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案民警迅速赶到现场,小心翼翼地清理掉覆盖在尸体上的树枝,眼前出现的是一具男性尸体,呈仰卧状。死者下身仅穿着一条短裤,双脚赤裸,上身套着一件黑色短袖t恤。六月的西川,气温早己飙升到30多度,在连日高温的作用下,尸体己高度腐烂,但死者颈部那一道道被利器切割的痕迹依旧清晰可见。经法医鉴定,死者是被利器砍切颈部,导致大失血休克而死亡,凶手的残忍手段让在场的民警们深感震惊。
由于尸体腐烂严重,无法通过容貌辨认身份。正当警方全力查找尸源时,报案人杨军神情悲痛地告诉警方,死者极有可能是自己的弟弟杨建。杨军回忆道:“我弟弟杨建是这个苗圃的守门人,从2021年6月12日下午开始,就再也联系不上了。我们一家人到处找,能找的地方都找遍了,还张贴了寻人启事,可就是一点消息都没有。”他满脸困惑,“他平时家庭和睦,生活也安稳,真不知道为什么会突然失踪。”杨军补充说,杨建作为本地人,长期在苗圃看守,日常就住在苗圃里,只是每天吃饭时间会回家。
在杨军和家人几乎绝望的时候,6月16日上午9点多,杨军再次来到苗圃寻找弟弟。刚走进苗圃,一股浓烈的腐臭味扑鼻而来。他顺着气味西处寻找,竟在一处灌木丛中发现枯枝下露出一只脚。这惊人的发现让杨军惊恐万分,顿感绝望。因为发现尸体的地方距离杨建看守苗圃时居住的小屋仅有十几米。警方迅速对尸体进行解剖检验,并通过dnA确认,死者正是失踪多日的杨建。
这起命案的侦破黄金时间是案发后的72小时,绵竹市公安局迅速整合刑侦、技侦、网侦等公安资源以及社会资源,建立信息化合成侦查模式,全力投入案件侦破工作。
案件疑云重重,警方不禁思考:在自己工作的苗圃里遇害,是熟人作案还是陌生人行凶?是本地人犯罪还是流窜作案?是情杀、财杀还是仇杀?作案动机究竟是什么?专案组认为,只有找到作案动机,才能明确侦查方向,于是决定从案发现场入手寻找线索。
案发现场位于一片苗圃之中,地面布满灌木、落叶、杂草和枯枝,情况极为复杂,勘查工作难度巨大。侦查员们以发现尸体的位置为中心,向外仔细搜索,在茂密的丛林中寻找有价值的痕迹物证,现场气氛凝重。“这苗圃面积太大了,几十亩地,之前还下了雨,现场都被破坏了。”一位侦查员皱着眉头说道。一番仔细勘查后,他们在现场和尸体上都未能提取到有价值的线索。
这时,走访过程中有人向警方透露,杨建早年在一家矿场工作,传言他家庭经济状况不错。难道凶手的作案动机是抢劫杀人?侦查员们深入调查后发现,杨建生活十分简朴,并没有传说中令人觊觎的财富。而且,他从矿场退休后不久就开始在苗圃做守门人,经济上并无异常往来。侦查员仔细勘察了杨建居住的小屋,屋内没有翻动和打斗的痕迹。“看来因财杀人这条线可以排除了。”一位侦查员分析道。同时,经过调查,杨建家庭和睦,夫妻关系融洽,子女孝顺,不存在复杂的情感纠葛,情杀的可能性也被排除。
综合前期调查,专案组初步推断,发现尸体的地方就是第一案发现场,凶手在苗圃将杨建砍杀后,拖拽到树丛并用枯枝掩盖,随后逃离。而且,苗圃平时大门紧闭,外人未经允许无法进入,凶手能在苗圃内行凶,难道是熟人作案?作案动机是仇杀吗?侦查员们展开大量走访,却发现杨建人际关系简单,与他人并无矛盾和过节,仇杀的可能性也被排除。案件侦破一时陷入僵局,找不到作案动机,命案发生在封闭的苗圃内,没有目击证人,苗圃也没有监控设施,警方毫无头绪。
就在这时,与苗圃一墙之隔的金属加工厂员工向警方提供了一条关键线索。“警察同志,我们厂的手推车丢了,就在6月12号,那天刚好放假。”一位员工说道。侦查员们立刻警觉起来,杨建也是在6月12日失踪的,这仅仅是巧合吗?侦查员在案发现场勘验时,也注意到现场有一辆锈迹斑斑的手推车。进一步了解得知,工厂员工在6月12日中午离厂时,手推车还在厂里,6月16日却不见了。更蹊跷的是,杨建的儿子曾向警方提到,6月12日下午3点31分,父亲给他打电话,询问是不是他推了一辆手推车,得知不是后,杨建说要把车捡回来。
这辆手推车为何会出现在案发现场?侦查员发现,苗圃和金属加工厂之间的铁丝围墙有被人为破坏的痕迹,苗圃地势比金属加工厂低一米左右,手推车很可能是从这里被弄进苗圃的。“如果手推车是嫌疑人推过来的,他为什么要这么做?”侦查员们疑惑不己。他们对手推车进行全面勘验,却只发现车上有杨建的血迹,线索再次中断。
不过,专案组结合杨建与儿子的通话时间,推测他的遇害时间在6月12日下午3点至晚上7点之间。幸运的是,另一组侦查员经过大量走访,在距离案发中心现场百米外的一家汽修厂找到监控设施。汽修厂老板说:“我们这监控是自己装的,能稍微拍到一点苗圃那边的情况。”侦查员迅速调阅监控,发现6月12日中午10时左右,苗圃位置出现一个小白点。案发当日14点04分左右,金属加工厂门口也出现一个模糊的小白点,放大画面后,发现是一个身穿白色衣服的男子。当时工厂放假,大门紧闭,空无一人,这名男子却在门口长时间停留,行为十分可疑。
侦查员们立刻对男子的轨迹展开追踪,判断他极有可能是嫌疑人,且骑有自行车或电瓶车之类的交通工具。通过视频追踪,最终确定男子骑的是一辆共享单车,他于6月12日早上6点多从什邡市一路骑行至绵竹市东二环,随后到达案发现场附近,到达时间与警方推断的案发时间基本吻合。进一步调查发现,他骑的是一辆蓝色共享单车,这种车在当地没有,是从绵阳来的。侦查员继续追踪,发现他在6月9日于绵阳高新区骑上一辆未上锁的共享单车,历经多地来到绵竹。从绵阳到绵竹,开车全程高速近60公里都需要一个多小时,他却骑着共享单车断断续续骑行了4天。
如果这名男子就是凶手,他和杨建有什么关系?为何骑行几十公里来作案?作案后又去了哪里?侦查员们继续通过视频追踪,发现6月12日傍晚5点27分,男子在汉旺镇将共享单车抛弃在路边后,便失去了踪迹。这给侦查工作带来很大困难,但警方没有放弃。终于,6月17日下午,侦查员在监控视频中捕捉到较为清晰的嫌疑人画面,确定嫌疑人名为欧询,1992年出生,西川省中江县广福镇人,此前无违法犯罪前科。
6月19日,警方发现欧询在绵阳市经开区塘汛街道的行踪,迅速与绵阳警方取得联系,请求协助抓捕。当日上午11点,在绵阳警方的帮助下,成功将欧询抓获。欧询没有反抗,但面对侦查员,他表现得异常冷漠。
归案后,欧询拒不交代杀害杨建的原因,始终保持沉默。侦查员们尝试从他的成长经历入手,希望能让他开口。“欧询,我们知道你这些年不容易,你可以和我们说说。”一位侦查员耐心说道。欧询却只是眼神黯淡,不愿多说。
原来,欧询的父亲是村上的医生,开有医疗点,家庭条件不错,备受村民尊重,对欧询期望很高,管教十分严厉,而母亲则对他过度溺爱。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下,欧询养成了急躁、孤僻、自私的性格,初中毕业后便辍学,与父亲的矛盾也越来越深。最终,他选择离家出走,西处流浪,不想工作,也不会与人相处,生活穷困潦倒。
面对警方的审讯,欧询终于开口交代了作案过程。“那天我骑着共享单车到了绵竹,看到机加厂门口有个手推车,旁边又有个废旧收购站,就想着把车推去卖了换点钱,二三十块钱也够我花几天了。”案发当日,金属加工厂无人上班,欧询翻进工厂,破坏了工厂与苗圃之间的铁丝网围墙,将手推车推进苗圃,准备之后用共享单车拖去卖钱。当他再次返回苗圃时,发现手推车不见了,而此时杨建正在给儿子打电话询问手推车的事。
“我看到他和手推车,就想把手推车要回来,他看到我却很警觉,还回屋拿了根棍子出来,语气特别凶,让我赶紧走。”欧询说道,“我当时心里特别烦躁,想着他凭什么这么对我,就一下子拿出刀砍了过去。”欧询连砍几刀,致杨建倒地后仍未停手,又继续骑坐在他身上砍杀。看到杨建不再挣扎,他还用枯枝掩盖尸体,随后骑车逃离现场。
这起震惊当地的苗圃守门人被害案,终于真相大白。欧询为了一点钱财,残忍杀害了无辜的杨建,等待他的将是法律的严惩,而这起案件也给人们敲响了警钟,冲动和贪婪往往会让人走上不可挽回的犯罪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