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3章 地牛

北行路上,风不平,浪也不静。

这一路走来,三人脚下的这条官道,经常会迎面碰上不少的朝廷兵马,披挂甲衣,每隔数十里,都有临时搭建的军帐。

钟魁所说,桐叶洲大妖作乱,不是什么玩笑话。

这个“作乱”,可不是只有那几头大妖,整个桐叶洲,那些蛰伏荒野之中,没有以真名上报给儒家书院的妖族,倾巢而出。

八九不离十,这就是那位扶乩宗大妖的手笔了。

妖族不比人族,它们的族群极多,而且天生就有本命神通伴随,随着修为提升,都会一一觉醒。

也是因为这个,蛮荒天下的飞升境,数量才会这么多。

只要血脉够强,妖族按部就班,百年千年过后,基本都能跻身上五境。

资源够多,再努努力,飞升境也不是难事。

但如此得天独厚,相应的,也有致命缺陷。

妖族合道,极难,难如登天。

说白了,就是脑子蠢。

而妖族的真身,相比于看似孱弱的人族来说,又不太适合修道。

所以只要是妖族,基本都会在跻身中五境过后,选择化形为人。

根据宁远推测,扶乩宗那头大妖,其逃遁之前,施展的那门远古秘术,应该是类似于“回响”的神通。

这就让他的思绪飘忽到极远处。

远古天庭里面,有那十二高位神灵,其中有一名,后世称作“回响者”。

宁远之所以能联想到它,是因为当年老大剑仙曾经提起过。

昔年登天一战,这位回响者,搁在十四境里面,其实战力是比较拉稀的一位。

但却让人族这边,吃了大苦头。

那时人族蓄谋已久,整个人间,阴阳家十几位大修士,联手推算,致使星象移位,在天庭与地府之间,搭建了一道“世界天幕”。

没别的,这道天幕,就是用来扰乱神灵视线所用,切断天庭与地府的联系。

但大战一起,当这位回响者现世的那一刻,人族这番谋划,直接就功亏一篑。

它的本命神通,杀力没多少,但却能在天看地,星域深处的大道回响,能传达至阴间冥府。

万千恶鬼疯狂涌出地府,不惧天光,登岸莲花天下,所到之处,生灵死绝。

也就是因为这个,那位本该随同佛祖登天而去的女子大剑仙,方才调转剑尖,带着一众弟子,落剑莲花。

清扫人间恶鬼之后,这拨佛门剑修,就以剑气堵在了冥府入口处,为人族的登天修士,驻守后方。

这名十二高位之一的回响者,最后是被老大剑仙所杀。

不过并未完全死去,因为只要天庭存在,神灵就不会灭绝。

不管如何,扶乩宗那头率先作乱的大妖,他的这门神通,也是让如今的桐叶洲,生灵涂炭。

估计也是周密的手笔了。

官道年久失修,马车走的晃晃荡荡。

又是一日清晨,裴钱趴在马背上,正在抄写一本儒家书籍,阮秀跟她挤在一块儿,少女说一句,小姑娘就跟着念一句,最后再抄在纸上。

后方不远,慢悠悠的跟着一头黑毛驴子,上面趴着一名呼呼大睡的青衫客。

男子一身的酒气,一人一驴,看模样像是个江湖武人,可是浑身上下,又无刀剑,只有腰间挂着一枚葫芦。

宁远忽然睁开双眼,翻身而起后,身形一晃,已经踩在了一棵大树枝头,登高远望。

裴钱眼尖,瞧见他的异样举动,在问过了阮姐姐之后,跳下马车,几个飞掠,站在了师父身旁。

十数里外的山坡上,两拨人马正在厮杀,喊杀声、惨叫声,不绝于耳。

一支数百人的大泉边军,呈分散之势,将那山坡团团围住,战场中心,有一名身披金甲的魁梧男子,踩在一条巨大的鲶鱼背上,手持双剑,杀得正酣。

这头鲶鱼精御风而立,在它脚下地面,还有数十名模样怪异的虾兵蟹将,舞刀弄枪,跟随主人一同征战。

军士这边,虽然个个训练有素,但一眼望去,只有十几人是那三四境武夫,为首的中年将领,也不过是五境而已。

而那金甲男子,却是龙门之境,虽然不是正儿八经的山上剑修,可随意一剑下去,往往都有七八人的身死。

算是一边倒的局面了。

裴钱拉了拉师父的袖子,小声问道:“师父,咱们不去帮忙吗?”

宁远摇摇头,率先落下地面,随口道:“走了。”

裴钱不疑有他,反正师父说的,都是对的。

三人再次动身。

宁远之所以不管,是因为此前他以神念覆盖方圆百里之时,发现有七八名山上练气士,正往战场那边极速而来。

许是大泉边关的随军修士,俱是中五境高手,其中甚至有一名金丹境地仙,料想一头鲶鱼精而已,应该不在话下。

宁远没再喝酒,取出一沓前不久在某个仙家小坊市购买而来的黄纸,开始练习画符。

黄纸的品相,可比他之前用的白纸好多了,虽然也没有好很多,但宁远现在,画一些下品符箓,几乎不会有失败一说。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过宁远现在画的,都是那上品镇妖符,所以失败的概率,还是很大。

钟魁不在身边,宁远是无法书写他的真名的,他现在画的符箓,敕令二字之前,都是那“三山”二字。

画了十几张,全数失败,年轻人有些毛躁,便又收起黄纸,摘下养剑葫,继续喝酒。

他倒是没有撂下修行,跻身元婴境后,宁远已经可以做到一心二用,除了睡觉之外,几乎每时每刻,气府都在汲取天地灵气。

又有一把古朴剑魂,在人身天地内游走,打磨金丹之余,还会稳固气府。

这条剑道,该说不说,委实是得天独厚。

两件本命物,已经稳稳坐镇气府,宁远的境界,也早就打磨的极为扎实,按理来说,他应该要尝试炼化第三件本命物来着。

只是最近年轻人的心境,太过杂乱,思绪驳杂,导致那颗得自藕花福地老僧的舍利,一直在吃灰。

每每想起那位喝过很多次酒的老光头,宁远心情就愈发沉重。

马车再次走出几十里地,已经远离那处战场中心,翻过一座山头,已经能依稀瞧见,远处的一条大江轮廓。

桐叶洲最长的河流,埋河主干。

只是在这两者之间的山林内,忽有惊天震动响起,树木折断之声,伴随着此起彼伏的嘶吼。

一头堪比小型渡船的庞然大物,映入眼帘。

地牛之属。

形状似龟,头生双角,微微喘气,硕大的鼻孔之中,就能滋生罡风阵阵。

只是这头观海境的地牛妖物,此时的状况不太好,背部皮开肉绽,鲜血淋漓。

视线往上,在那地牛头顶半空,正有两人手持各自法宝,施展术法神通,围剿大妖。

两人之中,以一名龙门境老修士为首,一身质地不俗的道袍,瞧起来真有些仙风道骨的高人风范。

袖袍一个摆动,就有数张黄纸符箓落下,却不是什么攻伐之术,符箓分散四方,落地之后,眨眼间幻化成一名金甲神将虚影。

结阵四方,困杀大妖。

一名中年男子修士,手上死死攥着一张遮天蔽日的巨网,罩在那头地牛庞大的真身之上。

任由地牛如何挣扎,愣是无法摆脱,而每一次的剧烈翻滚,那张巨网便收缩一分,犹如凌迟。

小山山顶,裴钱勒马而停,她还是第一次见这种庞然大物,眼里虽有一丝害怕,但更多的还是惊奇。

反正师父就在旁边,怕个鸟。

她可是见过师父出剑的,随意一剑下去,都能打烂一座山头,在小姑娘心中,师父他老人家,就是无敌的。

勒住毛驴,宁远望向这场山上大战。

阮秀听到动静,也离开车厢,她见多识广,开始为两人介绍这种妖物。

地牛一族,最早能追溯到上古时期,这类妖物与北海巨鲲差不太多,天生灵智低下,哪怕跻身了中五境,也无法化形。

并且还有上限,哪怕活的岁月久远,也难以成就上五境。

不过在体魄上,又得天独厚,地牛出生便有三境武夫的体魄,都不用如何修行,成年就是六境。

不善厮杀,但胜在皮糙肉厚,一头成年的地牛,想要捕杀,往往需要十几位中五境神仙的联手。

一身是宝,血肉筋骨,背部甲片,哪怕是地牛之血,都是好东西。

两人一妖的大战,与先前那场一样,都是一边倒,两名龙门境修士,配合的相当默契,地牛上天无路,入地无门,只等气力耗尽,注定要落得个身死的下场。

宁远走的这条官道,就在大战中心,已经被打的破破烂烂,他没想过绕路,也没打算出剑干预,索性就待在原地,等大战结束,再继续赶路。

刚好也让裴钱增长一下世面。

当然,宁远其实也想看看,毕竟他的见识,也不算多。

明明已经困住地牛,但两人却一直没有施展什么杀伐神通,估计不是为了捕杀,而是想要降服。

斩杀一头幼年地牛,收获固然很可观,血肉筋骨一卖,搁在山上坊市,怎么都能换取不少的神仙钱。

但捕杀总比不过俘获,要是能驯服,将地牛打造成山岳渡船,那就赚大发了。

山上仙家,只要是有地仙坐镇的,哪个没有一艘山岳渡船?

可以这么说,想要建立山门,最低最低,都得要一名地仙修士,外加一头经商用的内陆渡船。

而品秩更高的跨洲渡船,一般就只有宗字头仙家才有了,好比宁远当时乘坐的那艘玉圭宗剑舟。

一个时辰后,随着地牛的一声呜咽,庞大躯体重重的倒在地面,再也无力爬起,这场大战,终于落下帷幕。

没了看头,宁远招呼一声,裴钱翻身上了马背,三人继续动身赶路。

小姑娘兴高采烈,手上拿着一幅画,上面是一头地牛,是她先前画的,一个劲的跟阮姐姐说着悄悄话。

宁远瞥了一眼,丑的要命,心想这妮子,基本上是告别当画家这一道了。

马车直接驶向那处战场中心,不偏不倚,本就年久失修的官道,经过这场大战过后,更是难走,车轮子不堪重负,好像随时都会散架。

小主,

到了近前,裴钱更是睁着大眼,直愣愣的盯着这头奄奄一息的“大妖”,眼皮子都不带眨一下的。

此前大战正酣,直到马车走近,两名龙门境,也终于发现了宁远等人。

师徒二人对视一眼,眼神凝重。

毕竟这种大战,一般人连观看都不敢,要是凡夫俗子,肯定是选择绕道。

但这三人,居然还敢直接从中穿行而过。

只见那位老仙师,一个急坠,从高处御风下落,直接悬在了马车前方。

他看了眼马车上坐着的两人,随后将目光落在一头毛驴背上,沉声问道:“阁下?”

宁远抬起头,笑道:“只是路过。”

年轻人拱手抱拳,“仙师斩妖除魔,在下远远一观,无意冒犯,只是山路崎岖,要是绕路,就要多走数百里,还望担待一二。”

老仙师摸了摸下巴,“只是路过?”

宁远微笑点头。

下一刻,这位龙门境老修士,双眼之中,闪过一缕寒芒,施展望气之术,仔细凝视这个青衫年轻人。

毫无修为,也不是什么武道高手,老人顿时松下一口气,以心声与徒弟言语过后,让开道路。

裴钱扬起缰绳,马车再次动身,从道路中间缓缓驶过。

就在此时,其中那名中年男子,却忽然飘落在地,离着马车三丈之外站定。

男子一袭白衣,腰间悬挂一枚玉牌,飘逸出尘,定然不是什么山泽野修,说不定就是桐叶洲某个仙家门派的谱牒仙师。

那名老修士见徒弟这般举动,神色略有犹豫,但还是没有阻止。

他这一脉修士,上山修道,并不会讲究一个不问世事,相反,门内的众多弟子,每隔三年,都会下山历练一趟。

这对师徒,来自于大泉北部的金顶观,属于道家旁门。

别觉得“旁门”两字不太好听,但事实上已经很了不起,金顶观哪怕是放在整个桐叶洲,也是小有名气。

只在几个宗字头仙家之下,金顶观的现任观主,是一名货真价实的元婴老地仙,接近千岁高龄。

老者名为尹妙峰,道号葆真道人,在大泉王朝颇有威望,唯一的嫡传弟子,就是此刻拦在马车前方的那名中年男子。

这位头戴五岳冠的年轻道人,视线落在那名青衣少女身上,微微一笑,自我介绍道:“在下金顶观邵渊然,不知姑娘芳名几许?”