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家老爷子满脸宠溺地看了看三个胖乎乎的小娃娃,又把目光看向夏红旗。
满眼都是期待。
“晓晓,你离开家太久了。”
“咱们京城那边的所有亲人都在热切地期待着你的回归,还有咱们四合院的老街坊们。”
“以及你爸爸所在的军区大院里的同志们,你还记得他们吗?”
“他们也都期待着你回去呢,带着孩子回去吧。”
老爷子用商量的语气,小声说道。
夏红旗认真地听了后,冲着爷爷笑了起来。
“爷爷,”她乖巧地欠了欠身子,扶着爷爷在身边坐下。
然后把床头柜上的牛奶递给爷爷喝,“爷爷,你先别着急,让我回去和陆川商量一下。”
“但是爷爷,无论我们在哪里居住,您都可以留在我们身边,和孩子们一起生活呀。”
小丫头的声音甜甜的,带着软糯与撒娇。
在亲爱的爷爷面前,她又恢复了小女孩般的模样,即便没有立刻答应,她俏皮的模样,也让爷爷心都感觉柔化了。
夏红旗何尝不知道爷爷的意思。
爷爷说了那么多,这个想她,那个想她的,其实,说到底,是爷爷和爸爸妈妈想让自己回京城了。
要不要回京城?
这建设,她得和陆川好好商量一下。
毕竟,这边的摊子太大了,真的一时半会抽不开身。
而且,现在刚生下孩子,身子还虚,确实不宜长途跋涉。
沈家老爷子摇摇头,心里一阵叹气。
看得出孙女在这里生活久了,一时间舍不得。
没办法,他只好拿出看家本领,在夏红旗看过了的时候,他突然一低头,就去擦眼泪。
“爷爷——”
夏红旗吓了一跳,赶紧就转身过来,一把挽住了爷爷的胳膊。
“爷爷你别哭呀,我答应你,回去,回去还不成吗?”
“哎,”老爷子没有抬头,继续抹眼泪,声音难过地继续说道。
“其实,这件事吧,还是你自己决定,爷爷不想勉强你。”
“虽然爷爷老了,身体也越来越不适应来回奔波,但好在爷爷岁数到了,也活不了多少年了,到时候,实在想孩子的时候,就爬着过来看一眼,也成!”
“大不了,死在火车上……”
“爷爷!你说什么呢?”夏红旗无奈撒娇,“回去,回去,爷爷,我答应你了,一定回京陪着你安度晚年。”
“一定要让你在往后的日子里,天天被孩子们围着笑着,这行了吧?”
“好,好吧。”沈家老爷子心里大喜,可表面上却勉为其难地点点头。
旁边,一直在偷偷竖起耳朵偷听的沈鸿煊和林慧茹听到这里,两人不由地对视一眼。
那眼神里,都神奇地亮了。
心中的惊喜难以掩饰,果然,还是老爷子有办法,这样就让晓晓答应回北京了。
【妈妈呀,真是太幸福了呀,我闺女终于答应要回京啦。】林慧茹内心在甜蜜的咆哮。
沈鸿煊也高兴极了,【这下,终于不用和媳妇儿两地分居了,等晓晓带着孩子们住进四合院,他们沈家终于又可以热闹起来了。】
两口子同时扭头,趁着女儿不注意,悄悄地冲着老爷子竖起了大拇指。
陆川一扭头的功夫,把这一切看在眼里,【这、什么情况?】
男人距离最远,没有听到老爷子的话,不知道岳父岳母背着她搞什么鬼。
可是,陆首长却把老爷子的话听了个明明白白。
当兵出身的人,历来是耳听八方,眼观六路。
他悄悄地把这一切看在眼里,心,一下子就提到了嗓子眼儿。
【沈鸿煊这老小子,该不会抢了我一个孙子之后,还打算把我儿子一家都接到他那边去住吧,那这件事,我可得留个心眼儿。】
【我陆长弓的三个宝藏娃娃,那以后,必须要和爷爷奶奶住一起的啊】
陆首长悄悄地想着心事,弯腰看着三个白白嫩嫩的小娃娃,继续装作若无其事的样子,听着那边的对话。
嗯,他想好了,他要等那边成功地把儿子和儿媳一家劝回北京,到时候再要人!
这就叫:螳螂扑蝉、黄雀在后!
正想着,眼角余光就瞥见林慧茹乐滋滋地走到闺女窗前。
“宝贝呀,”林慧茹欣喜地拉着女儿的手,开心地说:“刚才你和你爷爷说的话,我都听到啦。”
“妈妈要感谢你,答应和我们一起回京。”
“但是呢……”
说着,优雅地女人将一缕碎发掖到耳朵后面,扭头看向沈家老爷子。
“爸,我觉得吧,我女儿回京是一定要回京的,但是不是出院后。”
“啊?”老爷子正喜悦着,听到这个,楞了一下。
就连沈鸿煊也微微一怔。
陆川和秦玉环听到这句话,齐齐扭头看了过来。
就连田月娥也停止了手上给孩子冲奶的动作。
林慧茹继续说:“我女儿刚刚生完孩子,女人生孩子,那可是特别伤身体的。”
“她的月子必须养好,要是养不好,那以后可遭罪了。”
“月子里不能受风,更不能长途跋涉。”
“出了院是万万不能坐火车的,万一到时候吹了风,那可该怎办?”
“所以,要回去,也至少要三个月以后,等我女儿坐满月子!”
女人这一番话,让所有人都怔住了。
关键是最后一句话,就连夏红旗都惊呆了!
“妈,啥月子,要坐三个月啊?”
“哎呀,别人家都是做一个月的。”
夏红旗说。
林慧茹:“我不管,反正我的女儿,必须要做三个月。”
“人家是一个孩子,一个孩子一个月,你生三个,就得做三个月月子。”
“反正你养身体的时候,也用不着你干活,我留下来,照顾你,直到你身体完全恢复。”
伤筋动骨一百天,这一连着生三个,何止是伤筋动骨!
林慧茹说着,弯腰抱了抱女儿。
心疼地拍拍她的肩,“宝贝,你太辛苦了,生孩子的时候,妈妈差点要被你吓死。”
“这会儿,妈妈必须侍候你完全康复!”
果然是亲妈呀,提起女儿生孩子那会儿,又落泪了。
其他人一听,明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