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寨子里热火朝天的时候,一辆印着贵省电视台字样的面包车,吭哧吭哧地开进了山里。
车上下来几个人,扛着摄像机,拿着话筒。
领头的是个戴眼镜的中年人,找到正在场地边看小伙子们练球的李云峰。
“请问,您是李云峰先生吗?”
中年人很客气。
李云峰吐了个烟圈:“是我,有事?”
“我们是省电视台的记者,”
中年人递上名片,“听说您在这里组织了一个‘苗寨杯’体育比赛,奖品非常丰厚,引起了很大反响。我们想来做个采访报道。”
李云峰挑了挑眉。
电视台?
他倒是没主动联系过,没想到消息传得这么快。
“采访?行啊。”
李云峰无所谓地摆摆手,“随便拍,随便问。”
他心里琢磨着,这倒是个意外之喜。
电视台一来,这“苗寨杯”的名气不就更大了?
挺好。
省得他自己费劲宣传。
记者们立刻开始工作。
摄像机对着训练场,对着那些皮肤黝黑、动作生疏但热情高涨的苗家小伙子。
话筒递到一个个兴奋的年轻人面前。
“你为什么想参加比赛?”
“为了拖拉机!”一个小子憨笑着,露出一口白牙。
“有信心拿第一吗?”
“有!我们寨子最厉害!”另一个拍着胸脯。
记者又去采访了寨子里的老人,采访了在临时教室里给孩子们上课的孙丽娟。
最后,采访焦点自然落回李云峰身上。
“李先生,您举办这次比赛的初衷是什么?”记者问。
“闲的。”李云峰回答得简单直接。
记者愣了一下,显然没料到这个答案,赶紧调整思路:“呃……您的意思是,想丰富一下当地群众的文化体育生活?”
“差不多吧。”李云峰弹了弹烟灰,“看他们天天没事干,不如找点事给他们干干,有点奔头。”
“那您设置这么高的奖品,是出于什么考虑呢?”
“没啥考虑,高兴。”
李云峰说,“钱这玩意儿,生不带来死不带去的,不如换成拖拉机,让他们开着高兴。”
记者:“……”
这采访对象,有点不按套路出牌啊。
但越是这样,新闻点越多!
电视台的报道很快就播出了。
虽然现在电视节目不多,很多时段还是雪花屏,但这则来自偏远苗寨的新闻,因为“拖拉机大奖”和李云峰这个神秘“李老板”的存在,迅速引起了广泛关注。
一时间,“苗寨杯”彻底火了。
报名参赛的寨子数量,如同坐了火箭一样往上蹿。
二十个……三十个……
最后统计下来,居然有足足四十个寨子报了名!
这下连李云峰都觉得有点超乎预料了。
四十个寨子,每个寨子出篮球、足球两支队伍,那就是八十支队伍!
这规模,快赶上正规比赛了。
看着场地上乱糟糟、各自为战的训练,李云峰皱起了眉头。
热情是有了,但章法太乱。
这样下去,别说比赛好不好看,踢伤打伤了人都不好。
他摸出那个加密卫星电话,拨了个号码。
“喂,驴子?”
电话那头传来毛驴子的大嗓门:“峰哥!咋了?”
“你那边,龙腾杯那摊子事,熟吧?”
“熟啊!咋不熟!年年都搞!”
“行,给我抽几个足球、篮球教练过来,要靠谱的,有经验的。”李云峰说道。
“抽教练?去哪儿?峰哥你又搞啥新项目了?”毛驴子好奇。
“贵省,一个山旮旯里,搞了个‘苗寨杯’。”李云峰简单解释了一下,“这边底子太差,得找人带带。”
“苗寨杯?拖拉机那个?”
毛驴子显然也看到新闻了,“行!没问题!我马上安排!保证给你找最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