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9章:分明就是在挑衅
军营。)a§微°?趣±?小[§?说^?网¨ u÷免?°费£&阅?u?读2±
武将军吩咐下去,令将士们将皇上应允拨给军营的粮放去库房,看着堆积着仍旧如同小山一样的粮食,心中忍不住感叹。
淮王竟是在府中偷偷的存了这么多的粮食,不知背地里养了多少的人。
这么多的粮,都是够南城的百姓吃上一年了。
难怪皇上吩咐,将平日里运送干草的马车都一同赶上。
如若不然,还真是运不回来。
“将军,有了这么多粮食,即便是今年收成不好,也不怕百姓挨饿了。”
看着这么多的粮食,副将高兴道。
武将军微微颔首。
“渠沟可是挖的如何?”
副将:“将军放心,咱们人多力量大,不出意外的话,最迟明个晚上,就能将渠沟挖成。”
武将军:“鱼塘可是挖的如何?”
副将:“将士们按照皇上旨意,已经挖出了不少的小坑,多则七天,少则五天,定会将鱼塘挖出来。”
“嗯。”武将军微微颔首。
“稍后通知伙房,今个中午做上几大锅白米饭,为将士们改善一下伙食。”
“是,末将这就差人去通知!”
——
淮王府,正厅。?x,k¢s·w~x¨.`c~o!m¢
等方儒仲禀报完了之后,淮王故作惊讶:“不知皇上可是几时来的南城?怎么也没差人前来送信,本王也好亲自出城去迎驾。”
不等方儒仲回答,淮王继续道:“说起来本王同皇上也是快要三年不见,想必当初那青涩少年已经是顶天立地的男子了。”
方儒仲偷偷的看了淮王一眼。
心想着,难怪当年支持淮王继位的,除了皇太后的母家,就那么几位大人。
想必是朝中的文武百官知晓淮王虚伪的嘴脸。
哪里有皇上坦荡。
想要抢淮王偷偷藏在府中的存粮,都是直接告知。
连应付淮王的对策都帮着想好了。
哪里像淮王这般的虚伪。
明明知晓皇上已经来了南城有几天了,却故意的装糊涂。
等着淮王‘感慨’完毕,方儒仲规规矩矩的回话:“皇上来了南城也是有几日了,只是皇上并未吩咐下官前来通知王爷,下官也不敢擅自做主。”
“说起来都是下官疏忽,还望王爷不要怪罪才是。”
说完之后,方儒仲再次深深一礼。
淮王心中冷笑。
能将虚与委蛇玩得如此明白的,怕是只有这方儒仲一个了。
平日里见了本王,一副毕恭毕敬谄媚讨好模样,实则一转身,依旧我行我素。o?白?¨马u>书??院.? ?免}费;阅]:读{
来了封地快要三年,当地的豪商巨贾哪一个不都是投靠了本王,
只有这方儒仲,油盐不进,一心一意的为皇上效命!
“方大人说笑了,皇上没有吩咐方大人通知本王,本王又怎么会怪罪方大人。”
“多谢王爷体谅。”
方儒仲再次一礼。
“王爷若是无其他事,下官便先告辞了。”
淮王淡淡的嗯了一声,沉声吩咐:“来人,送方大人!”
目送着方儒仲得身影出了正厅,淮王不由得眯起眼眸。
皇上来了南城也是有几天了,偏偏本王府里的粮昨个夜里被抢了去,今个便差方儒仲前来传话。
分明就是在挑衅!
淮王微微眯起的眼眸再度紧了紧,一抹暗芒划过。
“王爷!”
正王妃急匆匆的走了进来。
淮王微微缩起的眸蓦的一瞠,“王妃可是有事?”
正王妃:“臣妾听闻方儒仲来了府中,不知可是有何事?”
淮王冷笑:“知会本王,皇上来了南城。”
正王妃:“王爷可是要前去拜见皇上?”
“本王自然要去!”会会皇上,看看还能耍出什么手段!
“可是要吩咐现在就备马车?”
“不必!”
淮王嗤笑一声,皇上令方儒仲前来传话本王就要急忙的过去?
呵!
又没有说明要什么时候前去见皇上。
本王急忙的过去岂不是要被认为是怕了他!
怎么着也得晾上一晾。
县衙前的操场上聚集了不少的百姓,天气炎热,不少的人用手搭棚遮在额前。
大都是上了年纪的带着孩童,因为家里的壮年男子都去担水赚‘外快’了。
大家以为要等上好一阵子才能见到皇上。
然而将将进入午时,变听得一声:皇上驾到!
百姓连忙的跪下,齐声高呼‘皇上万岁’。
徽宗帝便踱步而来,步伐沉稳,不言自威。
站在搭好的桌案前,沉声开口:“平身。”
百姓齐声高呼:
谢皇上,而后纷纷起身。
李德福留在宫中,只好小良子代替李德福的工作。
第一次代为宣读圣旨,小良子紧张又激动。
及时尽力的控制着,展开圣旨的手还是微微的抖着。
“皇上听闻南城今年大旱,体恤百姓疾苦,特摆驾前来南城巡察——”
小良子学着平日里听到的李德福唱报的语气,宣读圣旨。
待宣读完毕之后,重重的舒了口气。
还好,没有结巴。
若不然的话,皇上的威信何在,南城百姓又会如何的看待皇上,看待他这个‘贴身’服侍皇上的公公。
“皇上,草民斗胆问上一句,昨个衙门贴出告示,说是朝廷为咱们南城的百姓拨了粮食过来,这些粮食可是几时能送到?”
一个上了年纪的老伯开口问道。
身旁还站着同样上了年纪的婆婆,看着应该是夫妻两,身边并没有孩童。
“朕今个上午刚刚收到书信,最迟不出三日,朝廷拨发的粮食便会送到!”
威严低沉的声音落下,议论声纷纷响起。
百姓激动又感激,反应过来之后,纷纷跪倒在地,高呼皇上万岁。
皇上抬了抬手,示意众人起身。
“朕身为大宣皇上,我大宣子民遭受旱灾,朕自是不会视而不见。
待粮食运到,衙门会尽快分发到各家各户。
朕也会命人修建水利设施,从根本上解决干旱问题,不过要大家积极配合,以免往后再遭受干旱之灾!”
徽宗帝的一番话,令在场的百姓感动不已。
本以为今年干旱,怕是连过冬的粮都不够,
可是谁能想到,皇上竟是如此心系百姓,御驾来了南城!
百姓们纷纷表示,一定会积极配合朝廷,尤其是陆海棠和徽宗帝借住过的那户人家,就更是激动不已。
原来借住在自家的贵人是皇上!
等回去之后就要把皇上坐过的凳子收起来,留着做传家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