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4日,星期四。
杨天成那边传来消息,族人们决定和罗齐鸿硬钢到底,不会答应罗齐鸿开出的条件,这让罗齐鸿微微惊诧。
此时,袁天帆走了进来,手拿着一份很厚的文件。
“老板,恒昌行企业那边已经安排妥当了,愿意过来新加坡任职的职员有363人,其中管理人员有41人。”
“杨协成集团最重要的部门是生产部和销售部,这两个部门掌握了集团的生命线,一定要安排能力不差的职员进去。”罗齐鸿接过文件,随意的翻阅起来。
袁天帆说道“您放心吧,都已经协商好了。其实我觉得杨景连家族没有这么大的能耐,新加坡人也是要吃饭的,最多是那些管理层人员离职,底层职员不会有太多吧。”
罗齐鸿晃了晃脑袋“道理是这样的道理,不过我们还是要做足准备,这是我们在新加坡的第一仗,必须打好。”
“现在我们持股多少了”
“已经43%了,接下来增长的速度会越来越慢,有可能收购不到45%。”袁天帆有些忧虑说道。
“无论如何,多少钱,我们都要拿到杨协成集团的控制权,不然恒安投资公司会沦为新加坡的笑柄的。”罗齐鸿斩钉截铁的说道。
“是,一定会收购成功的。”袁天帆说道。
一周的时间匆匆过去,恒安投资公司顺利将股权增持到了47.8%,地位已经很牢固,而且出现了杨氏族人抛售股票的现象。
原本袁天帆建议发起全面收购的,却被罗齐鸿否决了,理由是他们在新加坡的基础没有想象中那么扎实,需要借上市公司之名壮大。
罗齐鸿记得前世的杨协成集团是被黄庭访家族收购了,直接私有化,取消了上市地位,然而黄庭访的目的很简单,很粗暴,摆明了看上杨协成集团在新加坡、香江的大片地皮。
罗齐鸿自然也会寻找合适的机会,将杨协成集团私有化,一百多亿港元的地皮可以带来很大的利润,他不想与股东们分享。
而且私有化之后,他可以更好的操控杨协成集团,食品饮料产业的利润也是不容小觑的,加上杨协成在东南亚各国的名声,打造出一个食品饮料超级集团不是一件难事,甚至可以跟可口可乐、百事可乐一争长短。
紧接着,罗齐鸿召开了杨协成集团的股东大会,准备取代杨景连家族,成为集团新的主人。
而杨至耀很识趣,在未开股东大会之前辞去了董事局主席的职务,暂由杨天成代理。
最终罗齐鸿顺利的入主杨协成集团,出任董事局主席兼总经理,接过控制权。
杨天成见大势已去,便主动找罗齐鸿商量,他会带走一些杨家的心腹,其余的职员希望罗齐鸿能重用,尽量不要解雇他们。
罗齐鸿自然是欣然接纳,杨天成愿意带走心腹,不想刁难,他省了逐个甄别的功夫。
“罗生是想在一年后私有化杨协成”杨天成皱起眉头说道。
“嗯。我知道杨氏家族手里还有20%左右的股权,如果你们同意私有化,我可以让你们留下10%左右的股权,以后集团的分红会顺利到账。”罗齐鸿说道。
“15%!我们要15%。”杨天成讨价还价,他知道罗齐鸿这是想要独吞地产方面的利润。
“12%吧,15%有点多了。”罗齐鸿叹气说道。“好,12%就12%。私有化的时候通知我们一声就行。”杨天成点头说道。
“还有一件事需要杨生帮忙的,就是不要让你的族人搞事,如果出了什么事,我是不会留情的,幕后之人会受到严惩。”罗齐鸿霸气说道。
杨协成集团的职员有几千人,他根本没办法一一甄别,费的经理太多了。
“我明白。不过我不能保证,希望罗生能谅解。”
杨天成已经70多岁了,争了这么多年,成了这个结果,仿佛抽干了他的精气。
罗齐鸿当然不会可怜敌人,存有妇人之仁。
11月中旬。
罗齐鸿将新加坡的事情处理完,细节交给了下属,便带着袁天帆等一些高层飞回了香江。
仅仅是收购杨协成集团,便费了他2个半月的时间,虽然也有关注香江以及世界各地的业务问题,但长时间不在香江大本营,还是会引起一些骚动。
罗齐鸿是旗下公司的主心骨,新加坡的事情又不清楚的传回香江,加上一些‘敌对’媒体的唱衰,说是人心惶惶都不为过。
如预料般在机场被记者们截留,照相机不断的拍摄,搞得罗齐鸿用手掌遮住了脸部。
“罗生,请问你为什么要到新加坡收购杨协成集团公司呢难道是香江的公司不够优质吗”一个高挑的美女记者问道。
“那我先问你一个问题,你吃米饭能吃饱,为什么要吃菜呢而且有多种菜肴”罗齐鸿微微笑着反问。
“罗生的意思是自己很贪心,想要资产全球化”女记者继续问。
罗齐鸿没有再回答,这问题纯粹浪费时间。
坐进车辆后排,罗齐鸿便看见了白谨言的笑脸,她之所以不出现在众人面前,只是不想被那些记者问问题。
因为不回答也会被造绯闻,造成不小的影响。
“今年的住宅地产已经普遍上涨了5成,兆安地产公司的市值已经突破260亿港元,位于榜单的第13,地产股方面仅在新鸿基地产、恒基地产、长江实业之下。”白谨言说道“社会上很多人都在呼吁港府要制裁地产公司,抑制地产市场过度增长,形势不太好,感觉港府真的会出手。”
“只有地产商在赚钱吗制裁地产公司,港府也不会好过的。”罗齐鸿有些火气了,这不仅仅是地产商的责任吧。
在91年2月份,市区的住宅价格已经涨到了2000元每平方尺,九龙是1800元每平方尺,新界只有1500元每平方尺。
而现在市区普遍涨到了3000元,九龙2800元,新界2300元,这还是普通住宅楼宇的价格,不包括那些大型屋邨。
照这个涨势,再过两年,市区的住宅价格涨到5000元,一些大型屋邨涨超1万元每平方尺不是问题。
而普通的大学毕业生在中环、湾仔的薪资是1万元左右,假设要买一套600平方尺的九龙住宅,需要14年的时间。
若是到了94、95年,薪资能涨到1.2万和1.3万的界限,买同一位置的住宅,则需要21年,这意味着住宅价格的增长远比薪资增长要快得多。
香江人越是往后拖,越是买不起住宅。
港府、地产商、炒客赚得盆满钵满,底层市民却‘月月清’,这自然是不对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