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时天气好的时候,大家种的农副产品比较多,除了给宋青山的餐馆供菜,听了宋家的建议,大伙家里多的还能挑到集市上卖。
“嗐,没事,啥时候有再说,不过你们送菜前先跟我爸妈说一下,我们才好安排。”
书记看着他说起这些事侃侃而谈的样子,心中十分感慨。
这宋青山是真的变了啊,言谈举止间,早就已经不再是之前那个只窝在这个小乡村的汉子了。
对方已经变成大家口里,年轻有为的城里人了。
书记拍了拍宋青山的肩膀,语气有些感慨,“青山啊,你现在可是咱们村里最有出息的年轻人了,你以后要是有能力,或者有什么门道,记得多拉扯一把咱们村里的年轻人啊。”
村里人跟着说道:“青山,你要是还有什么好的路子,记得跟咱们说一声啊。”
“您就放心吧,我也是我的家,大家都是我的老乡,我要是有能力,肯定不会忘了你们的。”宋青山顺着他的话说道。
他先前跟大哥二哥说的大棚菜村里人倒是可以做,但这是连个影子都还没见着,村里人肯定也不会相信他,这到时候要没做成,这好意也会变成众人的埋怨。
所以这事还是先别透露的好,至于大哥那边,至少是亲兄弟,这事儿到时候还得好好研究。
村里人闻言都很高兴,纷纷夸他有情有义。
书记再次拍了拍宋青山的肩膀,语气欣慰:“好好,有你这句话,我就放心了。”
……
一群人热热闹闹的坐着聊了好一阵子才走,他们刚走,二房就从镇上回来了。
今天的饭菜依旧很丰盛,孙秀莲还包了蛋饺。
打了几个鸡蛋,剁碎了肉,把锅烧热后,把肥肉里的油炸出来擦了一遍锅底,再倒一勺鸡蛋液,等鸡蛋皮成型后,把调好的肉馅放进去,包裹起来。
包好在煮一遍,加了葱花,好吃到差点把舌头都吞了。
不过蛋饺没做多少,只有小孩能分上几个,大人们能吃个尝尝鲜就不错了。
对于这个安排,大人都没有意见,就连以前最挑事嘴馋的陈凤妹也没敢说啥。
她现在也是学精了,反正这个家只要有婆婆在,啥时候都轮不到她来做主,她要是没眼力见,说了啥不中听的话,惹恼了公婆,岂不是得懊恼死。
大年初二,出嫁的女儿照例带着丈夫和孩子回娘家拜年。
三房一家人不用回娘家,也没啥亲戚,也不用招待客人,所以也没其他两房那样早起。
孙秀莲也有兄弟姐妹,但是娘家距离远,她也不是每年都回去,而且她老父亲老母亲都过世了,剩下的这些兄弟姐妹关系都处的一般。
爹妈在世时,明面上还处的过去,但爹妈一去世,这些人就打破了明面上的和睦。
年前十一月份的时候,她大哥不知道从哪听说他们开了铺子,还特意找了过来,话里话外都是什么拉扯兄弟一把,帮帮忙之类的。
来了两三回都被老太太给骂走了,还说她无情无义,不顾念手足之情。
事情闹成这样,孙秀莲今年依旧不打算回去,反正也不需要维持啥关系,去了说不定还惹得一身腥。
老两口是个闲不住的,就一起出门闲逛去了。
村里其他人家出嫁的闺女都回来了,看到他们,也唠了几句。
下午,都没到晚饭时间,大房一家就赶回来了。
“长河?你们怎么这么早就回来了?”孙秀莲看到他们,还惊讶了一瞬。
宋长河憨憨一笑,翁声道:“三弟先前说的关于大棚菜的事,我这心里惦记着,就想着早点回来商量商量,免得后边三弟走了不好说。”
孙秀莲点点头,听他这么说,又想起一件事,“大队前段时间不是装了电话吗,到时候你们兄弟俩互相留一个,有啥事还能打电话。”
“对对。”宋长河一拍脑袋,这么重要的事,他怎么就给忘了?
宋青山得知他惦记着这事,哥俩就一起把这计划从头捋了一遍。
既然是大棚菜,那肯定得搭建棚子,还有就是薄膜,棚子的话开始可以先用竹子代替,扎到地里,形成一个四四方方的框架,薄膜就没办法了,得去买。
“三弟,我打算这几天就去砍些竹子,先试着做一下。”宋长河说着呼了一口气,其实对于这事,他心里也没谱,但话都放出来了,还没开始就打退堂鼓,说出来岂不是丢面子。
“我还想问问二弟做不做。”
要是怀江也做,那他们就一起,有个伴做啥事都有动力一些,不然他一个人,就怕他自己也坚持不下去。当然,这些话他没说出来。
晚上宋怀江回来时,得知这事时还挺惊讶:“大哥,三弟,你们真的准备做这个啊?”
虽说宋怀江也有些心动,但他没把握自己能不能做的来。
“怀江,你在担心啥我也知道,三弟都把方法告诉我们了,不试试咋知道呢。”宋长河极力劝说着。
“而且咱们要是把这个技术学会了,家里就能多一笔收入。”
宋青山倒是没跟着劝,只是坐在一旁吃果子,这方法他也告诉他们了,敢不敢拼一把,能不能赚到这个钱,也是看他们兄弟俩。
其实宋青山也不在意他们做不做,毕竟没看到成功的例子,他们犹豫和纠结也是正常的。
他们要是决定赌一把,他就尽力帮忙,他们要是不做,那也能理解,人都是趋利避害的,不想背风险,人之常情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