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我觉得可以收,不过总要跟你说一嘴!”
苏彤点了一下头,眉头却皱了起来:“房地产那块,我们买了多少地?”
胡雪茵拿起一边的笔记本翻看了一下:“我们大概在京市买了八块地。
楼房已经盖了五处,有两处已经在售卖了,还有三处没动。”
苏彤蹙眉想了一会:“不用再买地了,就这样吧!”
胡雪茵和李怀璋相视一望,两人眼里都透着疑惑。
苏彤看了他们一眼:“现在国家的政策难道你们没有发现吗?
建筑房屋这一项国家也在搞,而且只要在单位里上班就都有房住。
大概也许后期不会需要太多的房子,买太多了,我都担心会砸到手里。”
胡雪茵听她这么说,她的眉头也不知不觉间皱了起来。
“每个在单位里面上班的人都有住房吗?
这些住房不是要有一定的标准吗?”
这和前世可不一样,前世为了挣一套房子,单位的同事恨不得打破脑袋。
苏彤摇了一下头:“最新政策马上就要下来了。
凡是在单位工作满三年,就可以申请住房了,而且一申请一个准。
虽然住房要自己掏钱买,不过也比外面的房子要便宜一些。
咱们这里是京市,买几块地倒也无所谓。
就算不盖成住房也有其它用处,其它地方就未必了。”
大概也许这就是国家遏制商品房溢价的措施吧!
把压力分摊给各单位,国家批地,单位和国家一起出手尽量压缩房地产的泡沫。
其实这样也挺好,大量的单位房涌入市场。
商品房的价值,自然会被压缩再压缩。
这一措施可以说是从根本上解决了房产暴涨的方法。
只要上班就有自己的房子住,而且房价还不贵,谁还会花钱去买商品房?
房产还能炒起来吗?
胡雪茵揉了一下鼻子:“行,都听你的。
其它三处地方你打算盖什么?”
苏彤笑了起来:“不能盖住房,我们可以盖成商品街。
如果我没记错的话,那三处的地方都不错。
你派人考察一下,如果合适的话就盖成商品街。”
胡雪茵点头:“我知道了。”
李怀璋抹了一把脸:“苏总,胡总,我出去忙了。”
房产的事他一窍不通啊,他听了这么半天也是迷迷糊糊的。
苏彤挥了一下手,示意他可以走了。
李怀璋走后没多远,苏彤也离开了公司。
她去了秋家中医馆那里,中医馆那边一直是秋泽父亲在照看着。
这些年经营的也很好,中医馆的地盘越来越大,就连病房都有了。
很多已经对中医失去信心的大夫,知道了它的存在,也都重出江湖了。
他们知道在那里工作,他们不会再受到压制,也不会受到质疑。
而且那里的条件非常好,只要你有真本事。
不仅福利待遇好,就连家人也能享受到。
经过考察后,秋家中医馆就会给你安排住房。
安排住房之前双方要签订劳动合同。
秋家中医馆会根据合同的年限定下房屋的价格。
简单一句话就是,工作的年限签的越长房子就越便宜。
他们的名气在京市也非常大,不过很少有人知道苏彤在这其中也掺了一脚。
她去中医馆只是走个过场,秋泽这两年也上了大学。
秋老爷子的原话是,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败。
他们光了解中医不管用,西医也得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