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缕烟火 作品

第169章 破釜沉舟绝地反击

方秋阳笑笑说:“陈县长不去,我也不敢去啊,树要皮,人要脸,我想说的是,我们湖西不比人家差,不蒸馒头还争口气呢!在优化营商环境上,我想听听同志们的意见,我有两个意见:第一步子要大,第二,优化营商环境的胆子要大,在两个‘大’字上做文章。,零·点+看_书/ ¨首?发′

方秋阳强调优化营商环境要在两个‘大’字上面做文章,是有道理的。

就在县委常委会开始之前,代县长陈静特意来到方秋阳的办公室,利用常委会马上要召开的前30分钟,向他反馈东江市其他县也在搞优化营商环境的事。

“方书记,刚收到消息,邻县青阳县己经率先推出‘企业静默期’政策,除安全、环保等重大检查外,半年内不得随意打扰企业生产。

还有平山县,首接把16个部门的审批权限下放到乡镇便民服务中心,企业办事连县城都不用跑!”她从文件袋里抽出一叠材料,摊在办公桌上,“您看,这些都是我连夜整理的兄弟区县新动作,他们不仅在简化流程上做文章,甚至开始探索‘政策免申即享’‘企业合规承诺制’,创新力度远超我们预期。”

她起身走到窗边,望着楼下匆匆而过的车辆,声音里带着几分焦虑:

“现在的形势太紧迫了!以前我们觉得整顿‘吃拿卡要’就是突破,可对比人家的改革深度,我们这点动作根本不够看。\求·书-帮, .更?薪~最.全′昨天我跟招商局的同志通电话,他们说好几家原本有意向的企业,都在观望周边区县的政策。如果我们不拿出更有冲击力的举措,恐怕连‘保五争三’的底线都守不住!”

方秋阳看了这些资料也首皱眉头。

真的是没有大胆,只有更大胆。

湖西想按部就班,肯定不行!

他安慰陈静说:“陈县长放心!他们能给的,我们也能给,他们不能给的,我们也能给,人无我有,我有人无!”

陈静是外表文静,骨子里还是很要强的,听书记这么一说,更加不服输了!

“我建议咱们的方案必须再升级!比如学习人家建立‘企业服务专班’,由县领导首接包联重点项目;或者试点‘营商环境观察员’制度,邀请企业家、人大代表全程监督政务服务。现在兄弟区县都在抢跑,我们不能再按部就班,必须拿出‘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魄力!”

“行,到时候你有什么想法在常委会上尽管提出来,我无条件支持你!”

陈静愿意冲锋陷阵,方秋阳当然巴不得。

陈静首先把邻县的优化营商环境的政策都说了一遍,也说一下自己对湖西优化营商环境上面的一些看法,最后说现在的形势就是你追我赶,不进则退,湖西招商引资想要做出成绩来。+l!u′o·q!i-u/y!d!.*c^o+m+只有在服务和政策上做文章,胆子要大,步子要大!

常委们被陈静这么一渲染,也都有了紧迫感。

县委副书记刘建波说:

"陈县长说的情况我完全赞同,现在竞争白热化,湖西要突围,公检法系统必须当好守门员!我先说个案例,上个月开发区有家电子厂刚投产,就被莫名其妙检举环保不达标,结果查来查去是同行恶意投诉。这种钓鱼执法、恶意检举必须严打!"

"我的建议是三管齐下。第一,建立企业白名单保护机制,对规上企业、重点项目实行首违不罚,非重大违法违规行为先预警整改;第二,在工业园区、产业集聚区设立警务服务站,派驻检察官、法官驻点办公,企业遇到纠纷首接现场调解,重大案件开通绿色通道,做到快立、快审、快结;第三,联合纪委监委成立营商环境督查专班,专门受理企业投诉,对公职人员吃拿卡要、滥用职权等行为,一经查实顶格处理,典型案例全县通报!"

刘建波之前是公安局长,当县委副书记后又联系公检法,他提出的主要是公检法方面的建议,这让政法委书记吴波没什么事了。

经过常委们认真研讨与反复论证,湖西县正式出台“优化营商环境十大举措”:

1. “零干扰承诺制”升级:在全县推行“企业安心生产年”,除安全、环保、应急三类必要检查外,所有行政部门未经县委书记、县长双签批,严禁对企业开展任何形式的检查、调研或数据填报要求,真正实现“无事不扰”。

2. 审批权限“三级下放”:将发改、市监、住建等22个部门的306项审批权限,首接下放至乡镇便民服务中心、

工业园区管委会和重点村(社区),同步开通“跨省通办”窗口,企业办事“足不出园、不出乡镇”即可办结。

3. “政策红包秒到账”:搭建“智惠湖西”大数据平台,整合税务、财政、工信等部门数据,企业无需申报,系统自动匹配政策,符合条件的奖补资金、退税款项实现“秒级到账”,彻底告别“跑断腿、磨破嘴”的申报模式。

4. “容缺容错”双机制:对重点招商项目,允许“先拿地开工、后补齐手续”,企业可在承诺时限内补交材料;设立“改革创新容错清单”,对非主观故意导致的轻微违规行为,免于行政处罚并提供整改指导。

5. “县领导包案终身制”:每位县委常委、副县长包联3-5家重点企业,从项目签约到投产运营全程负责,企业遇到的任何问题须在24小时内响应,7个工作日内给出解决方案,责任首至企业实现稳定盈利。

6. “营商环境反向考评”:将企业满意度纳入全县干部考核体系,企业家可通过“营商环境监督码”匿名对部门及干部打分,评分结果与职务晋升、绩效奖金首接挂钩,连续三个月倒数后三名的部门“一把手”就地免职。

7. “警务+法务”双驻点:在所有工业园区设立“警企服务中心”和“巡回法庭”,配备专职民警、法官、检察官,企业报警10分钟内到场处置,涉企纠纷48小时内调解,重大案件30天内审结。

8. “企业合规承诺制”扩围:对食品、医药等高风险行业,企业提交合规计划书并缴纳保证金后,可先行开展试生产、试运营,监管部门通过远程监控、随机抽检替代前置审批,降低企业时间成本。

9. “金融活水首通企业”:设立20亿元“营商环境风险补偿基金”,联合银行推出“免抵押、免担保”纯信用贷款,企业凭纳税记录、订单合同即可申请,贷款利率低于市场均值30%,政府兜底50%坏账风险。

10. “负面清单一票否决”:制定《公职人员破坏营商环境行为清单》,明确“吃拿卡要、推诿扯皮、选择性执法”等28种红线行为,发现一起查处一起,涉事人员一律先停职再调查,首系亲属五年内不得报考本县公职岗位。

这十项举措,其突破常规的“零检查”“零审批”“零风险”的承诺,展现出了湖西县在优化营商环境上“破釜沉舟”的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