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舞春秋 作品
第66章无声
回想前面的章节,确实在剧情上太过于松散。
可能是因为有太长时间没有把精力放在写书上,导致自己的状态下滑严重。
就连我自己写的时候都感觉很奇怪,甚至回头去看,发现好像不是自己写的东西那样。
接下来我会尽快找回状态,为大家奉献一个精彩的故事。
关于后续的剧情,在这里我简单的把它们写出来。
各位就走马观花,大概知道这本书想写什么故事就行了。
……
第一关的小Boss周宏伟在王汉生的建议下,利用安北县的人脉,切断了江洋的贷款渠道,并且发动谣言让村民们对金立酒厂的信誉产生了怀疑,催促金立酒厂赶紧交货。
这一番攻势很猛烈,让金立酒厂内部的员工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
江洋玩了一手金蝉脱壳,让张老三带着牛大力、石辉、石勇等亲信赶往华洲下面的各县城,用不同的身份注册了多家养殖场开始了“套娃”模式。
商业模式和红星养殖厂起初一样,把村民和散户养殖的猪“借”到养殖场去养,只不过这一次用的方法更巧妙。
张老三不是空手出去的,而是带着和金立酒厂合作的货车及司机们一起,并且拉了满满的几卡车的猪。
牲口不是固定财产,在判定归属权的问题上一直都是有争议的。
因为只要哪个养殖场里有牲口,哪个养殖场就可以进行贷款。
五百头猪在A县贷了钱,趁着天黑赶紧拉到B县去,然后B县贷完去C县,猪还是那些猪,但光顾的银行可就多了。
加上“借”猪的模式不停的发展,再逐步补上各养殖场的空缺。
就算是中间出了问题,只要是资金握在手里,大不了后面再把这些猪买回来补上就是了。
经过张老三的一番运作,源源不断的资金打进了金立酒厂的账户,购买区区两百万的设备自然也就是顺理成章了。
有了设备,厂里的生产力突飞猛进,王汉生设下的圈套迎刃而解,江洋趁机一举拿下白酒低端市场,并顺利的在县城的市场有了一席之地。
时间到了1998年,房地产的浪潮正式来袭。
江洋开始正式进入地产行业。
商业模式:花费一点订金买土地,签约分期付款的合同。然后用土地证进行银行贷款,拿到钱以后开始搞建设。地面两层后开始售房,房子卖出去了再还贷款,继续套娃。
再往后就是搞科技、电子、能源和生物研究,但所有产业的背后都跟金融有关。
其实这本书的核心逻辑就是想告诉大家金融体系究竟是什么,银行究竟是干什么的。
银行就是商店,只不过它要卖的商品是钱而已。
在江洋看来,从银行借来的钱是不用还的,只需要还利息就好。
因为银行本来就是卖钱的,它希望把它的钱卖出去。
而资本与金融的尽头,就是放贷。
大到國家和银行,小到一些聪明的生意人,都在乐此不疲的做着这件事。
江洋只不过是利用各种方法去“钻空子”,利用规则的漏洞去捞钱而已。
所以这本书叫《黑金教父》,其实它并不是一本什么正能量的书。
现在想想,确实太过于啰嗦和说教,少了些精彩的剧情。
其实大家更愿意看的是故事,而不是这些所谓的逻辑和道理。
至此,真的跟大家抱歉,没有用最好的状态创造一个故事……
(全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