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86章 安顿选村

钱素素他们一路逃荒,身上衣服穿的都是对不好的。首发免费看书搜:有书楼

特别是来了燕州如此寒冷的地界,穿的更加严实,身上还有裹着棉被的一看就很狼狈穷困。

他们以为这里的官兵也会像京城那样,瞧不起他们,没想到城门下把手的士兵,没有半点瞧不起人的意思,反而热心的告诉他们府衙往哪边走。

钱二柱受宠若惊,顺着他们指的方向走去,路上没忍住跟身边人聊道。

“燕州的官兵人还怪好嘞,比京城那些眼睛长在头顶的人好多了,还热心肠。”

钱素素赞同点头,这里虽然没京城繁华,但民风还是不错。

他们 进到城里面,看见不少走街串巷的商贩,看见他们这群一看就是流民的队伍,眼里没有鄙夷,反而热心的告诉府衙在哪。

一行人顺着指路的方向找到府衙,进到里面,衙役看见有流民来,翻出账册子准备登记造册。

“你们是哪来的?户籍拿出来。”

钱素素等人拿出户籍,她把徐舟声临走时留下的令牌和户籍一并拿出来,放到衙役面前。

看见这块令牌,衙役谨慎拿起来端详,见是真的,他身子下意识坐的笔首,笑脸相迎。

“原来是你们啊,我等了你们好久了,给你们批的地方一早准备好了,一共有两个村,你们看看想选哪里。”

上头人吩咐过,若有拿着徐将军令牌的人来,一定要好好安排他们,不可怠慢。

虽不知道他们跟徐将军是什么关系,但既然县令都亲嘱咐了, 徐将军跟这群人肯定关系匪浅,他得好好关照才是。

钱素素钱大川两人对视一眼,没想到竟然还能选去哪,他们还以为分到哪个村好是哪个村了,徐舟声的令牌如此厉害,是他们没想到的。

几人拿起土地分布图,衙役指着两处地方,给他们介绍。

“张家村和李家村都可以选,两个村都是最好的地界,周围土地多,民风好,没有乌七八糟的事,你们看看想住哪。”

钱素素看着周围的山貌,的确不错。

两处都西面环山,背靠唯一的一条河流,燕州河很少,能挨着河边上的人己经是很好的地界了。

两处村子离市集也近,是很好的安顿住所。

钱素素看向衙役询问细节,“请问官爷,这两个村现在是都有村民吗?”

衙役想了想,回道: “张家村有十几户人口,李家村没人,这村是新建的,就为了收留难民用的,不过我建议你们还是选张家村,张家村的肥田多,李家村之前就是荒地,田地没开垦过,不好耕种,地方大也没用啊。”

钱素素几人开始商量,大部分人是想去张家村的。

毕竟他们以后要靠种地生活,开垦过的土地方便,没种过粮食的土地,谁知道里面有什么问题,万一是种不出粮食咋整,他们以后还咋生活。

讨论了半刻钟,还没说出个结果出来,种地的都想去张家村,没种过的都想去李家村。

大伙拿不定主意,询问钱素素的想法,“咱们还是听听素素的吧,咱得跟她走。”

“对,我家也是要跟着素素走的。”

“素素,你说,你想去哪。”

钱素素沉默良久,斟酌着开口道:“这两个村都满足咱们在一块的需求,唯一要考虑的就是村里有人没人,土地够不够大,要是能选,我肯定是选村里没有外人的李家村。”

他们一路遇到那么多事,好不容易安顿下来,不想再跟陌生人磨合浪费时间。

她的意向是李家村,庄老太太他们肯定是跟着她走的。

但老太太种了一辈子地,对去还没开垦过的土地扎根,有些抗拒。

“素素,你要不再想想吧,咱虽然现在手头宽裕了,可总有花完的一天,咱就是老百姓,还是踏踏实实种地最踏实。”

钱素素理解她的想法,她和他们终究不是一个时空的人,成长环境不一样,想法肯定也不一样,但她有把握说服他们。

“姥姥您说的对,确实不能正坐吃山空,可我以后是不打算一辈子种地的,我想自己做生意,把咱们村一起带动起来,做成风景旅游胜地,到时候所有人不用种地也能养活自己。”

这时代绝大部分人都在种地,不差她一个,她不想那么累,想活的更有奔头一点。

她描摹的未来太过美好,不少人都心动了,秉承着对她的一贯信任,大伙决定跟着她一起去李家村。

阔红海做了一辈子生意,肯定是不会种地的,想到把一个村都弄成那种集市村,他就期待的不行,从一开始就赞同她去李家村。

徐舟声的兵自然听钱素素安排,杜家人沉默良久,也决定跟着钱素素走。

听着他们的讨论 ,还想把一整个村都弄成集市,衙役觉得他们在天方夜谭,这话还是从一个小姑娘的嘴里说出来的,就己经够诡异了。

他们从老到小孩都听她的,更加让人摸不着头脑,觉得他们真是疯了。

心里这么想,但嘴上不能这么说,他们毕竟是徐将军的人,他不敢说风凉话。

“各位,真的选好了吗?真的要去李家村,我劝你们还是多考虑考虑吧。”

钱素素声音坚定,不容忍拒绝,“想好了,就去李家村,麻烦官爷帮我们做登记落户,既然村里只有我们,那是不是要在我们里面选里正啊?”

见他们如此决绝,衙役也不再劝,按流程走。

“是要选里正,鉴于你们刚到此,还不熟悉,我会介绍隔壁村的里正给你们,让他带着你们熟悉这里,里正的人选你们自己定一个吧,日后若干的不好,会重新选择。”

原本大伙是想让钱素素当里正的,但她坚决反对。

逃荒路上她照顾大伙的情分,总有用光的一天,自己现在还没做出成绩,让她一个小姑家当一村里正,恐不能服众,就算嘴上不说,有些人心里肯定不会愿意。

她一口回绝,坚决不当。

见她拒绝的干脆,大伙也没办法,只能重新选择。

里正一般要年纪大的,德高望重的,能服众的。

选来选去,最后当选的竟然是庄老太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