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鹅不足 作品

第37章 放过孩子,也是放过自己(加更)

“知道别人为什么是学霸吗?就是把你睡觉的时间,都用来学习了。”

“你这是在毁掉孩子的前程,这样下去,孩子一定会恨你的!”

陈克松接连开炮,“啪”地拍响桌子,太阳穴青筋暴起。

苏寒依然不为所动,慢悠悠的转着杯子,好像在思考。

大家也都习惯了。

“我说我上学的时候,怎么老是睡不够。原来是学霸把我睡觉的时间,都用去学习了。”

苏寒缓缓抬起头,“我现在可以去告他们吗?”

靠!

这是重点吗?

想了半分钟,就琢磨了个这?

直播间瞬间炸出几百条“哈哈哈”。

“你睡觉是你睡觉,我只是打个比方,等你孩子考倒一了,你知道就晚了!”

陈克松脑袋都乱了,自己讲逻辑,别人搞抽象,真是驴唇不对马嘴。

“总有人要当倒一,为啥不能是我儿子?”

苏寒这一句反问,把本就快气糊涂的陈克松搞的更乱了。

端起保温杯,陈克松闭目喝水,先捋了捋自己的思路。

“如果我儿子的倒一,能够让其他孩子减轻压力,那也算是做好事了。”

苏寒盯着镜头认真说道:“放过孩子,也是放过自己。”

很多家庭,孩子非常累,压力非常大,可父母何尝不累呢?

这么亲密的两代人,都是在互相折磨而已。

【这话把我给问住了,都在争第一名,那谁来当倒一呢?总得有个倒一才是】

【放过孩子,也是放过自己,真是金句啊。一旦学会摆烂,你会发现世界豁然开朗】

【陈教授估计第一次碰到这么抽象的对手吧,每一句回答都出乎意料】

【哇!压力哥情绪好稳定,怎么都不生气,想谈】

【……】

这些话引起了不少网友们的共鸣,现在卷的确实太厉害了。

想到自己和孩子都这么累,最后到底能得到什么呢?

“你现在不好好培养孩子,那以后孩子靠什么生存?靠初中毕业证吗?”

陈克松捋了捋思路,决定从未来的命运来讲。

毕竟很多人鼠目寸光,只顾着眼下的爽,不去想孩子的未来。

“靠钱啊,初中毕业证又不能买东西吃。”

苏寒理所当然道。

“那孩子没有考到好的大学,怎么找到好工作?又怎么能赚到钱呢?”

陈克松慢慢露出笑容,终于回到自己的节奏上了。

“所以我未雨绸缪,现在就让他直播赚钱。等同龄人大学毕业的时候,轩轩估计都攒够首付了。”

苏寒嘿嘿一笑,“实在没工作,继承我的直播间就行。”

纳尼?

【压力哥的眼光太长远了吧,现在就开始培养我义子当主播了?】

【说的好像有道理,毕业后:我22岁,自媒体经验15年】

【压力哥:儿啊,这是为父给你打下的直播间!重新定义子承父业】

【说到底不就是摆烂了,上大学也不耽误做直播,小学生直播一会儿就被封了】

【……】

网友们突然发现逻辑闭环了,钱也挣到了,工作也有了,那还上什么大学?

“庸俗!上大学可以结交志同道合的朋友,提高自己的思维和格局,你就知道赚钱!”

陈克松痛批苏寒这种功利性的想法,就算做主播赚钱,那也没有大学生那种认知。

“那提高自己是为了啥?不还是赚钱过好日子?况且这年头大学生失业率很高,还不如提前就业呢。”

苏寒没有觉得上大学不好,只能说上大学不是唯一出路。

“那些难就业的,都是没有考上好大学的。像我儿子——顶尖学府毕业,海外名校深造,目前在米国,世界50强的公司做高管。”

陈克松说起自己的儿子,那是满脸的自豪。

【这个成绩摆在这里,没有人不认可吧?能教出这么优秀的孩子,大家还有什么质疑的?】

【还是陈教授的理论比较靠谱,我儿子能考上211,就心满意足了】

【打游戏一时爽,可以后一个是ceo,一个是打工仔,那时候就知道差距了】

【现在的主播可不少挣钱,就是不确定性太大,以后说不准】

【……】

弹幕的风向瞬间就改变了,人家有成功经验摆在这里,显然更有说服力。

“也就是说,你从小严格要求你儿子,一路成绩优异考到海外,现在留在海外当高管了?”

苏寒简单捋了一下陈克松讲的,就是一个学霸成长的故事。

“不错,如果我天天让孩子打游戏,绝对没有现在的成就。”

陈克松肯定的点了点头,儿子就是他培养的结果,军功章有他一半。

至少他自己一直是这么认为的。

“懂了,用了国家这么多资源,培养了这么多年,最后去米国做贡献了是吧?”

“我儿子可能没有那么优秀,但一定不会背叛祖国。”

苏寒指着镜头,“我要举报,这是行走的50万!”

???

一个大帽子扣下来,陈克松有点招架不住了。

【还真是这样,国内培养了这么多年,好多人都留在国外不回来了】

【压力哥的三观比我的五官还正,这些所谓人才,还不如农民工做的贡献多】

【国内公派留学的流失率,好像是世界第一,肯定都是这些家长撺掇的】

【……】

弹幕的风向再次转变,矛头直指陈克松。

“你别乱说,我儿子学了国外的先进技术后,肯定回国!”

陈克松冷汗都出来了,怕大家不信又再次强调,“肯定!”

“那么问题就来了,国外这么先进,那教育肯定也好吧,国外的孩子也报各种补习班吗?”

苏寒反问起来。

“国内和国外的环境不一样,没有什么可比性,人口、资源、教育水平等都有差别。”

陈克松恢复冷静,也没有之前那么的暴躁了。

“哦,那我最后问一个。你儿子上次主动给你打电话,是什么时候?”

苏寒反客为主,完全控制了场面,发出了灵魂一问。

上次主动打电话?

陈克松皱起眉头回忆,还真是想不起来了。

过完年,好像就没有聊过天。

“他在国外很忙,时差也不一样,通电话很少。”

陈克松没有想起来,只能这么回答。

“这些是原因,但不是根本原因。说到底,你俩可能根本不熟。”

“你只知道孩子成绩,但知道孩子谈过几个对象?受过几次伤?喜欢什么潮牌吗?”

苏寒的话直戳心窝,关系最近的两个人,可能真的互相不了解对方。

尤其是严父慈母的家庭,成长中父子间的感情沟通极少。

陈克松沉默了。

这些问题,他真的答不上来!

自从孩子离家住校后,好像对儿子的了解越来越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