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个年轻小伙子就说道:“秀莲婶子说的是真的,我去过县城,连那里的物价都比我们这边要贵一点,更别说像省城那样的大城市了,消费肯定是只多不少的。”
众人觉得有道理,这会儿也想明白了,顿时就歇了心思。
第二天众人依旧起了个大早,把自家里的青菜都给拔下来,然后给送到宋家那边去。
都说人多力量大,这么多人帮着干活,友友,昨天事先准备好的,今天也不需要忙太久,至少午饭是能正常吃了。
众人怕碗筷不够,又赶忙回到自家拿了些过来。
今天孙秀莲娘家那边的亲戚也过来了,毕竟都是亲人,不请也说不过去的。
所以今天的宋家格外的热闹,此时此刻,欢声笑语,推杯换盏的声音不绝于耳。
众人一边吃着席,一边讨论着。
这到底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呢,老宋家祖坟开始冒青烟,出了一个会读书的宋沅。
然后又是做生意,又是开店的。
就一发不可收拾了!
连带着老宋家都开始水涨船高,都不是以前那些个地里的庄稼汉了。
整顿饭过来,恭维吹嘘就没停过。
别说是宋家的亲戚了,村里人那是不停的说着宋家好话,毕竟来年他们也还想跟着一起挣钱的。
吃完饭后,孙秀莲的兄弟姐妹都过来打探,都被她糊弄过去了,问什么都只说不太清楚,不太了解。
把人气的甩着袖子走了。
“以前的时候咋没见着什么兄妹情,现在看咱们家发达了就冒出来了,真够没脸没皮的。”
孙秀莲心情不太好,“早知道就不该把他们喊过来。
还不是怕传出去了不好听,结果呢,人家说我们有钱了就忘了亲戚了,我呸!”
宋有根叹了一口气,“你别气了,总归他们也讨不着好处。”
等众人吃饱喝足后,桌子上已经一片狼藉。
众人又说说笑笑的帮着收拾碗筷,然后把自家的东西都拿回去。
吃完饭也到了下午,吃完宴席剩下要收拾的东西还是挺多的,村里的人自觉的帮着把剩下的事情都给收拾好。
众人下午还要等着回去干活,所以在干活的时候都非常爽快卖力,才不过一个小时,就完全收拾好了。
就这么又过了几天。
这天的午饭过后,就瞧着十里八乡最有名的媒婆满脸喜气的上门来了。
“哟,陈媒婆今天怎么来了?快屋里坐。”孙秀莲看到来人,就招待人进了屋。
“我这次过来,是有大喜事啊。”陈媒婆笑呵呵的。
听她这么说,孙秀莲哪还有不清楚的,媒婆都上门了,那肯定是要说亲的啊。
再联想到先前张丽娟说的,大妮到了说亲的年纪,孙秀莲这下算是彻底弄明白了。
她心底不禁有些嘀咕,这老大媳妇儿,这么大的事也不跟家里通一下气,就自个去找了媒婆,她这个婆婆,倒是什么也不清楚。
“沅沅,你帮我喊一下你大伯母他们。”正好宋沅就在一旁,孙秀莲就让她帮忙叫大房一家回来。
宋沅点点头,跑出去找人了。
大房一家听说媒婆来了,很快就回来了。
媒婆说的这人是隔壁村的,前头有五个姐姐,父母老来得子,小伙子人长得周正,家里条件还行,是家里的独子,还说嫁过去没有妯娌不和的烦恼。
这不愧是做媒婆的,这一口气说起来能说好几分钟。
宋沅一听到这个,心中立马帕斯,这哪里是条件不错,简直是糟糕极了啊,也不知道这咋说了这么个……
就算宋沅在心里再怎么想,其他人也不知道,不过她一看孙秀莲的脸色就知道了。
反正是对这亲事不满意的。
孙秀莲又问了大房和大妮的想法。
张丽娟又打听了一下,人家条件确实还不错,听说时常能吃上肉呢,就是婆家年纪有些大了。
大妮没说话,她从小到大都习惯了由长辈做主,这会儿也是如此。
孙秀莲心底不满意这门亲事,也不准备多说,拿了些糖果饼干,就把这事给拒绝了。
张丽娟原本还想着要不先相看一下,但看到婆婆这么说,就把话咽了下去。
媒婆走后,孙秀莲立马说道:“这亲事绝对不行,再看下一个吧。”
那男方的家庭,不一定就像媒婆说的那样的,前头五个姐姐,还能时不时吃肉?家里还不是工人,村里哪个家庭敢这么说?
这娶媳妇的钱说不定都是几个姐姐的彩礼换来的。
就是她们老宋家,日子好了以后才能时不时吃点肉,但也绝不敢多吃的,隔壁村她又不是不了解,哪个家里有像他们家一样的?有的话早就传遍了。
孙秀莲估摸着,这家人是看中他们家的条件了,这才让媒婆上门来。
“老大,老大媳妇儿,这是天大的事情,急不来,这是大妮的终身大事,你们满意了不算,也得问问孩子的意见。”
孙秀莲这几年,越发想的明白了,儿孙自有儿孙福,他们这当长辈的,不能老替孩子做决定。
张丽娟呐呐道:“知道了,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