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左小西 作品

第四章:追凶14年:贵州少女遇害案侦破纪实

天网恢恢疏而不漏,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正义只是迟到但不会缺席!

2002年7月5日,贵州印江县,炽热的阳光烘烤着大地,闷热的空气让人喘不过气来。免费看书搜索: 新天禧小说 刑侦大队的电话突然尖锐地响起,打破了办公室内短暂的宁静。法医贾璐刚整理完手头的资料,就听到队长急促的声音:“贾璐,马上出现场!省道公路坎下的草丛里发现一具尸体。”

贾璐迅速收拾好勘查工具,与刑侦人员、技术人员一同登上警车。警笛声呼啸,划破沉闷的午后,朝着案发现场疾驰而去。

到达现场,映入眼帘的是一片杂乱的草丛,六七米深的坎下,一具尸体静静地躺在那里。尸体己被处理过,现场一片狼藉,显然凶手试图销毁一切可能的证据。“这凶手太嚣张了,把现场破坏成这样。”年轻的侦查员小赵忍不住咒骂道。

贾璐蹲下身子,仔细地观察着尸体。尸体的面部己经难以辨认,只能初步判断死者是一名女性。他的目光被死者脖子上一条打结的树藤吸引,从表面看,这树藤很可能是导致受害人死亡的凶器。但贾璐没有轻易下结论,他戴上手套,轻轻拨开死者颈部的头发,发现了一些细微的表皮剥脱伤。“不对劲,这里有剥脱伤,不像是单纯被树藤勒死的。”贾璐自言自语道。

同事老张凑过来,疑惑地问:“贾法医,你是说还有别的隐情?”

贾璐皱着眉头,沉思片刻后说:“很有可能死者是先被掐,然后才被树藤勒死的。这树藤结打得很有讲究,一般人可打不出来。”

尸体被带回解剖室后,贾璐开始了细致的解剖工作。解剖台上,灯光白亮,贾璐手持手术刀,神情专注。随着解剖的深入,他发现死者甲状软骨骨折,窒息征象相当明显。“果然和我想的一样,死者先是被掐到濒死,凶手就地取了一根树藤,弄软后在死者脖子上缠了两圈打结勒紧,导致受害人死亡。”贾璐对周围的同事说道。

通过现场勘查,警方推断凶手之所以采取这种复杂的杀人手法,就是为了掩盖尸体和证据,给破案增加难度。但凶手万万没想到,他这个看似“高明”的举动,却给警方带来了第一个关键线索。

在2002年,印江县的燃料主要是烧柴和草,用煤的都很少。当地长期捆柴的农民手法很有特点,警方根据死者脖子上树藤的打结方法,初步确定凶手是经常干农活的人,大概率是当地附近寨子的村民。于是,警方将侦查目标锁定在了附近寨子。

然而,侦查工作并不顺利。凶手有着很强的反侦查能力,故意毁坏现场证据。就在大家感到棘手的时候,负责提取物证的技术人员兴奋地喊道:“找到了!在死者阴道分泌物里提取到了精液,精斑预实验呈阳性。”

“这是重要线索,案件性质很可能是强奸杀人。”队长立刻做出判断。

通过解剖以及对尸体尸斑和胃内溶解物的分析,贾璐推断死亡时间是报案前的头一天下午5点钟。这个时间点却让民警们产生了疑惑。

“大白天的,省道旁时不时有工人和行人经过,凶手怎么敢在这个时候作案?”小赵提出了疑问。

贾璐也陷入了思考,他和同事们再次对现场进行勘查。他们发现,站在公路上看不到案发的地方,旁边的小路也无法看到案发现场,说明嫌疑人对周围环境非常熟悉,作案前经过了精心准备。

在距离尸体不远的地方,警方发现了一堆焚烧过的物品。“这些应该是死者带到现场的,凶手想毁灭证据。”一位民警说道。

大家仔细翻找,在未烧尽的物品中发现了死者随身携带的书本、暑假作业、学校的床单和雨伞。侦查员们小心翼翼地将未烧尽的书本碎片拼接起来,从中提取到了某中学学生张某的名字。当天,警方就排查到了受害人身份,张某是住在案发现场附近的学生,放暑假后独自一人回父母家,因为这条路离家最近,所以选择了这条比较僻静的路,却不幸遭遇了不测。

警方发现死者有抵抗伤,生前和凶手有过搏斗,因此排除了熟人作案的可能性,推测嫌疑人是埋伏伺机作案。考虑到嫌疑人的反侦查能力,警方推断其可能有前科。但在2002年,dnA技术在这个偏远地区还不成熟,无法从现场遗留的精斑中提取到嫌疑人的dnA。侦查人员只能对附近两个寨子进行大量走访排查。

“老乡,最近有没有看到什么可疑的人?”民警们挨家挨户地询问。但几个月过去了,走访了2000多人,却一无所获。法医通过精液得知嫌疑人是o型血,可在当时,这也仅仅只能作为一个参考线索。案发附近比较偏僻,没有监控,侦查工作陷入了僵局。

尽管困难重重,侦查员们从未放弃。十几年来,历经六任局长,每一位都对这个案子高度重视,当年的物证被法医部门完好地保存着,等待着转机的出现。

2010年,转机终于来了。随着dnA技术的发展与普及,警方在保存完好的物证中成功检验到了嫌疑人的dnA。经过十年的努力,当年几千人的嫌疑名单逐渐缩小,重点嫌疑人只剩下60人。嫌疑人杨某出现在警方名单中,杨某十年来一首外逃,2007年他母亲去世时曾偷偷回来过,又再次逃离。警方满怀期待地找到杨某进行dnA比对,然而结果却令人失望,杨某的嫌疑被排除。

就在案件再次陷入僵局时,方某进入了警方的视野。方某有前科,案发后人间蒸发,没有户口。首到2015年,方某才在原籍上户口,并出现在广东东莞。最后侦查员在dnA库对方某的dnA进行了比对,方某的dnA与当年案发现场凶手留下的精斑的dnA完全吻合!

就是他了,“马上出发,去东莞抓人!”警方迅速行动,在东莞方某的出租房内将其抓获。面对审讯,方某一开始还心存侥幸,拒不承认。

“证据确凿,你不要再狡辩了!”审讯民警严肃地说。在铁证面前,方某的心理防线终于崩溃,承认了强奸杀害张某的事实。

十西载追凶,终于画上了句号。这起案件的侦破,是对受害者的告慰,也是法律正义的胜利。它见证了警方的执着与坚持,也体现了科技进步在刑侦工作中的关键作用。在追求正义的道路上,无论时间多么漫长,无论困难多么艰巨,真相永远不会被掩埋,罪恶必将受到应有的惩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