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努克鲁鲁 作品

第239章 过称收玉

清晨。

旺什村里的鸡鸣声就传了过来,大家陆续起床洗漱。经过一天一夜的休息,大家精神格外饱满。

二冬子端着瓷缸子刷着牙,冲苏阳问道:“阳子,你给俺说说咋回事,咱现在该怎么干?”

苏阳如今也不避讳什么,跟大家说道:“以后咱们跟村里合作了,咱们现在就负责犁地,剩下的事情就交给村民就行了,等捡到了料子,咱们就统一收购登记,等年底给大家分红。”

大家听完,在脑海里消化了一会。

二冬子有些没听明白,胳膊肘戳了戳哈孜克,“哈孜,你听懂啥意思没?”

哈孜克摇摇头,“没有啊,二冬哥。”

“没有,你在那点什么头,跟燕子喝水似的!”

“嘿嘿,反正阳哥说的都对,阳哥说啥我都听。”

“噗!”二冬子喝了一口水漱口,一下子给喷了出来,见过拍马屁的,没见过这么拍的!

大家陆续收拾好自己,各自喝了一碗稀饭,就这咸菜吃了两个馕饼,能顶一上午的消耗了。

没多久,夜校门口走进来一个身影。

陈书记抽着大烟杆笑眯眯的冲大家笑道:“大家都住的习惯吗?要是有什么要求尽管提,我们能满足的尽量满足。”

“陈叔,你太客气了,我们都是泥腿子一个,有个窝棚住就不错了。”

苏阳走上前,搬了个凳子放在老陈屁股底下:“陈叔你坐。”

陈书记坐下后,眼神乐成一条缝,似乎有好消息要宣布。

“巴郎子,那我就直说了,昨天我跟村里的大伙开了个会,把咱们合作的事给大家都说了一遍,大家伙听说还有不少料子能卖钱,热情都很高涨啊。”

苏阳一听,顿时站起来握住陈书记的手:“太好了,那这样的话,我们就能把工程进度往前赶一赶,争取三两天就完成一个村子!”

老陈笑呵呵的,示意道:“巴郎子,大家伙都很认可你这个人,你就大胆去做吧,剩下的我帮你解决。”

二冬子和哈孜克在一旁似乎听明白了一些。

苏阳转身对二冬子说道:“二冬哥,今天咱们先犁地,能犁多少犁多少,咱们在前面犁,乡亲们跟在后面捡玉料子,等乡亲们捡完,再撒上秸秆,再推平。”

现在,他们彻底明白了。

“行,我这就去地里!”

说着,二冬子一摆手,其他两个拖拉机师傅,扯上一条毛巾绑在头上,爬上了拖拉机,打响。

很快,“喷喷喷”的声音就在院子里响了起来。

苏阳也跟着拖拉机出了门。

今天老杨儿子没有去卖西瓜,一家人齐上阵,背着竹筐和化肥袋子来到了地里,跟在拖拉机后面捡料子,用手里的铲子时不时的扒拉着土块。

这样速度一下子就快了起来。

正好林晓倩这几天肚子不得劲,就跟着在地头上帮忙记账。

地头上,又重新聚集了很多人。

大家也是来见证一下这种合作方式。

拖拉机犁完老杨家的地,又来到了另一家的地块上。

“哎哎,到我家了,我得赶紧去捡钱了!”

“他爹,你急啥,在咱地里还能让大风刮跑了不成!”

大家伙都扛着铲子,拎着袋子等在自家地头上,看着拖拉机一点点的逼近,心里也格外的激动。

经过一上午的扫荡,老杨家的这些地算是都筛了一遍,随后便把料子都扛到了林晓倩这里。

“丫头,我们家的都在这里了,你看看嘛!”

老杨说着,把袋子里的料子倒在了地上,还有老杨儿子的,婆娘的,儿媳妇的,哗啦啦的约摸着有两百公斤。

苏阳在旁边看了一眼,开启扫描系统进行扫描鉴别,用脚将这堆石头给蹚开。

在系统的鉴定下,这些料子不乏有很多价值五百以上的好料子,乌金石也有一块。

总价值预估在五千块左右。

而他所付出的成本,按照公斤成本是一千六百块。这么算下来,苏阳能赚三千七百块,除去机器人工费用,保守估计能赚三千五。

这笔买卖很值得。

不过,苏阳蹲身,并迅速的从中挑出了几块石头,向老杨说道:“杨叔,这几块是普通的石头,不值钱,我给你砸开看看。”

说着就用铁锤将那几块石头给砸开了,里面就是普通的石灰石。

老杨笑笑:“哎呦巴郎子,我们还能不信你嘛,我们也不懂这些,看见石头就捡过来了。”

“没事杨叔,剩下的也有不老少了,还有这些石头上也都沾泥带土的,我也就不抖落了。”

“巴郎子,放心抖落,咱们卖了一辈子西瓜,讲的就是诚信两个字。”

周围的人看着苏阳做生意这么大方,心里也是竖起了大拇指,跟这样的生意人合作,那自然是舒服的。

苏阳摆摆手,“算了杨叔,直接称重吧。”

苏阳看向哈孜克,说道:“哈孜,帮忙给过下称。”

“来啦。”

哈孜克将料子用铁锨铲进筐里,放在地秤上,去皮之后是两百零三公斤。

林晓倩在本子上记录下来。

随后拧开了红泥盒子,“杨叔,在这里摁个手印,咱们好留个记号,等年底分红了就按这个来。”

“行嘛行嘛。”

老杨笑呵呵的伸出大拇指,在数字公斤上摁了手印。

周围的人看着也是一阵激动,这么一算下来,到年底还能分一千六百多块钱,想想就开心。

苏阳看到红水印,忽然想到了协议的事,得去城里把协议打印出来,今晚就把手印摁了,省的大家心里不踏实。

“哈孜,晓倩,你们先在这里忙着,我去一趟城里办点事,晚上就回来了。”

“行嘞阳哥,你去吧。”

苏阳回到夜校,骑上了摩托车便直奔城里去了。

这些天只顾墨钰县忙活了,建设路的门店经营全靠古丽一个人撑着。

现在她两边跑,但大部分时间都在自家店里,有时候卡布提在家的时候帮忙照看,她就来到新店照看。

好在阿旺做事比较负责认真,也省了很多精力。

现在依靠王春生的玉石作坊供货,也够维持小店的经营所需。

由于王春生那边的料子太多,所以便通过分批送货的方式了。

苏阳在新店呆了一会,手写了一个协议。便来到了广告店,让那里的人帮忙用电脑打出来,一式两份。

随后便来到卡布提的店里,现在协会里也不怎么忙了,卡布提待在家里,开始认真创作了。

两个人出门在巴扎上吃了个午饭。

几天时间没见。

古丽又好看了不少。

忍不住就亲了两口。

“对了苏阳,热巴嫂子最近怎么样,你可要多照顾点,毕竟那是你”

“放心吧,买了营养品。”苏阳笑道:“但是,咱也不能喧宾夺主啊,我是帮忙,还占了人家便宜,多不好啊。”

古丽点点头。

“对了,墨钰县那边忙的怎么样?”

“都挺好的,算是步入正轨了,我等会还要去一趟农机厂,看看能不能再搞几台拖拉机,三台还是太慢了。”

古丽皱眉,从自己碗里夹出一块肉放进苏阳碗里,“你也别太辛苦了,有空多休息。”

“知道了。”

吃过午饭,苏阳也没有过多的逗留,更没有和老丈人喝茶的时间了,送古丽回到店里就骑车去了远大农机厂,顺便在路上买了两条烟。

有些日子没见王科长了,这朋情还是要维护一下的。

以前总是觉得关系用真心维护就行了,现在觉得真心也需要物质的栽培,怪不得某些烟酒茶品牌,卖的不是商品,而是商品所带来的社交价值。

而所有人都偏偏吃这一套。

苏阳骑车直接进了大院,大方的跟保安大爷也扔了两盒雪莲。

保安大爷突然有些受宠若惊了,平时碰到的人都是一根一根的给,头一回碰到送两盒的。

保安大爷只能亲自出门,带着苏阳引路到二楼,帮忙推开了门。

王科长看到苏阳的面孔,顺眼又看到咯吱窝里的两条烟,瞬间咧嘴一笑:“哎呦,巴郎子,得有好些日子没见你了嘛,最近忙什么呢?”

“王科长说笑了,我们泥腿子能发什么财嘛,这不是在墨钰县包了块地,准备种棉花了嘛。”

苏阳说着,将两条烟自然的放在了沙发上,扯了下毛毯盖上,露出一个角。

这就有讲究了,一来是掩盖送礼,二来是提醒送礼。

这也是苏阳跟着江老学的。

王科长客气了两声:“来就来嘛,还带什么烟嘛,我呀,早就戒烟了嘛。”

“行,那我就下次换成茶叶,养养生。”苏阳笑笑。

“对了巴郎子,你说你在墨钰县包地种棉花,你不知道那地界都是盐碱地,这棉花能种得成?”

“现在河床发大水,咱在加也闲不住,成不成的先试试。”苏阳掏出一盒烟,递给王科长一根,又帮忙捂着点着:“我这不是来找王科长帮忙的嘛,我那边还需要一些拖拉机,看看你这里还有没有。”

“你还要多少?”

“有多少要多少嘛。”

王科长一愣,在远大农机厂还是第一次听到这么大口气的话,随即咧嘴一笑,法令纹格外明显:“巴郎子,我们农机厂啥都缺,就是不缺机器,不过现如今我能给到你的,十台够不够?”

十台,已经不少了。

相比挖机和铲车这种大家伙,拖拉机的用处更为广泛,换个犁头就能发挥不同的作用,但是在20世纪90年代,拖拉机等大型农机的生产可能更多依赖外部供应,本地制造只占少部分。

像远大农机厂是半自动化的生产工厂,中型轮式拖拉机年产量大概在三千台左右。

苏阳想了想,在这种需求量空前膨胀的时代,十台也足够了。

“行啊,王科长,那就十台嘛,你看这个价格是不是给我们便宜点,毕竟我们要的多,咱们又是老朋友了嘛。”

不管怎么样,苏阳还是该还价的。

该省省,该花花。

“巴郎子,不瞒你说,现在机器不好弄嘛,现在全地区都在推广棉花,现在机器不够用嘛,这十台还是我特意给你留下的嘛。”

苏阳心里暗自呸了一声,这老狐狸,说话都不打草稿的。

“那要不这样,这机器嘛还是老价钱,一百五一天嘛,但是司机嘛,我倒是可以给你找几个便宜的师傅,你看怎么样?”

苏阳想了想,也无奈的点点头。

这年头只有人最便宜。

“行嘛,谢谢王科长了,那这样吧,明天一早能不能直接开到墨钰县,我等着用嘛。”

王科长点点头,欣喜的笑了笑。

“那自然是没问题嘛。”

随后两个人简单的签了一个协议,苏阳先付了二十天的机器钱。保守估计,二十天也差不多够用了。

一共是三万块钱。

苏阳付钱很爽快,王科长也很乐意跟苏阳合作。

如果是在制造业发达的后世,像这种供需关系应该是反过来的,有钱的买主才是大爷。可在这个物资紧缺的时代,有资源的才是大爷。

苏阳出了门,保安大爷亲自给拉开了铁门,目送着苏阳走远。

苏阳沿着回家的柏油马路,沿路上微风拂面,路两旁的地里零星的一些人在忙碌。

已经有人开始收拾地了,如果不用拖拉机,就要人工开垦,或者是骡子拉铁犁头,这几天需要十天半个月的时间。

刚回到乔木村,迎面就扑来一股子秸秆的陈旧霉味。

空气中都漂浮着纷纷扰扰的秸秆。

“娘的,这才几天,怎么搞的乌烟瘴气的?”

这会,陈菊在小卖部门口看到了苏阳,立刻走了过来。

“阳子,你可算是回来了,你瞅瞅这村里就跟鬼子扫荡似的,弄得狼烟遍地的,你说说这该怎么办吧?”

苏阳疑惑的看了看天气,现在刮的是北风,风从林场吹过来,怪不得整个村里跟雾霾似的。

“行,我这就过去看看。”

苏阳骑着摩托车来到了林场,刚停下车子,一抬头就望见了震惊的一幕。整个林场被堆满了秸秆,林场外还停着十几辆的地板车,等着过称。

不远处还有三台打料机正在工作,几个人头上系着毛巾,就露着两只眼睛,身上布满了秸秆碎末。

“六子?六子?”

“六子,你特么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