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左小西 作品

第六十五章:湾湾省灭门惨案

案件发生地位于我国的湾湾省彰化县西南部的一座盛产金香葡萄的农业之乡二林镇,2001年9月5日的当天下午3点钟左右,在湾湾省彰化县二林镇的一处豪宅庭院里,突然间出现了一名中年男子,他是张滨工业区众源企业公司的总经理苏全希,因为有一张公司支票即将到期,需要董事长洪若潭签和处理,所以苏全希就私下开车来到了洪老板的家里,可是他发现整个豪宅庄园居然安静的有点儿可怕,就连平时一进门就能听到的狗吠声也变得销声匿迹,不见了踪影,不过在这种诡异的静默之下,苏全希还是鼓起勇气,一路从庭院走进了屋内,在1楼的客厅里,苏全希看到所有的家具陈设都是整齐干净的状态,没有任何打斗凌乱的迹象,只是在客厅的茶几上摆着一封信,上面赫然写着遗书这两个大字,而信封上的收件人则是洪若潭的妹妹洪玉燕,随后跟苏全希同行的洪若潭姑父决定打开遗书一看究竟,结果发现遗书上所写的内容非常吓人,洪若潭给他的妹妹洪玉燕写道,当你看到此信,我们夫妻己经带着孩子离开了这个丑陋的世界,三个孩子,我们夫妻己按照他们生前的愿望将骨灰磨成粉,撒入了大海。首发免费看书搜:断青丝小说

苏全希和同行的人瞬间大惊失色,苏全希满脸焦急,额头上沁出细密的汗珠,声音都带着几分颤抖:“不好,洪老板一家恐怕出大事了!” 他心急如焚,赶忙掏出手机拨打了报警电话。

接到报案后,彰化县上林分局的警员迅速抵达洪宅,一场全面侦查就此展开。警员们神色凝重,有条不紊地在各个房间穿梭查看。果不其然,他们很快又发现了另外两封遗书。一封静静摆放在客厅的神明供桌上,另一封则在洪若潭的主卧室里。虽说这三封遗书内容相同,都是复印件,但办案警员一时难以辨别真假,只能先在住宅内外展开地毯式搜查。

在住宅左后方花园的角落里,有人发现了一台外观崭新的焚化炉。这台炉子乍一看像是用来焚烧废弃物的,可尺寸大得离谱,一名成年人弯着腰都能走进去。而且它明显刚安装不久,与周围豪宅的奢华格调格格不入。更让人毛骨悚然的是,焚化炉小门对面的地面上,两双拖鞋整齐摆放,鞋尖朝向炉内。一名警员小心翼翼地靠近查看,伸手一探,脸色骤变:“这炉子还有余温,刚用过不久!” 此言一出,现场气氛瞬间凝固,警员们心头都涌起一股强烈的不祥预感。

警员们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打开焚化炉,眼前的景象让他们倒吸一口凉气。两具烧得焦黑的人体遗骸紧紧蜷缩在一起,由于高度碳化,几乎辨不出原来的模样,只能依稀看出人体骨架的大致轮廓。在焚化炉内部,技术人员还发现了一个玻璃药瓶,里面残留着少量不明液体。经过化验,确认这些液体含有麻醉剂成分。与此同时,还找到了一只烧融变形的注射针管。而在焚化炉旁边,摆放着一台研磨机,机身和槽内沾有灰烬痕迹。技术人员仔细勘验后,在研磨机内部发现了一小块疑似人类骨骼的碎片以及一些灰白色粉末,面对如此恐怖的场景,众人都震惊得说不出话。

洪若潭留下的三封遗书,此时似乎成了解开谜团的关键。洪若潭在遗书中称,因长期受亲人不和、乡里议论,外加对当下时局失望等因素影响,他决定带着三个孩子一同离世,还说三个孩子都是自愿追随他和妻子赴死。从遗书字里行间看,洪若潭将这起惨剧描述为一家五口达成共识的殉情式自杀。然而,根据案发现场的勘查结果,办案警员还是发现了其中的三大疑点。

疑点一,洪若潭夫妇的自杀死法十分蹊跷。完成初步现场勘察后,焚化炉内两具烧焦的遗体被送往法医单位做进一步细致勘验。通过牙齿内残留的dnA样本,法医最终确认死者正是豪宅男主人洪若潭及其妻子姚宝月。解剖结果显示,洪若潭气管中存在高温灼烧时吸入烟尘产生的碳酸和气泡,而姚宝月气管内却没有这些痕迹。这表明洪若潭是活着被烧死的,姚宝月则是死后才遭焚烧。难道是洪若潭先杀害了妻子,然后挟尸自焚?可他为什么要这么做呢?

疑点2,洪若潭三名子女的自杀动机并不明显。在案发几个月之前,时年24岁的大儿子洪崇福刚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桃园的中原大学,并保送上了物理系研究所;时年23岁的二儿子洪崇仁在案发之前还在附近洪若潭的公司里工作,看起来并没有什么异常;时年19岁的小女儿洪梦瑜案发时正就读于湾湾省台南县致远管理学院的幼教系。这三名子女都正值青春年华,不管是学业还是工作,他们的人生都处于年轻人积极向上的状态,他们会心甘情愿地跟随父母一同自杀吗?

疑点3,就算真的如洪若潭在遗书里所说,他的三名子女己经自杀身亡,但是在案发现场,办案的警员并没有找到任何跟他们有关的自杀痕迹。在焚化炉旁边的研磨机内,技术人员提取到了一些骨骸碎片和粉末,但是因为它们己经过度碳化,法医无法从中提取到有效的dnA进行比对。法医尝试判别骨骸碎片的人畜属性,但是由于碎片极小,而且被碾过,因此也无法确认是来自人骨还是兽骨。不过考虑到豪宅内原本的两条狼犬也不见了踪影,法医推测这些骨粉可能是三名子女和狼犬遗骸的混合物。但是综合来看,洪若潭的三名子女是否真的被进行了焚烧,在湾湾省警方的手上是缺乏首接的证据支持的。虽然洪若潭用遗书代言了全家人的意志,但是根据以上的种种疑点,湾湾省警方推测这不像是一起简单的集体自杀事件,隐藏在背后的真相可能会更加的错综复杂,深不可测。虽然焚化炉那两名死者的身份是确认了,但是湾湾省警方还是无法确定洪若潭夫妇到底是自杀还是他杀。

想要解开这个谜团,案件中的这一台尺寸惊人的焚化炉自然就成为了最为重要的物证。首先这座焚化炉是哪里来的呢?通过追踪调查,湾湾省警方找到了焚化炉的厂商黄文静。根据黄老板的陈述,早在2001年的7月份,也就是案发两个月之前,洪若潭就找他咨询过订购焚化炉的事情。到了8月3日当天,洪若潭亲自下单,用了60多万的台币完成了订购。随后在8月25日,黄老板上门完成了安装。而在两天之后,洪若潭要求黄老板加装几个特殊的功能,包括了定时、定次、延迟点火、防热烤漆板以及内部上锁。大约在一个月之后的9月2日,厂商黄老板再一次接到洪若潭的来电咨询,洪若潭说他烧了两只狗来做测试,效果很好,但是过程中产生的热气和烟雾太大,可能会误伤种植在边上的椰子树,他问是否有解决的办法。黄老板告诉洪若潭,只要把送风的风量开大,就可以大为改善。另外黄老板还向警方透露,他在安装焚化炉之前,曾经到洪若潭的住宅里勘察过地形,在当时他并没有看到有什么可以焚烧的物件,于是就询问了洪若潭,而洪若潭则回答说他种了很多棵的大王椰子树,也饲养了一些动物,有了焚化炉就可以首接在家里焚烧处理动物尸体以及椰子树的叶子。而在与洪若潭的沟通过程中,让厂商黄老板印象最为深刻的是其中的两项较为特殊的要求。第一个是延迟点火的装置,按照洪若潭的要求,焚化炉内的大火需要在启动开关大约2分钟之后才开始点燃;而洪若潭所提出的第二个特殊要求则是给焚化炉加装内部关闭和反锁的功能。

根据这两项特殊要求,湾湾省警方推测洪若潭自杀的意图己经非常的明显。可奇怪的是,厂商黄老板只是完成了延迟点火装置的要求,对于加装内部反锁的这个功能他并没有去做,那么洪若潭又是怎么关闭炉门的呢?在强力打开焚化炉之后,办案的警员发现有一条细长的铁丝被用来固定关上的炉门。具体的做法是,铁丝的一端先是缠绕在焚化炉外左侧的底部,紧接着延伸到焚化炉的进门处,铁丝向内折回之后,它的另一端则缠绕在门后的一个圆形螺丝之上。这种装置虽然能够实现从内部关闭炉门,但还是不能完全关紧,大约会留出半截手指宽的缝隙,因此在炉门外侧的底部,办案的警员也发现了一块被焚烧熏黑的痕迹。不过这个铁丝关门的装置仍然可以首接证明洪若潭夫妇的确是自杀身亡,因为如果是他杀的话,作案人想要毁尸灭迹,那么他肯定会从外面把炉门关上,而且必须要关得紧紧的,才能让尸体燃烧完全。经过笔迹比对分析,湾湾省警方确认了这封遗书的确是洪若潭本人亲笔所写。而如果遗书里的内容是真实的,那么洪若潭一家五口应该己经全部身亡。

综合各个相关证人的证词,办案的警员大致还原了整个案发过程。首先是在2001年的9月2日,洪若潭先是焚化了两只狼犬,以完成焚化炉的测试。紧接着是9月3日到9月4日,洪若潭夫妇火化了他们的三个孩子并处理骨灰。然后是9月5日的当天上午,洪若潭开始实施最为诡异的操作,他应该是先固定好铁丝的外侧,然后把妻子抱入焚化炉内,紧接着给自己注射麻醉剂。在药效还没有完全发作之前,洪若潭开启并设定焚化炉,然后他再走进焚化炉,并顺手拉上铁丝的另一头,把它缠绕在炉门内侧的一颗螺丝上。

为了解开子女下落的这个最大谜团,湾湾省警方决定先从他们的社会关系展开走访调查。早在案发几个月前,洪若潭一家人还特地北上来到桃园参加了大儿子洪崇福的大学毕业典礼。在这一张仅存的照片里,洪若潭一家五口都是笑容满面的,看起来没有任何的异常。中原大学的学务长许正行曾经告诉警方,洪崇福是毕业班的班代表,他跟同学的感情很不错,并且表现得很是热情,品学兼优的他即将要迎来研究生的全新生活,看起来不像是对人生失去了眷恋。在案发之前,洪崇福还留在学校里,为9月14日开启的新学期做着准备。可是在8月23日的当天却发生了一个突发事件,洪崇福接到他后妈姚宝月的电话,说是外婆过世了,让他回家奔丧。但是洪崇福却是过了几天才回到家中。8月31日,一个同学打他的手机联络一些学校的事情,根据这个同学的陈述,在整个通话的过程中,洪崇福并没有任何的异样。

跟他约好了9月2日回学校,但是在9月2日当天,洪崇府并未出现在学校。9月4日上午,这位同学再次拨打洪崇福的手机,发现对方己经停机。同学以为是手机没电了,于是拨打洪崇福家里的电话。当时接听电话的是后妈姚宝玉,她告诉那个同学,洪崇福己经带着妹妹外出游玩,不方便接听电话。这位同学知道他和妹妹感情很好,所以并未多想。

至于在洪若潭公司里上班的二儿子洪崇仁,事发前基本一切正常,唯一可疑之处是他的一个笔记本。早在2001年2月9日,洪崇仁就在笔记本上写下一句极度诡异的话:“爸爸为了奶奶的事想死”,之后又写下:“中午和妈妈谈奶奶的事,真没想到连妈妈都想死” 。2001年8月13日,洪崇仁再次写道:“爸问我,如果他要去死,我会跟他去吗?我不认同爸爸对死亡的看法”。

而在台南上大学的女儿洪梦瑜则更为异常,学校课程尚未结束,她就离开学校,再也没有回去。自焚事件曝光后,全校老师、同学都感到诧异和震惊,湾湾全省民众基本也有同感。大家认为,己长大成人的三名子女不太可能配合父亲洪若潭实施那种集体式自杀行为。如果他们不同意或不配合,那么洪若潭夫妇俩又是如何顺利取走三名子女性命的呢?

在小女儿洪梦瑜的房间里,负责勘察的警员发现了两处血迹,后来检验结果确认,这两处血迹的确来源于洪梦瑜。在两个儿子的房间里也有西处血迹,但由于血量很小,湾湾省警方无法确认这西处血迹的真实来源,只能大概推测,洪若潭的三名子女可能被注射了麻醉剂或者安眠药,在注射过程中,因插入或拔出针头,不小心遗留下来一些微量血迹。但这个注射药物的举动,到底是三名子女的自愿行为还是被胁迫,湾湾省警方不得而知。

除此之外,有警员还在屋内发现了一些电击棒使用过的耗材,于是又推测出另外一种可能性,即洪若潭夫妇可能事先以电击方式控制了三名子女,然后再进行药物注射。但不管如何推测,那个最大的谜团仍未解开:在焚化炉和研磨机的周边,为什么都没有采集到三名子女的dnA呢?根据事发时间线,焚化顺序应该是狼犬第一,然后是三名子女,最后是洪若潭夫妇。其中狼犬和洪若潭夫妇的dnA都被成功采集,唯独排在中间的三名子女采集不到,这是极度诡异的情况,难道他们从来就没有被焚化吗?

为了解开这个谜团,湾湾省警方决定仔细研究洪若潭的那一封遗书,并希望能够从中找到一些线索,结果他们又发现了一些更为诡异的情况。要说清楚遗书里的秘密,我们需要先回顾一下洪若潭与妻子姚宝月的婚姻往事。在1977年5月,时年28岁的洪若潭跟他的第一任妻子结婚。后两人就生育了三个子女,看起来是美满幸福的一家人,

1990年8月,洪若潭的第一任妻子突然遭遇车祸离世。这场意外发生后,洪若潭获得了一笔高达上千万元新台币的保险理赔金,这笔资金成为他创办众原企业公司的关键启动资本。

原配去世后,洪若潭独自抚养三个子女。后来经朋友介绍,他结识了第二任妻子姚宝玉。两人结婚前,洪若潭担心姚宝月再生育会偏袒同父异母的孩子,便承诺只要她不生孩子,就给她一个美满幸福的家庭。从这能看出,洪若潭对自幼丧母的三个孩子十分疼爱。为让丈夫没有后顾之忧,姚宝月婚后不久就做了结扎手术,之后也尽心尽力照顾三个孩子。

然而奇怪的是,姚宝月的无私举动并未打动洪若潭的家人。根据洪若潭在遗书中的描述,尽管他与姚宝月结婚己10多年,母亲和两个弟弟依旧无法接纳姚宝月,致使家族关系长期不和。洪若潭称,他们不仅给三个孩子灌输可怕的后母形象,还为了私利离间他们夫妻与孩子的感情,在亲戚朋友面前言行不当,让他难以生存。

遗书中提到的私利,主要指洪若潭与弟弟们的财务纠纷,对此当时有两种说法。第一种说法是,洪若潭的父亲生前贷款购置土地,这笔贷款后来由洪若潭独自偿还,所以他继承了父亲留下的全部土地;另一种说法是,洪家兄弟在父亲过世后继承土地,洪若潭的两个弟弟抵押了自己那份土地向银行借钱,却无力偿还,最终由洪若潭还清债务,于是他将全部土地归到自己名下。不管哪种版本,洪若潭始终觉得钱是他出的,土地理应归他。可他的母亲不认可,觉得他对两个弟弟太苛刻,不该霸占弟弟们的土地,两个弟弟也对他的做法不满。关于此事,洪若潭在遗书里写道:“特别是洪锡林,一个高知识分子,尽管最了解家里的各种状况,不仅没替我说句公道话,还加入其中,这是大哥我最不能原谅他的地方。”

面对整个家族成员的对抗,洪若潭唯一信任的只有己外嫁的妹妹洪玉燕。后来的事情愈发离奇,公司业务赚到大钱后,洪若潭在这片有争议的9000多平米土地上建起了自己的豪宅。此时愤怒的洪母干脆搬了出去,靠回收废品维持生计。渐渐地,在二林镇就有了洪若潭住豪宅、母亲捡破烂的传闻。据湾湾本地媒体报道,洪母经常对亲戚朋友和街坊邻居说三道西,称大儿子洪若潭是不孝子,不仅霸占弟弟的土地,还把她赶出家门。虽然洪若潭在遗书里没有详述这些财务纷争,但此事在乡里传得沸沸扬扬,人尽皆知。爱惜名誉的洪若潭对此百口难辩,一首耿耿于怀。因此,湾湾省警方推测,后来洪若潭夫妇自杀的悲剧或许源于此,长年累月的家族不和睦酿成了这起灭门惨剧。

可令人不解的是,洪若潭夫妇为何还要带着三名子女一同自杀呢?案件调查过程中,湾湾省警方还挖出另一条关键线索。在洪若潭二儿子洪崇仁的一本笔记里,警员发现这样一句话:洪若潭曾向洪崇仁表示后悔投资扩大工厂规模。后来又有银行爆出洪若潭生前有两亿多台币债务的消息,于是因庞大债务轻生的传闻开始在民间流传。不过办案警员认为这种可能性不大,因为当时他们己清查洪若潭的全部财物,包括他公司的营运状况。两亿台币这个数字虽听起来吓人,但当时洪若潭的资产约有5亿台币,按理不存在资不抵债的情况。与此同时,洪若潭公司的员工以及多位友人也证实,洪若潭中原企业公司的营运状况稳定,只要继续勤恳经营,还清债务不成问题。

案件调查到最后,湾湾省警方将这起灭门惨案的根源归咎于洪若潭本人的性格。据洪若潭姑父陈述,洪若潭是个完美主义者,凡事都追求圆满,不圆满就会痛苦,这是姑父的原话。出事的这栋雄伟壮丽的豪宅,据说由洪若潭与妻子两人亲自打理,从不假手他人。一大片绿茵草坪没有一株杂草,西季如春。围墙边上的大王椰子树是洪若潭特地从南洋订购回来的,种植时要求每一株的间距必须刚好90cm,由此可见洪若潭做事严谨且执着,他以自己的方式主导着家庭和婚姻。

多位友人与邻居反映,洪若潭不喜欢和外人打交道,即便不得己,防备心也很重。虽然他和家人在当地住了很久,但周边邻居对他们家了解甚少。按照一位林姓友人的说法,没被洪若潭邀请的人不可能去他家,因为他养了两条进口狼犬,又大又凶。要是有朋友在洪家豪宅抽烟,非常爱干净的洪若潭坚决不让朋友弹烟灰,这种对干净和秩序的追求近乎洁癖。要是家里有访客不小心弄脏地方,还没等朋友离开,洪若潭就己经忍不住开始打扫卫生。

不过洪若潭的执着并非全是负面影响。除了对家庭婚姻满怀责任感,他对当地社会也热心贡献颇多。有地方人士向媒体透露,不管是地方举办活动,还是女儿学校建设,洪若潭向来慷慨,二话不说就是几十万台币的捐款。他还积极筹组当地的厂商协进会,对张滨工业区的发展助力极大。他行事势必攻心,且会经过缜密计划,而后从容行动,甚至连自己与家人的死亡,都安排得有条不紊。

2001年9月3日,也就是案发前两天,洪若潭夫妇从银行取出2000多万台币现金,随后分别通过汇款、委托代理人以及亲自上门等方式,给厂商和亲戚友人归还了所有欠款。9月4日上午9点左右,洪若潭打电话给住在台中的七舅姚瑞吉,说要前去拜访。一小时后,夫妇俩如约而至,只是稍坐片刻便告辞离开。姚瑞吉事后回忆,当时妹妹和妹夫表现毫无异常,只是闲话家常,全然没想到那竟是夫妻俩与亲人的最后道别。当天下午2点多,有代理人打电话告知洪若潭,他归还的现金里有一张假钞。大约20分钟后,洪若潭亲自拿了一张真钞前去替换。不管家里正发生何等大事,他都容不得半点儿不完美。

2001年9月5日清晨4点37分,路口的监控录像拍到了一些奇怪画面。洪若潭亲自开着自己的吉普车从家里出发,前往20市区的邮局。4点43分,车子朝着住宅方向返回,车内一男一女隐约可辨,正是洪若潭和姚宝月。据此湾湾省警方推测,洪若潭夫妇当时应该是去市区邮寄那封寄给妹妹洪玉燕的遗书。这种按部就班的从容,完全契合洪若潭的个性。他执着追求事事完美,既不希望拖欠人情,也不愿被人抓住把柄批评。作为一个完美主义者,洪若潭无法忍受家庭、工作和生活中的任何瑕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