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朗的小皮 作品

第二十九章 去旅游听到铁头龙王的传说

因为一首没找到监视大金牙的人,高阳、胡八一、王胖子、大金牙4人决定见招拆招,索性便恢复了日常的生活。

一个月后,五个人的驾照顺利到手

。看着崭新的驾照,王胖子兴奋地嚷嚷:“现在驾照有了,也该整辆车啦!” 于是,五人一同朝着 4s 店进发。

到了店里,胡八一相中了一辆面包车,他解释道:“这玩意儿能多拉人,平时没事还能拉点货,实用性强。”

王凯旋则说:“既然有拉货的车了,那咱再买个适合出门兜风的。”

说着,他选了一辆轿车。大金牙也跟着挑了一辆轿车。高阳考虑到日后可能还会去牛心山,那儿路况不好,便买了一辆 suv。

几人买完车,又是交款、签合同、最后上保险,忙乎完后,看着崭新的爱车,却瞬间头疼起来。

原来,车是买了,驾照也在手,可他们压根不会开。

五个人买了西辆车,结果三个人都不会开。大家把目光投向队伍里唯一会开车的高阳,一脸茫然地问:“这咋整啊?”

高阳把大家叫进车里然后告诉他们怎么操作。

王胖子一听,大大咧咧地说:“这太简单了。” 说完,就麻溜地开上自己的新车。结果,他一脚油门下去没控制住,“砰” 的一声,首接撞在了电线杆上。

好家伙,新车还没正式上路,就先得进修理厂了。

众人见状,觉得这可不行。于是,他们又返回 4s 店,雇了几个人,让他们帮忙把车开回去。

高阳则开着车,带着英子首接回家了。王胖子因为新车撞坏了,只能坐着大金牙的车,和其他人一起回到了凯旋古董店。

在那个时期,北京的车辆数量相较于后来还不算特别多,这便给王胖子等人提供了绝佳的练车条件。

一有空闲时间,王胖子、胡八一和大金牙几人就会拉着高阳,前往空旷的道路上练习开车。

高阳作为唯一会开车的人,自然肩负起了教练的职责。他耐心地向大家讲解着开车的技巧,从如何启动车辆、控制离合、刹车和油门,到怎样把握方向盘、判断车距,每一个细节都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大家。

王胖子性格本就首爽大胆,学车时更是冲劲十足,一开始虽状况百出,但凭借着那股子不服输的劲头,进步倒也飞速。

胡八一心思细腻,学起车来认真专注,对每个操作要点都反复琢磨,很快也掌握了开车的要领。

大金牙则相对谨慎一些,在高阳的指导下,逐步熟悉着车辆的操控。

仅仅过了短短一周时间,几人便己能够熟练地操控汽车,在道路上自由驰骋。

如今,凯旋古董店因为有了大金牙的加入,胡八一和王胖子如愿当起了甩手掌柜,隔三岔五就不见人影。大金牙倒也乐得清闲,觉得在哪待着不是待呢。

时间过得飞快,转眼间就到了 6 月,正是旅游的好时节,众人便打算去旅行放松放松心情,只是还没决定好具体去哪儿。

就在这天,店里来了一位特殊的客人。这人穿着带补丁的衣服和裤子,脚上蹬着一双露脚趾的鞋,头上还戴着一顶草帽。

大金牙看着对方那被风吹日晒得黝黑的脸,露出和蔼可亲的笑容,问道:“不知这位小兄弟,是来买点东西,还是打算当点物件呀?”

这位名叫李春来的客人看着面前笑容和蔼的大金牙,问道:“老物件你们这儿收吗?”

大金牙回答:“收啊,我们这儿不光卖,也收物件。”

李春来又问:“那鞋你们收吗?” 大金牙一听是鞋,说道:“那得看是什么鞋了。

老哥,方便拿出来看看吗?”

李春来环顾西周,确认没什么危险后,这才打开背包,从里面小心翼翼地拿出一只绣花鞋。

只见那鞋子上面用金丝绣着栩栩如生的牡丹,鞋型十分小巧漂亮。

大金牙看了看,说道:“你这鞋确实不错,但可惜只有一只。要是两只成对,我能给你 200 块钱。

可现在只有一只,不太值钱,我最多能给你 50。”

李春来听了大金牙的报价,顿时怒从心头起,一把从大金牙手中抢回那只鞋,气愤地说道:“我就知道你们没一个好东西。

这只鞋子怎么可能就值 50 块钱?上边可还有金子呢!” 说完,李春来扭头就要走。

可巧的是,他这刚转身,就被回来的胡八一和王凯旋给拦住了。

这两人虽然不清楚发生了什么事,但做买卖的,哪能让到嘴的鸭子就这么飞了。好不容易来个客人。

李春来看着五大三粗的王胖子,脸上露出惊恐的神色,结结巴巴地说:“你…… 你们这是要干什么?想要强抢,是不是?告诉你,这里可是北京!”

李春来故意强调这里是北京,想以此来威慑对方。胡八一连忙解释道:“我们是这家店的老板,有什么事你可以跟我们说。”

李春来打量着他们三人,见胡八一面容和善,便说道:“既然你是老板,那我就跟你谈。”

说完,又从包里再次拿出那只鞋子。胡八一将鞋子拿在手里,仔细地端详起来,然后问道:“老哥怎么称呼?”

“李春来。”“原来是春来老哥。这双鞋子要是一对,还真就挺值钱。但您这只有一只,这样吧,

我 100 块钱收您这一只,您要是能把另一只拿来,我在给您 300,你看行不行?” 李春来一听,觉得这条件还可以,便说道:“另一只鞋子我放在招待所了。”

大金牙一听,立马气愤的说道:“你刚才不是说只拿了一只鞋过来吗?另一只让你放在老家了。哦!现在鞋子又在招待所了,我看你这老小子就没一句实话。”

李春来支支吾吾地辩解道:“我看你就是个奸商,我肯定得有点防备不是。” 王胖子听了这话,不知哪根神经被触动,“扑哧” 一声就笑了出来。

随后胡八一赶忙说道:“春来老哥,你先回招待所,把另一只鞋子拿过来,我保证再给你 300。” 李春来一听,立马点头答应,伸手从胖子手里拿走那 100 块钱,便飞奔着跑了出去。

胡八一转身对大金牙说道:“金爷,一会儿等那老小子来了,你把这一双鞋放在好点的盒子里。” 大金牙赶忙应道:“胡爷,这都不用您操心。”

胡八一接着又对王胖子说道:“胖子,一会儿咱们请这位陕北的同志吃顿饭。

你想法子套套他的话,看看他老家还有没有其他老物件。这几天咱们不是一首没决定好去哪儿旅游嘛,正好就去他老家,

看看能不能收到点东西,顺便也就当旅游了。”

没过多久,李春来就带着另一只绣花鞋回到了店里。胡八一信守承诺,给了他 300 块,李春来喜滋滋地把钱揣进兜里。

这时,胡八一热情地邀请李春来:“老哥,难得相识一场,咱们去吃个饭。” 李春来推辞了几下,便跟着他们去了饭店。

几人在饭店里点了酒菜,边吃边聊。酒过三巡,李春来的话匣子渐渐打开。

胡八一和王胖子有意无意地引导着话题,李春来不知不觉间,就把胡八一他们想要知道的事情全部说了出去。

原来,李春来老家在陕北的一个偏僻村子,那里时常能挖到一些老物件。

据说以前闹饥荒,村民们为了换口吃的,没少变卖祖上留下的东西,现在村里可能还有不少宝贝。

听到这些,胡八一和王胖子对视一眼,眼中都闪过一丝兴奋。

第二天一早,所有人都齐聚在凯旋古董店。胡八一作为组织者,说道:“咱们商量一下,打算去陕北旅行一圈,大家要是有什么想法,都可以说出来。” 说完,他目光扫过众人。

见大家都没有立刻发言,胡八一接着说:“现在摆在咱们面前有两种交通方式。

第一种是坐火车去,第二种就是咱们自己开车去。不过,听说去往陕北的路不是特别好走,所以想问问大家的想法。”

大金牙率先开口:“你们要是开车,那我就搭你们的车,我肯定是不会开的。

这要是一开开好几天,金爷我可受不了。要是坐火车,我现在就联系买票的,争取把咱们几个人都安排在一节车厢。”

高阳思索片刻后说道:“咱们这次出去的目的是旅游,坐火车不太方便。

下了火车后,要是没有交通工具,光靠两条腿走,能走多远呢?所以我觉得咱们还是开车去。我就开我自己的车,老胡,你们三个人开你的面包车就行。

面包车后面的座椅不是能放倒嘛,要是累了或者困了,还能躺下休息,而且咱们这也算是自驾游,开到哪儿玩到哪儿。要是坐火车,下了火车站,人生地不熟的,都不知道自己在哪儿,哪还有游玩的心情呀?”

众人听高阳这么一说,都觉得很有道理。于是,大家纷纷回去收拾东西。随后,高阳开着他的 suv,胡八一、王胖子和大金牙则乘坐胡八一的面包车,一起朝着陕北方向出发了。

车队一路向北,从京城的繁华喧嚣渐渐驶向黄土高原的质朴雄浑。高阳开着他的 suv 在前方打头阵,车身线条流畅,在阳光下闪耀着金属光泽,与身后那辆略显憨厚的面包车形成有趣的组合。

胡八一稳稳握着方向盘,面包车虽不如 suv 那般灵巧,但胜在空间宽敞,王胖子坐在副驾驶,眼睛滴溜溜地望着窗外,兴奋得像个孩子,大金牙则在后座时不时整理一下自己的衣领,尽管路途颠簸,也不忘维持自己的 “派头”。

当他们踏入陕北地界,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连绵起伏的黄土丘陵,像大地起伏的脉搏。

阳光毫无遮拦地洒下,给一切都镀上一层金黄。“老胡,这地儿可真和咱北京不一样!” 王胖子扯着嗓子喊道,声音在空旷的天地间回荡。胡八一嘴角上扬,应道:“那可不,咱这趟可有得瞧了。”

他们沿着蜿蜒的山路前行,时不时能看到山坡上错落有致的窑洞,像大地深邃的眼眸。

路边,一群陕北汉子正赶着羊群,汉子们头戴白羊肚手巾,嘴里哼着信天游,歌声高亢嘹亮,在沟壑间

穿梭。高阳放慢车速,摇下车窗,那质朴的歌声瞬间灌进车里,英子不禁露出笑容,轻声跟着哼唱。

车队抵达一个小镇,正值集市热闹时分。街道上人头攒动,吆喝声、欢笑声交织在一起。

摊位上摆满了琳琅满目的特色物件,有色彩鲜艳的剪纸,用大红大绿勾勒出陕北人民对生活的热爱;还有精美的布老虎,憨态可掬,仿佛带着守护的力量。胡八一一行人停好车,漫步在集市中。

王胖子被一个卖杂粮饼的摊位吸引,那饼散发着诱人的麦香,他二话不说买了几个,大口咬下去

,含糊不清地说:“这味道,绝了!”

大金牙则在一个卖古董小摆件的摊位前驻足,拿起一个铜制的小物件端详,和摊主讨价还价起来。

午后,他们来到黄河边。

黄河水奔腾不息,浊浪排空,那磅礴的气势让所有人都为之震撼。

胡八一望着黄河,感慨道:“黄河之水天上来,今日可算见识到了。” 高阳站在一旁,双臂张开,感受着河风的吹拂,心中的压力也仿佛被这滔滔河水卷走。

王胖子兴奋地在岸边跑来跑去,大喊着:“这河水可太猛了!老胡你快看呐"

夕阳西下,余晖将整个陕北大地染成橙红色,他们找了一处开阔的地方扎营。

胡八一和王胖子熟练地搭起帐篷,大金牙在一旁指挥着,时不时递个工具。

高阳则和英子在一旁收集干柴,准备生火做饭。不一会儿,篝火燃起,火苗欢快地跳跃着,映红了每个人的脸庞。

大家围坐在篝火旁,分享着一天的见闻,笑声在夜空中回荡。

经过几天的长途跋涉,胡八一等人驾驶着车辆终于抵达了李春来的老家。

这片土地散发着浓厚的乡土气息,连绵的黄土坡错落有致,窑洞错落分布在山坡上,袅袅炊烟从窑洞中升起,给人一种质朴而宁静的感觉。

胡八一、王胖子和大金牙三人一下车,便迫不及待地开始西处打听,试图寻找机会收购一些老物件。

他们穿梭在狭窄的村道间,眼睛不放过任何一个可能藏有宝贝的角落。

而高阳则紧紧拉着英子的手,漫步在村子里,悠然地欣赏着当地独特的民俗风情。

一路上,只要英子的目光在某样东西上稍有停留,高阳便心领神会,毫不犹豫地掏出钱将其买下。

不知不觉夜幕降临,天色渐暗,众人陆陆续续地回到了招待所。

王胖子一进房间,就全然不顾形象,“砰” 地一声往床上狠狠一躺,扯着嗓子大喊:“妈呀!这一趟可把你胖爷我累坏了。”

胡八一看着他那副模样,不禁调侃道:“这才走多久啊,你就累成这副德行?

胖子,你不会是身子虚了吧?” 大金牙坐在床边,一边听着两人的对话,一边摆弄着自己刚淘来的小物件,笑着附和:“那可没准啊。”

王胖子一听这话,瞬间来了精神,“噌” 地一下从床上蹦起来,满脸涨红地争辩道:“胖爷我可是能 1v50 的选手,你们开什么玩笑!”

大金牙继续调侃道:“胖爷,你说的‘一人v 50’,是一个人打 50 只耗子是吗?” 说罢,大金牙自己忍不住,捧着肚子在那哈哈大笑起来,笑声在小小的房间里回荡。

王胖子一听,脸涨得通红,被大金牙气得首跳脚,眼睛瞪得如同铜铃一般,

指着大金牙吼道:“我跟你说,老金,要不是看你身上有那毛病,我高低都得给你一拳,让你见识见识你胖爷这 50 年的功力!”

王胖子一边叫嚷,一边挥舞着粗壮的胳膊,仿佛下一秒就要冲上去教训大金牙一顿。

胡八一在一旁看着两人打闹,无奈地笑着摇摇头,插话道:“行了行了,你俩别闹了。

都跑了一天了,好好歇着,明天还得接着下乡收宝贝呢。”

经他这么一劝,王胖子才愤愤地坐回床上,嘴里还嘟囔着:“老金,你给我等着,下次再敢这么说,我可真不客气了。”

大金牙则还沉浸在刚才的玩笑里,一边笑,一边擦着眼角笑出的泪花,摆摆手说:“胖爷,我错了还不行嘛,您大人有大量,别跟我计较。”

胡八一他们西处打听,不放过任何一个角落,一心探寻这里有没有什么稀奇事儿。

嘿,还真让他们有所收获。一位西五十岁的老乡,手里握着旱烟,猛吸了一口,缓缓说道:“我十六七岁那会,赶上大旱,地里庄稼颗粒无收。

有天晚上,突然天空一声巨响,紧接着狂风暴雨就来了。

那场雨我记得清清楚楚,整整下了十天十夜。雨一停,家里老人就赶忙去河边,那时候穷啊,就盼着能捞点死鱼或者淹死的动物回去吃。

这一去,可不得了。我爹瞧见个鱼头,好家伙,得有 五、六米那么大。

村里老一辈人说,那东西是、龙王。

可我当时年纪小,根本不信这些神神鬼鬼的事儿。

于是,我就壮着胆子凑近去瞧,我发现那玩意脑袋出奇的大,怎么说呢

,就像在气球上按了个尾巴,你们能想象到那个龙王长的多吓人了吧。”

胡八一和王胖子对视一眼,眼中满是好奇。大金牙也来了精神,凑上前问道:“老哥,那后来呢?那大鱼头咋处理的?”

老乡磕了磕烟袋锅子,接着说:“后来啊,村里几个胆子大的,就想把那鱼头弄上来。可那鱼头太重了,几个人根本拉不动。再后来,来了几个外乡人,说是能帮忙。他们在鱼头周围忙活了好一阵,也不知道使了啥法子,最后竟把鱼头给弄走了。”

王胖子急得抓耳挠腮:“那弄走之后呢?有没有说那到底是啥东西?”

老乡摇了摇头:“不知道啊,那些外乡人弄走鱼头后,就没了消息。不过从那以后,村里就传出一些怪事儿。”

胡八一眼睛一亮,追问道:“什么怪事儿?老哥你快说说。”

老乡压低声音,神秘兮兮地说:“有人说,在夜里路过那河边,能听见奇怪的叫声,说是那死去龙王的母亲在哭泣自己那死去孩子。

还有人说,看见过一些发光的东西在河面上飘来飘去。”

老乡磕了磕烟袋,把烟丝磕出一些,接着刚才的话茬继续讲:“再后来啊,来了一个富商,那派头看着就不一般,穿着讲究,身边还跟着几个随从,说什么要在这里建一座龙王庙,让己经死去的龙王安息。”

刚开始,大家都觉得这是好事儿啊,有人出钱给龙王建庙,说不定往后村子就能风调雨顺了。

老乡又猛吸了一口旱烟,烟雾从他口中缓缓吐出,缭绕在众人眼前,仿佛为这个故事又增添了几分神秘色彩。“

咱们这儿的村民呐,一听富商要建龙王庙,都挺高兴,觉得这是积德的事儿,

往后说不定能得龙王庇佑,日子能好过些,所以纷纷响应,都去帮忙建造。”

“可谁知道,这庙建的地方太奇怪了。一般别人家的龙王庙,不是建在河岸上,就是离水不太远的地方,取水祭祀方便,也符合老一辈儿的讲究,可这座龙王庙,居然建到山上去了。”

王胖子忍不住插嘴道:“这富商咋想的,建山上,那老百姓烧香祭拜得多不方便啊。”

老乡点点头,接着说:“谁说不是呢。刚开始,大家还觉得新鲜,费点劲也就去了。

可后来发现,这庙建好之后,也没见着有啥灵验的。

该旱还是旱,该涝还是涝,老百姓还是吃不饱穿不暖,后来索幸也就没人去了,前段时间听说好像是龙王庙塌了。”

大金牙撇了撇嘴,嘟囔道:“看来这龙王不太靠谱啊。”

老乡笑了笑,继续讲:“慢慢的,老百姓心里就有怨言了,

再加上上一趟山实在费劲,渐渐地也就都不去了。

没人去维护,这龙王庙啊,也就年久失修了塌了。”

胡八一若有所思地问道:“老哥,你刚说龙王庙塌了,这消息准确不?”

老乡挠了挠头,一脸无奈地说:“这我还真不清楚。我也好些年没往那边去了,

那地儿邪性,大家都不愿意靠近,消息也就不太灵通。有人说塌了,可也没人亲眼瞧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