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七家d猫猫 作品

第1629章 推波助澜

第1629章推波助澜

凯文-休文,业内金字塔真正顶尖的经纪人,阅人无数,但真正面对面亲眼看到安森,还是眼前一亮。

不是单纯的颜值,而是一种沉淀下来的气质。

难以相信,这样的气质居然出现在一位二十出头的年轻人身上。

凯文迎向安森的视线,“不用担心,威尔会想明白的。”

安森嘴角轻轻上扬起来,“我们正在讨论的是好莱坞,对吧站得越高,攻击越多,我想这应该是积极信号。”

落落大方,光明磊落。

凯文再次眼前一亮,传闻听了不少,但一切在今天才揭开面纱,“我现在明白阿沙为什么总是在讨论你了。”

安森轻轻耸肩,“希望不是坏话。”

“哈哈。”凯文直接笑出声,“那就需要你自己去发现了。”

往前走两步,凯文就看到前方的画面,“看来有人已经迫不及待了。”

理查德-洛夫特、布莱恩-劳德已经双双离开办公室,站在门口迎接安森的到来。

凯文扬起声音,“所以,你们是不相信我能够完成这份工作吗”

布莱恩摊开双手,“你不能谴责我们谨慎,毕竟……”一边说着,布莱恩已经主动朝着安森迎了上来,“欢迎加盟创新艺术家,安森。”

不仅有盛大欢迎派对,同时还有高层隆重迎接,每一个细节都能够看得出来,创新艺术家正在展现诚意。

整个世纪城的目光,熙熙攘攘地朝着创新艺术家聚集,仅仅两条街区之外,威廉-莫里斯则显得格外安静。

围绕威廉-莫里斯的混乱依旧没有平息,他们根本没有时间关心创新艺术家和安森的动静,一直到消息传到威廉-莫里斯的时候,那些资深经纪人们一个个若有所思。

表面上,他们冷嘲热讽:不过一个安森-伍德而已,创新艺术家居然摆出如此姿态,给予安森前所未有的待遇,看来创新艺术家应该也是饥渴得不行,这段合作怀抱如此高期待,一不小心可能就要翻船。

一个个同仇敌忾,齐心协力地对付创新艺术家。

背地里,一个转身,人心浮动起来。

他们都是聪明人,如果创新艺术家摆出如此阵仗,绝对不是没有理由的,再加上安森和索尼哥伦比亚的合约在整个好莱坞丢下一枚重磅,在种种可能性之中,安森可能拿下一亿美元片酬的可能也不能忽略。

所以,威廉-莫里斯到底是如何让自己陷入如此困境的

一场风暴,正在好莱坞席卷。

不仅业内人士而已,电影票房市场也不例外,安森继续签约出演“蜘蛛侠3”的消息,再次为市场注入一剂强心针。

“蜘蛛侠2”,上映三周,连续三周书写奇迹创造记录,并且一步步将2004年暑期档的热潮推向全新高度。

然而,电影之外的狂潮还在持续添柴加火,进一步挖掘市场潜力,强势出圈,越来越多人注意到这部电影的存在,重点不在于电影爱好者们,而在于那些对电影完全没有兴趣的观众陆陆续续进入电影院——

这,才是真正的潜力。

两年前,“蜘蛛侠”曾经引爆这部能量;现在,续集在前作基础上更进一步,演变为一部现象级作品。

真正意义上地,唤醒当年“泰坦尼克号”的记忆:全民观影狂潮。

七月第四周,就在安森和索尼哥伦比亚续约、安森转投创新艺术家的沸沸扬扬里,电影市场喧嚣一片。

不过,这次,“蜘蛛侠2”没有能够创造四连冠脚步。

不要忘记了,这是暑期档,刺刀见红的暑期档,就连登顶周末票房冠军都是一项艰难无比的任务了,更何况是连续登顶

上一周,“我,机器人”没有能够阻止“蜘蛛侠2”;这一周,又有两部年度重磅登场——

竞争窗口着实太拥挤。

两部作品都是聚集数不胜数瞩目和期待的作品,却拥挤在一周举行首映,这也进一步压缩其他电影的票房空间;并且,两部作品在某种程度上都和“蜘蛛侠”能够产生些许关联。

一部是“谍影重重2”。

两年前,“谍影重重”登陆暑期档,这部没有承载太多期许的作品却凭借冷峻犀利的独特气质虏获观众,实现口碑和票房双赢,马特-达蒙也迎来事业巅峰。

彼时,马特和安森一起筹备电影,并且在纽约还有交集,后来,“蜘蛛侠”和“谍影重重”一前一后上映,两部作品都是2002年年终票房排行榜的赢家。

现在,“谍影重重2”又紧随“蜘蛛侠2”的脚步登陆北美。

一部是“猫女”。

无需赘言,一部超级英雄电影,来自华纳兄弟,正是得益于彼得-帕克的横空出世,推动了项目的发展,甚至找到了新科奥斯卡影后哈莉-贝瑞担任主演,期待着能够重启dc漫画改编电影的重要征程。

当初,“蜘蛛侠”寻找新人担任主演,但华纳兄弟一向喜欢巨星策略,正如“蝙蝠侠”一样,此次“猫女”则选择了哈莉-贝瑞,铺天盖地的宣传围绕哈莉-贝瑞展开,这也是哈莉在2002年“007之择日而亡”之后再次担纲顶级制作的主角,独挑大梁,展现自己曼妙的身材线条。

两部作品都是强有力竞争者,“谍影重重2”投资七千五百万美元,“猫女”的制作成本更是高达一亿美元,再加上环球影业和华纳兄弟不遗余力的宣传,猛地一下抓住视线,竞争格局发生微妙的变化。

毕竟,“蜘蛛侠2”进入上映第四周,观众流量确实正在慢慢下滑,机会之门打开,就看马特-达蒙和哈莉-贝瑞两位新晋一线演员的号召力了,威尔-史密斯没有能够完成的壮举,也许他们有机会完成突破。

事实,果然如此。

只是……局面,稍稍不同。

对于马特和哈莉来说,这就是一个命运岔路口,一个青云直上,完全进入巨星行列,稳稳当当跻身两千万俱乐部;一个正面撞墙,跻身顶级失败,职业生涯再也没有这样a级项目独挑大梁的机会了。

这,就是好莱坞。

也许人们难以相信,一部作品居然能够决定生死

然而,现实就是如此,冷血无情,看不到血腥却能够清晰感受到名利场的残忍,一旦成功了就很难再失败,而一旦失败了重新翻身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2004年七月第四周,北美周末票房排行榜。

第一,“谍影重重2”,五千两百万美元。

第二,“蜘蛛侠2”,四千五百万美元。

第三,“我,机器人”,两千一百万美元。

第四,“猫女”,一千六百万美元。

一目了然,成功与失败,天堂与地狱,一清二楚地呈现在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