后我们都只吃正常饭菜,所以我一根营养液都没带过来。”

“……行吧。”

麻烦就麻烦,现在家里两个人呢,活肯定能干完的。

很快,两人开车去田埂下了地笼,这一次时枌把家里地笼都拿出来了,还碰到了烈烈跟阳阳,时枌跟他们说今天很忙不能陪他们钓小龙虾,烈烈跟阳阳就把自己的水桶给时枌看。

他们出来一小时,就已经钓了半桶虾了。

“那你们还钓吗?”时枌问,“要回去的话坐车回去吧,拎这么重的东西怪远的。”

烈烈阳阳很高兴上了他们的车,时枌把他们送了回去,远远就看见了转业成功的老二。

小虎斑牧起羊来也是有模有样的,竖起耳朵身姿挺拔聚精会神。

赵弋也看见了,“要不让老大老三老四也学一下。”

家里狗多,也该分一分职业了。

回去路上两人就在商量,“我观察过了,老大比较胖,健壮,性格沉稳,适合看家护院,跟大熊一样,但是奔跑不如大熊,可能做不了猎犬。”

“嗯,那就负责守大门,过段时间我做个狗窝放在农场大门前。”

赵弋说的“大门”实际上就是之前修建马场顺便扩张农场时用围栏围起来的那部分,正对着大马路,留了一个方便车出入的缺口,被称作大门。

“老三性格比较合适,可以培养来牧羊,放牛也能方便找。”时枌说。

“嗯,老四留着当猎犬吧,总得有狗接班。”

“行,到时候我让罗辉帮忙培养一下老三。”

聊着聊着就到了家,赵弋去把脱玉米粒的机器弄出来,准备脱玉米粒。

这个机器其实很简单,一次只能放一根玉米,竖着进去,摇手柄,玉米粒就会被脱下来。

这个是比较简单的,还得靠人手摇,其实效率不高,阳县当然有更高端的自动脱玉米粒机器,只是要插电,时枌这里没有,才只能把这个老式的搬了过来。

不过她搬了两台,两个人一起摇就会快一些。

赵弋洗完碗就来脱玉米粒了。

玉米要晒干才好脱,之前就已经晒过,干崩的玉米咬上去都牙疼。

时枌去把昨晚上的水桶表面的水倒掉,底部就是沉淀下来的红薯淀粉,挖出来晾晒。

几十斤红薯实际上得到的淀粉也就十几斤。

竹篾放到土窑上晒淀粉,时枌就去跟赵弋一起摇玉米。

看见棉花都被他拉出来平铺晒好,时枌很是欣慰。

哗啦啦的玉米粒散落一地。

昨天搓红薯今天摇玉米,赵弋沉下心来慢慢干,一边问她:“这些玉米我们吃吗?”

时枌:“不是啊,硬邦邦的,我们吃不了,这些都是留着作饲料的。”

农村大部分都是用玉米喂鸡,非常方便,玉米又比较容易种,放在地窖也比较好保存,每次只需要抓一把丢进去就行。

“哦,那它们要吃多少?”赵弋知道工具房里堆的都是玉米。

“哎呀,吃不了多少的,这些到时候泡一泡也能喂猪。”

“那鹅呢?”

“它们也能吃,但是平时放出来吃草就够了,除非冬天不需要专门喂饲料。”

“哦。”又学到了。

时枌养这些鸡鸭鹅能帮忙消耗农场里多余的粮食跟菜,平时还能捡蛋吃,维持到现在已经形成了自己的一套生态。

玉米依旧哗啦啦,洒在地上。

这些现在不用管,等到时候一起收拾扫起来就行,反正是饲料,不是给人吃的,有点灰尘也没什么。

时枌有时候摇得手累了,就站起来活动活动胳膊,或者换一只手继续摇。

赵弋则是两只手换着来,都锻炼到位。

中途时枌再去拿耙子去翻棉花,保证它们晒得彻底、晒得均匀。

那么多玉米今天是不可能全部摇完的,到了下午两人手都麻了,就收拾玉米,装袋收到工具房里,再带上水桶开车去田埂收地笼。

趁着太阳还没落山,两人下车去检查收获。

地笼里就扔了几块馒头而已,结果收起来果然是沉甸甸的,几乎有三分之一的地笼都是小龙虾。

这东西没人吃就容易泛滥。

因为实在太多,就只能连带着地笼一起丢到水桶里,结果因为地笼下的太多,桶还不够用,剩下的就用地笼装着挂在车外,就这么带回去。

时枌看着这些龙虾发愁,好几十斤,她根本吃不完。

“送去罗辉家吧?”

“好。”

本来就顺路,车开到罗辉家。

余袅连忙拒绝:“不用了,他们俩天天钓小龙虾,我刷小龙虾手都起皮了,你们吃吧!”

“……”

看余袅惊恐模样,估计是被小龙虾折磨的不轻。

他们就只能自己带回去,然后……开始刷小龙虾。

很快,时枌也厌倦了 。

第120章 第120章不上班了?

末世前大家对小龙虾的态度褒贬不一,但是在时枌心中,管他污染不污染的,十五年后的现在,什么污染都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