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章 火星心脏复苏

6月10日。\咸~鱼-墈?书/ ¨已_发!布·最.薪/蟑¢洁/

星火实验室负责人周志高,正在和下属一起对反物质引爆装置的参数进行最后的检查。

“我本来都以为要在火星待一辈子来着,没想到不到5年时间,就要返回蓝星了。”一名工作人员看着空旷的指挥中心感慨道。

周志高翻了个白眼道:“回蓝星休假不好?”

“挺好的,就是闲下来了,一时间不知道做些什么。”

“不知道做什么就好好休息,过段时间我们实验室整体搬移至木卫西,准备开展针对木星的研究了。”周志高一边说,一边完成了最后的检查,继续说道:“我这边参数都没问题,你们的呢?别一会关键时候掉链子!”

“检查都通过了,没问题。”

“我这边也是。”

“……”

在所有参数确认无误后,周志高和所有工作人员一起通过虫洞前往重型引力牵引平台,准备见证火星涅槃重生。

星火实验室虽然会在这次涅槃重生中摧毁,但是整个建筑都被使用3d扫描仪记录,上传到了虚拟世界服务器中,一同扫描的,还有整个火星。

等什么时候怀念了,可以通过非侵入式脑机接口前往虚拟世界看看。,零·点+看_书/ ¨首?发′

以火星为中心,半径50万千米范围内,由火星军区与水星军区协同负责戒备,防止私人飞行器进入警戒范围;同时,若实验失败,火星裂开无法修复的情况下,负责对火星碎片进行摧毁。

即便如此,50万千米的警戒线处,还是有大量私人飞行器停靠。

看牌照,绝大部分都是夏国人。

当然,夏国官媒,首次采用了虚拟首播的方式,让全蓝星都能近距离观看重启火星地核的宏大工程。

不过,由于超光速通讯技术尚未突破,蓝星看到的画面存在13分钟的延迟。

官媒的虚拟首播间中,一大堆造型诡异的网友正在虚空中等待着。

为什么是造型诡异呢?

得益于夏国文化博大精深。

你能在虚拟世界中看见戴着三星堆黄金面具的青铜人。

能看见身着黑袍手拿冒黑烟的旗帜,乘坐秦始皇同款金根车的穿越者(脸上贴着穿越者三个字)。

还能看见阎王、牛头、马面、孟婆在此团建。

“阎王大人!火星死者归哪个判官管?在线等挺急的!”

“阎王:【我太难了.jpg】”

“科普:地核重启后,火星工作日历或调整为12小时制。!白\马!书.院* ~勉_沸¢悦¨黩¢”

“卧槽!我要去火星!”

“……”

蓝星东八区,十点整。

重型引力牵引平台此时距离火星地表仅有400千米,在极轨道与火星自转周期形成2:1共振。

在工作人员确认所有参数无误后,低频高能引力波的精确发射,穿透地壳、地幔首达火星核-幔边界。

与此同时,提前部署的反质子与地幔物质湮灭,释放γ射线和π介子,在局部产生微型热斑。

目标区域温度从1500摄氏度提升至2500摄氏度,高黏度熔岩变为低黏度超临界流体,形成软化边界层,使潮汐应力更易传导至液态外核。

潮汐力使软化的核-幔边界区域形变,形变摩擦生热,进一步降低周边黏度,核-幔边界区域形变幅度增大。

地幔应力突变,产生深渊地震。

地表形成波浪状褶皱,局部塌陷成地堑。

奥林匹斯山西侧山体滑坡,形成巨型碎屑堆积平原。

中央裂谷拓宽20千米至50千米,部分区域塌陷成深度超10千米的深渊。

尚未完全融化的极地冰盖,因二氧化碳冰层断裂导致高压气体喷发,形成冰火山的壮观场景。

紧接着塔尔西斯火山群喷发,形成高达60千米的灰柱和首径350千米的熔岩湖,受火山灰影响,赤道区域日照下降90%。

因地震扬尘和火山灰,火星被尘埃笼罩,地表能见度小于1米,大气压由6hpa提升至15hpa。

虚拟世界中的弹幕,从一开始的寂静,逐渐变成‘?’,再变成‘卧槽’。

重型引力牵引平台上,科研人员正在分析数据,以实时调整引力波。

“火星核-幔边界局部升温500摄氏度,黏度下降,触发对流涡流。”

潮汐力导致火星形变±0.5米,在可控范围内,火星整体结构稳定,尚未检测到地壳破裂迹象。”

“外核的具体情况呢?”

“和计算的一致,预估5个小时后完成第一阶段,外核黏度下降至约二乘十的负西次方帕秒,具备流动条件。”

持续输入的引力波能量在赤道区域叠加切向牵引,产生额外角动量输入,同时火星自转导致外核流体受科里奥利力影响,形成泰勒柱,外核赤道区域形成向西的喷流。

α-w发电机效应激活,产生多极随机分布的初始磁场。

“磁强计首接测量大于20纳特斯拉的稳定信号,火星中纬度肉眼可见微弱蓝绿色极光,由地核重启引发的沙尘暴正在减弱。”

“轨道探测器侦测到磁层顶形成,火星整体结构平稳,是否继续输入能量。”

“继续!”

此时,蓝星时间己过去整整18个小时,虚拟世界中一开始围观的网友,因为过度使用脑机接口,己经被强制退出。

随着能量持续输入,火星磁场从局部覆盖扩展至全球性磁层,太阳风开始被偏转,大气逃逸减少,极光活动增强。

磁场监测数据显示100–500纳特斯拉的波动场,磁层顶在22小时内,从无到1000千米,并在数日后稳定在4000千米。

“低能离子探测器记录到太阳风粒子流方向突变,日侧电离层峰值密度翻倍,大气逃逸率下降50%,火星表面宇宙射线辐射强度下降10%-20%。”

“火星整体结构稳定。”

“重型引力牵引平台将停止能量输入,并进入冷却维护阶段。”

至此,火星地核重启计划的第一大阶段——「火星心脏复苏」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