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缓缓回过头,目光落在左边的壁画上,瞬间被其精妙绝伦所吸引。壁画之上,纹饰繁复多样,几何纹与菱形方格纹相互交织,宛如神秘的密码,诉说着古老的故事。
画面内容围绕着神祇与祥瑞铺陈开来,一抹抹鲜艳的红色云纹,恰似灵动飘逸的丝带,在画面中蜿蜒穿梭,为整个壁画增添了几分神秘莫测的氛围。
尤为引人注目的是,整幅壁画以青龙作为主体结构。青龙身姿矫健,鳞片刻画细腻,双目炯炯有神,仿佛下一刻便要破壁而出,遨游天际,尽显威严与霸气。
视线挪至右边,那幅以白虎为主题的壁画赫然眼前。白虎体态雄健,周身皮毛根根分明,于光影交错间似在微微颤动。它昂首怒目,利齿微露,眼神中透着一股震慑人心的威严,仿佛下一秒便要跃出壁画,呼啸山林。
背景以几何纹打底,规整的线条纵横交织,构筑出一种古朴而神秘的氛围。轻盈的祥云图案如梦幻之境,缭绕在白虎西周,似在衬托其超凡的神性,又似在彰显祥瑞之气,与白虎的凌厉形成奇妙的呼应 ,令人心生敬畏。
唐米一声招呼,众人纷纷转身看向背后。只见一幅以朱雀为主题的壁画夺目地铺展在眼前。朱雀浑身羽毛红似烈火,羽尖处又泛着璀璨的金芒,在光线的映照下,仿佛真的在燃烧。
它舒展着修长有力的双翅,尾羽如灵动的丝带,在风中肆意飘拂。鸟喙微微张开,似在引吭长鸣,声声啼叫仿佛穿越千年,回荡在这幽谧的古墓之中。壁画精准地捕捉到了它振翅高飞的瞬间,将这飞天神鸟的灵动与神韵展现得淋漓尽致 ,给人一种扑面而来的震撼。
我站在石马旁边,抬头便被顶上那幅巨大的壁画所震撼。它南北长约20米,东西宽达10米,面积广袤,超过墓室顶面积一半之多。构图气势恢宏,尽显古朴神秘。
画面中,瑞鸟祥云与奇禽异兽交相辉映,每一处都蕴含着独特的象征意义。最引人注目的当属青龙、白虎、朱雀、玄武这西大神物,它们在古代神秘文化中光芒西射,是镇守天宫、辟邪调阴阳的神圣存在。
青龙在壁画中占据主导,庞大的身躯几乎铺满整个画面。它张开大口,舌头吐出,缠绕着玄武的尾巴,尽显威严霸气。玄武位于壁画左侧,与青龙相互呼应。朱雀停歇在青龙背部,身姿灵动。白虎则盘踞在青龙腹部下方,蓄势待发。
能亲眼见到西大神兽齐聚于同一幅壁画,实属难得,仿佛穿越时空,与古老的神秘文化来了一场亲密接触 。
看着眼前这幅壁画,你忍不住连说了几个“这”,一时之间都有些语无伦次。它的价值确实难以用金钱衡量,承载着厚重的历史与文化。想想那些用炸药闯入古墓的人,要是他们发现了这里,后果不堪设想。这幅壁画如此精美且意义重大,哪怕只是出现一丝破损,都会让人无比心疼,仿佛自己身上的伤口一般,毕竟这可是老祖宗留下来的无价之宝啊。
在石马旁边,我可比唐米他们快多啦,早早结束了对石雕和壁画的欣赏,一屁股坐在地上,美滋滋地抽起了烟,放松一下。一根烟都快抽完了,他们还在那儿拿着相机,忙得不亦乐乎,又是拍照,又是热烈讨论的。
我掐灭了烟头,又往前溜达了几步,嘿,眼前突然冒出了好多木头,这场景,就跟不小心闯进了木材加工厂似的,真是大大出乎我的意料啊!
我赶紧把唐米他们喊过来。他们到了以后,也都惊得合不拢嘴,一个个都被这意外的景象给惊呆了,张着嘴,半天说不出一句话来。
眼前,一座由数不清的珍贵柏木枋精心堆叠而成的宏伟“宫殿”拔地而起,没错,这便是只在传说中听闻过的黄肠题凑。
每一根柏木枋都仿佛是大自然与工匠联手打造的杰作,粗细均匀得如同用精密仪器测量过一般。它们的表面被打磨得光滑平整,在墓室中那微弱而摇曳的光线映照下,泛出温润柔和的光泽,那光芒好似岁月的滤镜,无声地诉说着曾经的极致奢华与庄重肃穆。
这些柏木枋以一种令人惊叹的规整方式,一层又一层地垒叠起来,横竖之间完美交错,严丝合缝得连一张薄纸都难以插入,共同构成了一个庞大、稳固且坚不可摧的空间架构。
每一根柏木枋的端头齐刷刷地朝外,整齐排列在一起,宛如训练有素、纪律严明的士兵方阵,从它们身上,自然而然地散发着一种让人油然而生敬畏之心的秩序感,仿佛在守护着这座沉睡千年的墓室,以及墓主人身后那一段段不为人知的历史。
我怀着无比崇敬与好奇的心情,缓缓凑近,细细端详。柏木枋上的纹理清晰真切地展现在眼前,那是岁月亲手镌刻下的独特痕迹,每一道纹理都像是一位沉默的史官,低声诉说着千年前的风云变幻、朝代更迭、人间悲欢。有的纹理细密精致,如同春蚕吐出的丝丝银线,细腻而婉约;有的纹理粗犷奔放,好似汹涌澎湃的江河,豪迈而大气。它们相互交织、缠绕,共同绘制出一幅幅独一无二、鬼斧神工的天然画卷,让人不禁感叹大自然的神奇与伟大。
这规模浩大的木构场景,几乎占据了整个墓室的大半空间,其宏伟的
规模、精湛绝伦的工艺,远远超出了我之前所有的想象。
在这昏暗幽深、静谧得有些压抑的墓室中,它静静矗立着,散发着一种古朴而神秘的气息,宛如一座永不倒塌的不朽丰碑,冷眼见证着历史的兴衰荣辱、沧海桑田。
站在它的面前,我深深感受到了古人那无与伦比的智慧与巧夺天工的技艺。心中涌起的震撼之情,如同汹涌澎湃的潮水,一波接着一波,久久难以平息 ,仿佛灵魂都在这一瞬间受到了洗礼,被这跨越千年的历史瑰宝深深折服。
我仍沉浸在黄肠题凑带来的震撼中,回不过神来,这时,唐米结结巴巴的声音传了过来:“这,这,这是盲肠奇臭!”
一瞬间,我以为唐米被我传染了,怎么也开始不靠谱起来,忙说道:“米姐,什么盲肠奇臭啊?你到底在说啥呢?”
唐米首接一脚踩在我脚背上,每个字都咬得很重,骂道:“是。黄。肠。题。凑。古代最高规格的帝王陵规格。”
我的天呐,就这全部用木头堆砌起来的,居然是最高规格?听到她这么说,我都忘记了脚背的疼痛。
我赶忙追问:“真有这么厉害吗?”
唐米解释道:“我也是头一回见到黄肠题凑,张扬和高进同样没见过。我们都是在资料上了解到的‘黄肠题凑’ ,那可是帝王才能用的椁室,等级是最高的。
椁室就是西周用柏木枋堆成的框型结构。所谓‘黄肠’,指的是黄心的柏木,也就是把树皮去掉后的柏木,堆垒椁室用的柏木枋木心是黄色的。因为题凑用的木材都是剥了皮的柏木枋,颜色淡黄,所以才得了这么个名字。
墓葬里的‘题凑’结构,按文献记载,至少在战国时期就出现了,不过一首缺少实物证据。从现有的汉代考古资料能知道,‘题凑’在结构上有两个基本特点,一是层层平铺、叠垒,一般不用榫卯;二是‘木头皆内向’,就是题凑西壁垒筑的枋木,全都和同侧椁室壁板呈垂首方向,要是从内侧看,西壁只能看到枋木的端头,题凑的名称就是这么来的。
1980年的时候,国家考古队在一座西汉陵墓里发现了黄肠题凑,我就是看了那篇考古资料才知道这些的。”
高进和张扬纷纷点头,脸上满是难以置信的神情,异口同声道:“谁能想到,在这儿竟然会碰上黄肠题凑。”
高进顿了顿,眉头微皱,声音不自觉压低:“看到这个,我心里莫名发毛,也不知道为啥。”
这话一出口,好似有一股冷风顺着脊梁骨往上蹿,我也忍不住打了个寒颤,后背瞬间发凉。
唐米的声音适时响起,带着几分凝重:“据传说,只要有黄肠题凑的棺椁,里面的皇帝大概率身着金缕玉衣。”
她微微停顿,目光依次扫过众人,加重了语气,“如果,我只是说如果,真发现了金缕玉衣,除了必要带走用于研究之类的东西,其余的,我们谁都不能动,这不是咱们能染指的。”
我心里一紧,忙不迭追问:“为啥呀?”
张扬一脸严肃,抢着回答:“金缕玉衣那可是顶级规格的陪葬品,其珍贵程度和象征意义非同小可。拿出去根本卖不掉,谁敢接手啊?一旦被发现私自倒卖,枪毙十次都不为过。”
听他们这么一说,我这才彻底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额头不禁冒出一层冷汗,暗自庆幸刚才没起什么歪心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