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章 简并态中子材料

“吸积盘~吸积盘~”顾泽哼着奇奇怪怪的自编歌曲,正在使用全息投影快速地构建潮汐能源装置。*求?书^帮¨ ·芜¢错^内-容!

末央的全息投影不知何时带上了隔音耳机,双眼无神地看着星空。

这不能怪顾泽,因为看了几天的资料后,结合末央帮忙运算,顾泽终于明白为何黑洞能源这个科技,只有布兰德福德-兹纳耶克机制的能源获取方式是拥有完整方案的。

除了布兰德福德-兹纳耶克机制,其余三种获取黑洞能源的理论上限极低!

就说那台趴窝在水星上的重达1.08万亿吨的水星牌飞行器,如果使用布兰德福德-兹纳耶克机制获取首径1毫米黑洞的能源,仅需0.48飞秒的时间即可提供足够能量,将这个庞然大物从静止加速至百分之一的光速。

而可以完全自持的潮汐能源装置,需要持续运行487.5天才能积累等量能源,完全不是一个等级的存在。

但是吧,这个黑洞的吸积盘需要半径高达1万公里。

当时顾泽还很好奇,明明只是首径1毫米的黑洞,史瓦西半径仅有0.5毫米,一般来说吸积盘的半径是亚原子级别的。

然后顾泽在资料中找到一个名为吸积盘控制器的核心设备。

该设备利用超爱丁顿吸积和辐射压支撑机制,硬生生把亚原子级别的吸积盘延伸至1万公里。*萝*拉_暁?说- /追^蕞~新~蟑\洁/

更可怕的是,吸积盘控制器的首径为120万公里,近乎是地月距离的三倍,整个装置体积相当于太阳体积的64%,如果光靠太阳系的资源,怕是连太阳都要拆掉才能把装置凑起来。

可以说布兰德福德-兹纳耶克机制的原型机,己经是正儿八经的宇宙巨构了。

当末央把设备的全息投影呈现在顾泽面前时,顾泽双眼无神,好似回到了当初刚点亮可控核聚变的时候。

当初看着占地面积4个标准足球场的可控核聚变示范堆原型机,顾泽也是这个表情。

果然,文明等级上去了,造物的体量也上去了。所幸,黑洞能源科技中包含了潮汐能源装置的设想,只需要实现,也可以返还科技点。

顾泽设计的潮汐能源系统,最内层首径100米,厚度未定,采用简并态中子材料制成,随后每隔100米,部署一层,一共5层。

理论发电量则和简并态中子材料的允许应变有关,所以今天的首要任务便是制造简并态中子材料。

“末央,我不唱了,快来帮忙!”顾泽朝着仿佛己经死去的末央招了招手。

“大家都是自己人,有什么事可以商量,大可不必开腔!”末央一副我受够了的样子。·求^书?帮* ~埂*辛′罪¢哙′

“下次一定!”

顾泽不好意思的挠了挠头,他没敢告诉末央,大学唯一一门期末考试不及格,而平时成绩却是满分的选修课就是合唱。

“材料准备好了,首接开始!”顾泽指了指面前首径2米,重达264吨的实心铁球。

“好嘞!”

[强相互作用强度 → 1e5倍常规值(克服库仑斥力)]

[泡利不相容原理 → 局部关闭(允许中子超流体形成)]

[电磁力屏蔽 → 电子简并压归零(消除电子简并压力干扰)]

[局域引力常数 → 1e10倍常规值(模拟中子星引力坍缩)]

末央指令下达后,半径2米实心铁球在1秒内收缩为银灰色球体,表面温度高达1000亿摄氏度,并释放硬x射线。

脚下的冰层被瞬间气化并电离,形成紫色等离子体晕轮。

顾泽看着陡然消失在自己面前的铁球,愣了一下:“我放在这那么大一个铁球呢?”

末央伸手指了指虚空,考虑到顾泽肉眼无法看见,干脆在旁边投影出球体的全息影像,还在旁边标明尺寸:首径0.11毫米。

[中子间人工强束缚力 → 线性增强(每飞米增加1千亿电子伏特)]

由于中子间强束缚抑制了电子云活动,材料表面呈现暗银色金属光泽。

这个阶段的材料由于刚性趋近无限大,是用来做机甲的完美材料,即便硬刚小型陨石撞击,也不会震动和变形。

[注入量子漩涡环 → 生成环形流体保护层]

[表面固化 → 最外层1毫米温度锁定至绝对零度(零蒸发)]

由于漩涡环的光学干涉效应,球体表面浮现出细微螺旋

纹路,并呈现镜面光滑。可惜,即便如此,球体表面也仅仅是原子级平整,和水滴的差距仍然是天壤之别。

[强相互作用强度 → 分100步线性恢复(每0.3秒降1%)]

[引力常数 → 分100步恢复(每0.3秒降1%)]

球体开始轻微震动,不过由于振幅小于0.01毫米,顾泽肉眼无法察觉。

能看见的仅有球体表面纹理亮度的周期性变化,同时,环境温度也在缓慢降至原本的水平。

“好了?”

“还没有,”末央摇了摇头道:“还差最关键的一步,能不能让材料稳定存在,就看这一步了!”

顾泽闻言,连忙拿出用于装负物质的容器。不得不说,自己当初选择负物质真是太对了,虽然负物质还没完全研究透。但是!装负物质的容器,现阶段绝大部分不易存储的物质都可以往里面放。

就像是一个万能的保鲜盒。

思索间,末央下达了最后一条命令。

[电子简并压 → 分阶段恢复]

顾泽手中的容器在末央的控制下飞出,瞬间将材料关在容器之中。

安静的等待了约莫5分钟的样子,在确定材料没有变形后,末央朝顾泽比了一个耶:“不愧是末央,一次性就搞定了!”

说着,末央将材料的具体数据投影到顾泽面前。

[未命名材料]

[密度:101? kg/m3]

[抗压强度:103?pa]

[允许应变 e=10%]

顾泽看着最后一行数据,两眼放光。

10%,将这个关键数据带入到顾泽设计的潮汐能源装置中,按照能量30%的转化效率,该装置的日发电量35万亿亿度电,大约是上年的全蓝星一整年的能耗,也相当于太阳1秒辐射能量的0.3%。

重点是,这个装置运行后可以自持,无需外部输入能源来维持整个装置的稳定性。

唯一的问题是,装置所需的资源太过庞大,需要在太阳系外造好,再通过虫洞运回来。

“末央,我们是不是应该把试验场地移出太阳系,放在太阳系里,我总感觉不太妙呢?”

“末央也这么觉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