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人们则端着米酒,大口吃肉,大声说笑。
李云峰一家人,也融入了这欢乐的人群。
王春花和杨敏被几个苗家妇女拉着,学跳苗舞,虽然动作笨拙,但笑得合不拢嘴。
李大江和孙兴国,则跟几个寨子里的老头子,划拳喝酒,嗓门一个比一个大。
大哥李云冬他们,也放下了平时的架子,跟村民们勾肩搭背,称兄道弟。
两个女儿,一开始还有点拘束,后来也被气氛感染,跟着一群半大的孩子,抢烤肉吃,看表演。
孙丽娟陪在李云峰身边,看着眼前这载歌载舞,热闹非凡的景象,脸上也露出了久违的、发自内心的笑容。
“云峰,你看,多热闹。”她轻声说。
“嗯,热闹。”李云峰递给她一块烤好的羊腿。
就在这时,人群外围一阵骚动。
几个扛着摄像机,拿着话筒的人,在老王的引导下,挤了进来。
“是贵省电视台的!”有人认出来了。
“电视台咋来了?”
“肯定是来采访李老板的吧!”
村民们议论纷纷,但热情不减,反而更加兴奋了。
记者很快找到了李云峰。
一个年轻的女记者,举着话筒,脸上带着职业的笑容。
“李先生您好,我是黔省电视台的记者。早就听说您为龙须水寨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今天特地来感受一下这里的年味儿!能简单说几句吗?”
李云峰看着那黑洞洞的镜头,还有记者脸上那标准化的笑容。
他没什么表情。
“没什么好说的。”
他摆摆手,“大家过年开心就好。”
说完,他转身挤进了更热闹的人群里,留下那个记者在原地愣了一下。
老王赶紧上前打圆场。
孙丽娟看着李云峰的背影,轻轻叹了口气。
篝火噼啪作响,映红了半边天。
热闹还在继续。
年后的龙须水寨,喧嚣散去,恢复了往日的宁静。
鞭炮的碎屑还没完全扫干净,空气里似乎还残留着硫磺和烤肉的混合味道。
1993年的春天,悄然来临。
李云峰站在悬崖房的玻璃窗前,看着山谷里最后一缕晨雾散去。
他在这里待了一年多了。
四十岁了。
孙丽娟从后面走过来,递给他一杯温水。
“在想什么?”
“没什么。”
李云峰接过水杯,“就是觉得,这日子过得,有点不对劲。”
孙丽娟看着他。
这两年,他好像真的变了。
以前那个眼神里总带着一股狠劲,一股冲劲的李云峰,变得越来越平和,甚至有些……懒散。
对什么都提不起太大的兴趣。
除了砸钱。
修路,建学校,搞旅游开发,给村民发福利。
他用钱,把这个贫困的苗寨,硬生生堆砌成了一个世外桃源般的样板。
村民们感激他,敬畏他。
但他自己,却越来越空。
“我本来,是想做点事的。”
李云峰慢慢说,“搞企业,搞实业,带着大家往前冲。”
他顿了顿。
“可后来,好像走偏了。”
“发现用钱能解决很多问题,就懒得去想别的了。”
“修路?砸钱。盖房?砸钱。缺什么?买。”
“简单,直接,有效。”
“但没意思。”
他转过身,看着孙丽娟。
“这样下去不行。”
“我不能变成一个只会用钱解决问题的废物。”
孙丽娟看着他眼睛里重新燃起的那点光,心里松了口气,又有点说不出的滋味。
“你想做什么?”
“回去。”
李云峰说,“回四九城。这里……就交给下面人打理吧。”
他需要找回点什么。
找回那种,亲自下场,去拼,去闯,去解决真正难题的感觉。
而不是站在这悬崖边上,像个神仙一样,俯视着被他用金钱改造过的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